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红石榴咧嘴笑

(2022-11-19 19:47:48)
标签:

2022年秋季号

綦宝林
云峰山北麓的山脚下,还有一处绝佳的去处,那就是“奇云家庭农场观光园”。在一个天空中弥漫着一层薄薄轻雾的秋日上午,我们慕名走进了这一方圣地。                        
停好车子,移步石榴园,大门前已经堆了几十箱的石榴,几个工人正在按照规格分拣、包装。看到有客人来,一个中年模样的女人迎了上来,快言快语:“欢迎光临!如果双休日来,你们会看到有好多的车子和人。”她一边说,一边送上来一个已经掰开的红嘴大石榴。
“快尝尝,快尝尝!”不由分说,塞到了我们的手里。
看到主人这样热情,我不再推辞,掰了一块递给同来的女士,然后尽情地品尝起来。
“甜,甜!真好吃!”刚一入口,女士便叫起好来。
“嗯,好吃!入口甘甜,透心的舒服。”我也不住地喊好。
太阳升起来了,薄雾已经散尽,整个农场沐浴在金色的阳光里。
农场的大门是古老农家常见的又矮又窄的木质门,为方便出入,主人在靠近道路的一侧建起了一个大棚状的办公室,又开了一个卷帘式的北门,农忙时打开,农闲时关上,非常方便。所以进入办公室不必先经过庭院,而由办公室可直接进入农场之中。说是办公室,其实就是一个集办公、储物、展示、盆景山水等多功能于一身的居所,东面墙上悬挂着“AAA级诚信经营金牌家庭农场”和“第十六届中国林产品交易会金奖”的牌匾,旁边是一位文友赠送的石榴图;下方便是展台,展台的旁边还有一个用来称量的电子秤和一些摆放整齐,已经包装好准备邮寄的石榴箱子;西面则利用偌大一个空间营造了群峰耸立、小桥流水、鲜花盛开的江南风光。我心里暗自赞叹,将室外景色置于室内,真是不多见。主人匠心独运,让客人一进办公室便有置身仙境的感觉。
对着办公室正门的是一棵有着150多年历史的柿子树,主人告诉我寓意事事如意。柿子树一旁有一口古井,凿空的石磨作井台,辘轳、水斗一应俱全,古色古香。登上台阶就是石榴园,足有三四十亩地大小。一个个硕大的石榴挂满枝头,笑盈盈地看着你。登上左侧的木质台阶可看到一方水池,鱼戏莲叶,风皱水波。再往上便是一个用水泥柱搭建起来的长廊,葫芦藤已经爬满了四周,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葫芦从长廊的上方垂下来,仿佛到了葫芦娃的世界。
长廊的尽头是一座正在修建中的“中”字形的二层小树屋,尖尖的屋顶相互咬合,给人视觉上的享受。长廊的南面是一个放大了数百倍的鸟笼,里面饲养着凤尾鸽,周边栽有三四十年树龄的老石榴树和一大片牡丹。
凤戏牡丹,寓意多么美好呀!
说起石榴园的建造,朱奇云颇多感慨。
朱奇云原本在城里的广告公司上班。1995年广告公司改制后,他关闭了城里开的小店,毅然回乡种起了石榴树。种石榴树就能发财?好多村民产生了怀疑。奇云却认定种石榴树有很大的商机,完全可以做得风生水起。“奇云家庭农场”从开始的15亩石榴园,发展到2018年完成注册后的57亩,在数量和规模上都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大家不禁要问,他的底气从哪里来?我以同样的问题问他,他说,我坚信总书记说的话“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只要科学种植、用心经营,就一定会赚得盆满钵满。
我问苦不苦?他给我举了几个例子。
57亩地的农场,只有他、妻子、岳父,还有常年雇工10人打理,每时每刻都在忙。疏花疏果期间要忙,打药、浇水要忙,冬季农闲时还要忙着修剪枝条、培土、保暖。自己整天在两层高的梯子上爬上爬下,膝盖红肿、受伤,眼睛还会时常被枝条戳伤。
