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的父亲

(2022-11-17 21:01:40)
标签:

2022年秋季号

马连炜

每次回到老家,我总是感到父亲还在。他的音容笑貌,犹如缓缓播放的电影片段,在父亲去世的四年里,时不时地映现在我的脑海,我明白,这些都是父亲留给我最深刻的印记,永远也不会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淡忘。
父亲生于1946年,真正是生在旧社会,长在红旗下的一代人。他饱尝艰辛,沐浴甘露,亲身经历了火红年代那豪迈的艰苦奋斗、高歌猛进,也见证了祖国改革开放从贫穷到富裕的日新月异的变化,再到今天继往开来的中国梦时代,风风雨雨走过了七十三载。
父亲排行老大,在那个一贫如洗的年月,作为长子的他没有童年,仅仅上过几天识字班,就早早地辍学了,跟着爷爷奶奶干着农田里最苦的营生。他搬过石头推过车,担过粪挑过粮,个中艰辛,唯有他懂。别看父亲当时年纪小,在生产队里绝对是吃苦能干的那种人,耕种锄收,干啥都没落后过,每天挣的工分比成人劳力还多。经媒人介绍认识母亲的时候,父亲正担任着村里的团支部书记,还被保送到昆嵛山林校学习果树栽培嫁接技术,用母亲的话说,第一眼就被父亲神清气爽的书生气吸引,再加上敦厚率直的人品,亲事当场就定了下来。
父亲和母亲的婚礼简单而又拮据,借了一辆大金鹿自行车就把母亲娶回了家,结婚时没有婚房,仅有一个挂钟、一个长柜、一个脸盆和几床母亲家陪送的被褥。至今,这几样物件还完整地保存在老家的屋子里。
父亲毕业后,回到村里当上了果树技术员。凭着学到的知识,带领乡亲们大刀阔斧地建成了十里八乡最大的青香蕉、红香蕉苹果种植基地。
打我记事起,父亲就没有清闲过,整天忙完家里忙地里,靠着省吃俭用翻盖了两处住房。在我幼小的心里,父亲就是一座山,他每天身上都是沾满了黄泥巴,风里来雨里去,用自己铮铮铁骨和臂膀,给我们支撑起全部生计。父亲常说:“日子再苦,也不能苦了孩子。”所以,父亲非常看重我和弟弟的学业,不管赚钱多么辛苦,在买学习用品上,从不打压。父亲用勤劳和坚强,激励我们兄弟发奋读书。
记得那年,父亲饲养的一头大肥猪出栏后,他买回了一台十二英寸的日本产的索尼电视机,这可是我们村里第一台电视机,轰动乡里。要知道,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电视可是稀罕物。我清楚地记着,当时电视里正播放电视连续剧《霍元甲》,每逢傍晚,我家门里门外都挤满了人,坐的凳子不够,很多人都挤在院子里站着看,那真叫一个热闹。看的人多,事儿就多,可父亲从不嫌弃,都是提前烧开水备足茶,给来看电视的乡亲们喝。
在外人的眼里,我的父亲是一个粗犷豪爽之人。谁家有困难他总是想方设法去帮助。而在我们做儿女的眼里,父亲还有更为细腻的一面。他不管在什么地方,有好的东西一定带回给我和弟弟,我的童年时光里,每次出差回来的父亲,都会给我们带来不小的期待和惊喜。
他对母亲也非常体贴,在我的记忆里,父亲和母亲从不为家务活谁干得多、谁干得少去理论争吵。喂鸡喂猪、洗衣做饭,刷锅洗碗,还有杂七杂八的农活,倒是父亲经常让着母亲。在家用方面也从不让母亲操心。母亲晚年时候,长年患病,生活不能自理,全靠父亲一人搀扶料理。几十年如一日地竭尽全力照顾着家,关护着母亲,能够做到这样内外兼顾、细心周到的男人是很少见的,我的父亲却做到了。
后来,我和弟弟都成家立业,回家的次数逐渐减少。每次回家看望父亲,他总是早早地坐在门外的石凳上等我们。见到我们,父亲总是一边埋怨着说,数算着很长时间没回来了,又一边安慰着说工作要紧别老是挂着家里。父亲一天比一天苍老,灰白的头发略显蓬乱,褐色的脸上镌刻着岁月的风霜,一道又一道,他蹒跚的步履也更显艰难了。
每一次望着父亲,我心中都会有一种负疚感。
2018年夏,父亲在查体的时候,发现得了不好的病,我和弟弟当即把他接到了市人民医院。父亲的病情恶化得很快,治疗一段时间后,虽然症状有所缓解,但还是时好时坏,好的时候,父亲唯一的愿望就是回老家去。
当离家两个多月的父亲迈着沉重的脚步,再次踏进家门的时候,看到自己亲手栽下的果树,早已果实累累,一畦畦嫩绿的蔬菜,光鲜亮丽,父亲露出了重病后极少有的欣慰灿烂。支撑了不长一段时日,父亲还是离开我们走了。此时我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把父亲生前用过的一些东西,完完整整地珍藏在老家的屋子里……
我怀念我的父亲。

作者简介:
马连炜,莱州市作协会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