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考往事

(2022-11-19 18:55:33)
标签:

2022年秋季号

尹桂瓒
我是上世纪50年代中期出生的,高中毕业后在大队做赤脚医生,每天背着药包,激情昂扬地奔走在东家西户田间地头。在整修尹迟水库的工地休息的时候,有人拿着报纸说起国家要恢复高考了,大家都充满了好奇,也有人说让我去试试,我当时心里有所触动,但也犹豫不决,事情也就过去了。   
工程结束后临近春节。哥嫂从烟台回来生小孩,家里添了小侄子一片忙乱和喜气。进入年底大队又开始排戏,我既要参加组织活动,又在戏里饰演一个角色,白天在医疗站紧张地忙碌,晚上紧锣密鼓地排练,过了初一,每晚都到邻村演出,忙忙活活的就过了年,就这样错过了1977年冬季的首次高考。
过了正月十五,哥嫂带着小侄子回烟台上班,中小学生开学,社员们都到大田里干活,邻村首届高考得中的同学也都打点行囊,在乡亲们一片赞叹羡慕声中乘车远去,村子又安静了下来。被忙乱充斥着的心静下来后,忽然感到了世界是那样的静,静得让人茫然不知所措,参加高考的念想像是压在心底的草,在春风中开始复苏。我想起了小时候教过我的闫老师对外面世界的精彩描述,想起了姐姐年前回家对我轻易放弃高考的批评,想起了昔日老师同学对我优秀学习成绩的惋惜,像一股股无形的绳子拧在一起牵引着我,逐渐坚定了我的选择:我也要走出去,参加1978年夏天的高考!
村里上年高考落榜的和今年要考的人都纷纷行动起来,有的请了假脱产参加了八中的复习班,有的业余时间暗地里下功夫。大队很支持大家考,但手头工作别人不能替代的,要求不能脱产。医疗站在不能脱产的范围内。虽然我们初高中没开过历史地理课,但历史地理比物理化学自学的难度相对小,我选择了报考文科,参加高考的事就这样确定了。
从八中拿回了部分复习资料,开始了我的高考复习之旅。工作和复习都不能耽误,白天坚守岗位,有空就看复习资料,医疗站几个同事也都支持我,帮我分担一些工作。晚上就参加集中复习,有课就听,没课就自学,赶上八中复习班有摸底考试或讲卷子也去参加,有时也参加讨论,巩固加深印象,回家后再挑灯夜读。班上有两位邻村的应届小同学也随我一起回家,路上我们相互提问,继续巩固所学。复习班的老师们对我很照顾,班主任郑承阳老师指导我历史复习,语文潘国良、地理李鸣深老师经常单独给我一个人开小灶。
时光飞快地到了初夏,天气渐渐热了起来,我的心也渐渐紧了起来。骑车经过龙泉河岸,心里默记的是黄河的流经长江的全长;走上龙泉小石桥,嘴上念叨的是赵州桥的建造年代和长江大桥的建设意义……七月的一个平常的早晨,我顶着炎炎烈日骑上自行车,车把上挂着干粮和水壶,去18里外的平里店六中参加了高考,骄阳似火的八月在医疗站繁忙的工作中等来了过线的消息,天高云淡的九月,在麦场上一片金灿灿的玉米边,我收到了来自曲阜师范学院中文系的录取通知书。后来听说这次全国共610万考生报名,录取40万,录取率6.5%。
压抑着内心的激动,我默默地把信封叠好放进衣袋,哥姐都在外地工作,家里只有我和老母亲两人,妈妈虽然知道我参加了高考,但真的要走了能不能舍得放我?我怎样开口和妈妈谈这个问题?直到一天的中午下班回家,妈妈和邻居嫂子在院子里铺开的席子上做被,见我回来,妈妈慢慢地和我说,先带一床被子吧,天冷的时候你不是还有件棉大衣吗?睡觉时也盖到上面,不是不舍得再带一床被,你得倒几次车,行李太沉怕你受累,入了冬晚上要是冷就赶紧写信回来,我从邮局给你寄去。说完妈妈回屋做饭了,邻居嫂子告诉我说,你妈妈是个明白人,你考上大学她打心眼里高兴,不会拦着你的,这几天在给你准备行李和用品呢,家里你放心,有我们邻居们呐。回头看到忙着做饭的妈妈,灶火映红了她沧桑的脸颊,瘦削的身影在蒸汽中晃动。想到今后就是她一个人生活了,我心里也有些难受。
要离家了,村里一帮的年轻伙伴和街坊邻里们都来送行。有的送毛主席著作,有的送塑料皮笔记本,还有送脸盆毛巾鞋垫等,也有的让到家里吃顿饺子,乡亲们信奉上车的饺子下车的面。大队书记的妈妈也一定让我去她家里吃顿饭给我送行。书记妈妈上了岁数身体也不好,患有哮喘病,还亲手包的芹菜猪肉饺子。老太太告诉我,你四哥(指书记)这几天在县里培训,他让三哥来陪陪你。三哥那时是县印染厂的书记,他感谢我在村里干赤脚医生辛辛苦苦为社员服务,嘱咐我要靠拢组织争取进步,叮咛我要珍惜机会好好学习,还告诉我说妈妈很不容易,以后一定要孝顺妈妈等等,那天的话我一直感觉是代表大队说的。 
通知书是十月十日报道,我是十月九日离开家的,在医疗站干到最后一天,我舍不得离开我工作了四年的那个医疗站和同事们,也怕回家面对妈妈。天慢慢黑下来,同事们都没走,我们医疗站一直是归大队副业队管理,对面副业队的会计保管等也没走,他们坚持着送我出了门,见我拐过弯才散去。我回头望了最后一眼,给四年的赤脚医生生涯画上了句号。第二天天还没亮,邻居几个伙伴骑着自行车载着我和行李出发了,要到平里店坐早班客车到潍坊,再换火车到兖州。天灰蒙蒙的,自行车轮碾压在沙土路上沙沙做响,唧唧的蛐蛐声,淡淡的湿露,一路上没了收到通知书时的那份兴奋和激动,心里有些茫然,也有些留恋和不舍,朴素亲切的乡亲们,何时再能与你们相聚?新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离家越来越远,我知道,我生活了22年的家乡,在档案中从此就是籍贯两字了!
记得大学毕业时,我们中文系主任聂建军在送别我们时说,七七、七八两届学生,是曲师历史上最独特的两届学生,一是整体人才齐全,入学前工农兵学商,什么人才都不缺;二是个人才艺全能,每个人都身怀十八般武艺,到社会上肯定都是栋梁。我作为其中比较平凡的一员,毕业后一直从事教育工作,当过教师,做过教育行政管理,也在普通大学和职业大学任过领导职务。我的成长经历,虽与我不懈的努力有关,但我觉得当年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所受教育都是我一生顺利工作的基础。虽然我已退休,但欣喜地看到,我们的国家正昂首阔步地走进了繁荣强盛的新时代!  

作者简介:
尹桂瓒,曲阜师范学院中文系毕业,先后在中专学校、教育行政管理部门、高校工作过,现已退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老房·旧事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