门前的柿子树,是从几十里外妻子外婆家运来的。为了运输这棵树,动用了挖掘机、吊车、大型运输车等设备,最难的是树冠太大,一路上不是怕毁坏房屋,就是怕扯断电线,可以说举步维艰。当安全运到农场时,他整个人一下子瘫坐在地上。
1995年初次种植的时候,他选用的是咱们当地的甜酸型老品种——崔家石榴,成熟后易裂口,商品性差,不耐寒,易冻死。为了选用新品种,他上临沂、跑青岛、下潍坊,最后全面考察后引进了河北省的优良品种牡丹红。其优点是个头大,色泽艳丽,不易裂口,甜中微酸,耐抗寒冬,便于储存,适宜于大规模种植。有了优良品种,还要有科学的栽培管理技术。朱奇云探索出了幼果套袋、生物农药防治、有机肥打基础等一系列增收增产措施,收到了良好效果。4年的石榴,亩产就能达到3500斤。
可是,不幸还是发生了。
2015年,那时还没有扩大规模,十几亩的石榴园,几乎绝产。每棵树的石榴结的跟乒乓球大小差不多,真让人心疼死了。他不吃不喝,在树下整整一天一夜。根据多年的种植经验,他知道石榴这是受了药害,罪魁祸首就是空气中到处弥漫的玉米除草剂。这件事后他明白盲目干是不行的,必须依靠科学,科学种植才是正道。第二年,他推迟了疏花疏果的时间,药害再也没有发生。
“你独到的经营理念是什么?”我接着问。
“小步快跑,农闲时搞基建。”
为方便观光,他和妻子一起搭建起了温室葫芦园、葡萄长廊、猕猴桃长廊,并在院子栅栏四周种植嫁接上了梅花。说着,他引领我来到了正在建设中的二层小树屋。他说,这个二层小树屋就是龙头,长廊就是龙身,西边的假山溪流景点就是龙尾。中间还有一个水池,龙离不开水呀,哈哈!龙身的右手边是凤尾鸽,寓意着龙凤呈祥。还要告诉你个秘密,这些景点都是我亲自设计,挑灯夜战,一块砖瓦、一块木条亲手施工装修起来的。
一种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哦,我明白了,除了勤劳之外,更离不开他的艺术天赋。
沿着由原木枝条搭建的、富有东北风格的楼梯扶手上去,一个装饰得富丽堂皇的小树屋展现在我的眼前。瓷砖铺地、圆形天花板吊灯,大大的窗户,透光性非常好。
“这里我准备放一张学习课桌。”他指着东面的一个空地说,“咱们这里是城乡结合部,到了双休日周围的人就会领着孩子来,能为孩子们提供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是我的一个愿望。当孩子观光累了,可以在这里写写作业、休息休息。”
站在窗前,连绵起伏的云峰山尽收眼底,是那样的清晰,那样的鲜活!
“农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不错吧?”
“非常好!单讲纯收入,石榴年销售有50多万元,其他苗木6万,石榴树4万。保守估计也在60多万元。”
“那社会效益呢?”看到满脸喜悦的奇云我又重复了一句。
“咱们的影响大着哩!进村你看到了吧?每家每户房前屋后不是都栽有石榴树吗?那都是受我的影响。有的也因石榴而脱贫致富,发了大财呢!还有莱州十几个乡镇的100多户石榴种植户都是到咱们这里参观取经后才下决心种植石榴的。平时,我们还经常聚在一起交流交流经验,互相学习学习。”
“今后有什么打算吗?”
“打造半公益休闲性农场,为大家免费提供观光服务,让城里人在这里挖挖野菜、看看风景,体验一下农村的生活。”
正说着话,一阵风吹来了,暖暖的,带着阳光的温度沁入了我的心房。

作者简介:
綦宝林,莱州人,中国散文学会、烟台市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