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海边又见针良船

(2023-01-17 21:11:23)
标签:

2022年冬季号

梁庆基
近些日子,闲暇无事,就在这深秋的季节里,每天上午骑自行车到海边闲游。
站在海边金黄色的沙滩上极目远眺,大小竹山两个岛屿的轮廓清晰可见,水天相接处,几艘巨轮正在波涛里犁水远行。近处海面上,渔船的马达声此起彼伏,渔人们身着桔红色救生衣在船上忙碌着。海滩上空,几十只海鸥在盘旋,水面上也有成群的海鸥在戏水。    
海边有很多人在甩竿钓鱼,钓鱼人中多为老者,悠闲地坐在折叠椅或马扎上,眼睛盯着漂在海面上的鱼浮,静等鱼儿上钩。
“秦皇岛外打渔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我禁不住随口吟诵起了毛主席的壮丽诗篇。
一个在使用针良船钓鱼的人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他是用拳头粗圆木做的长约1.5米的大针良船,船帆是用白色涤纶布做的,足有1米高,用两支可升降的桅杆撑着。所用鱼线也不是用猪血浸泡的白线绳,而是用绿色的尼龙绳。放鱼钩不是用在柳条筐沿绑的麦秸草,而是用一个长方形的木箱,在木箱边沿上钉着一圈橡胶条,针良鱼钩均匀钩在长方形的木箱上,用作主线上的漂浮物——梧桐板也被白色的塑料泡沫球所代替。石化工业的飞速发展,也将让钓鱼工具得到了更新。
我与钓鱼人攀谈起来,得知钓鱼人姓宁,经常在海边钓鱼。我将手机里存的写钓鱼的《难忘的唐家泊往事》请老宁看看。老宁看后说,“大哥小时候就钓过针良鱼?”我点头称是。我看到鱼钩上挂的鱼饵是小虾,便问老宁怎么不用虾波螺里的小虾,他说:“这片海面礁石少,再说现在虾波螺也少了,就改用小虾了。”说完老宁看了一下手机,对我说:“这个时间要起南风了,我到海里去放船,你帮我把鱼线箱上鱼钩线放一下。”脚穿高腰水靴的老宁拖着船走向大海,到了较深的海水中,又用手把漂浮在海面的针良船推了三四次,针良船终于在徐徐南风的鼓吹下,缓缓前进了。我问老宁什么时间可以收线。老宁颇有经验地说,“在这季节钓针良鱼,要两个小时后,大约到十点就可以收线了。今天这个潮流也适合下底线,我还有一条船准备下底线用,我再回家拿点下底线用的鱼饵。大哥你帮我照看着针良船的鱼线就行了。”说完老宁就骑着三轮车回家了。
两个小时后,老宁拿着鱼饵回来了,也准备收针良船的线了。他对我说,“大哥,我从水中往岸上收线,你就拖着收上的线往东走,一会儿功夫,就收完了。”100把鱼钩钓了43条针良鱼,两条小黄鱼。我心中高兴异常,用手机拍了两张照,仿佛又回到了童年。当年与振开哥钓针良鱼的一幕幕旧景在我心底重现,时过60余年,又让我重新体会了一次钓针良鱼的感觉,那久违的感觉同时也勾起了我对家乡的思念,不由心生感慨,当年我随振开哥钓鱼时还是个天真的孩童,如今已变成一个历经沧桑、两鬓染霜的老人!但岁月并没有冲淡我对振开哥奶奶及姥姥的无限思念和依恋。《难忘的唐家泊村往事》一文,把这童年久远的往事以及故去亲人的思念写在纸上,它氤氲着我的童年、青春乃至波折起伏的人生岁月。
老宁对陷入沉思的我说,“大哥,忙活了一上午,拿几条鱼回家做鱼丸子吃吧。”我说,“谢谢兄弟了,看你钓鱼,让我重温了童年时代随振开哥钓鱼的美好时光,我就图个高兴,不是为了吃鱼。”
如今,早已没有了倚门盼孙归的振开哥奶奶为我做鱼丸子吃了,心中怅惘,禁不住热泪盈眶……

作者简介:                 
梁庆基,烟台市作协会员。烟台市散文学会理事,国有企业经理,现已退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掼蛋的魅力
后一篇:竹翠雨馨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