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朱相如:《行走的文字》后记

(2010-10-02 12:29:08)
标签:

文化

分类: 《烟台散文》(一)2008创刊号
  那天,无意间的一瞥,让我的眼睛定格在一本打开的书页上了。

  我发现烟台那座凝重的老建筑魁星楼坐在那儿。

  这座建于康熙年间,供奉着魁星神灵,佑护着一方文曲闪亮、名人辈出的魁星楼;这座曾在南山祈雨顶上送走过无数风云岁月的老建筑;这座在一辈辈烟台人心里留下过无数倒影的魁星楼;这座不知道什么原因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被什么人推倒了的魁星楼……原来已经不声不响地从高高的南山上,走进了一张薄薄的老照片,然后又随着这张老照片安家在这张发黄的书页上了。

  它的沉实造型使我想起了文字的建筑,它的无声行走使我想起了文字的行走。

  如果说我的这本小书,也算是一座用文字堆砌的小小建筑的话,那么它也能像魁星楼一样地会站立能行走吗?出于一种心底的奢望,我为它选定了“行走的文字”这样一个新潮的名字。

  当然,能站立会行走的文字都是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的,就像在我心中留着倒影的那座魁星楼一样,而对于我自己的这座小小建筑,我只是希望它的寿命能够稍长一点而已。

  我从自己跌宕的生命历程中,越来越清晰深切地感觉到,人类所面对的大自然是怎样一部比课本更为浩瀚、更为重要的书籍了。

  我是在倾听风声鸟语,穿越大野和小溪的清新时,在呼吸花草和泥土的芳香,接受蝴蝶和蜜蜂的造访时,一步一步地发现了天宇间的那些有灵魂或者没有灵魂的一切,是怎样紧密地、默默地相依相靠,又相牵相系的。

  我发现,在宇宙这个浩茫庞大的有机体中,我们是怎样情愿或者不情愿地融入了它那天人合一的链接,成为了它们链接中的不可或缺的一环,并与它们一路同行着完成了生命循环的……

  于是,我为我的这些文字在旋升的生活中找了一个容身的角落。

  我把它们当成了那种无穷无尽的生命循环中,不经意间丢失了的一行脚印、几声喘息。它们是那么不起眼地伫立在草木之间,淹没在大野之中。只是在有机会能够与人们的眼光相对视的时候,才轻轻地拉着对方的手,唤出那些共同的过去、今天和未来。

  现今的时代,是一个大潮滚滚、泥沙俱下的时代。

  泡沫和浪花都站在了潮头上惬意地舞蹈着。对于文字的认识,也像风起云涌的春秋战国一样,有着数不清的主张和理论。作为一个初学码字的小学生,我当然是没有精力也没有能力对这些高远的倏忽烟云进行条分缕析的。我只是从生命的体验中感觉到,有生命的文字是不需要通过高音喇叭来灌输的,沉实的文字也往往不为潮头所撼动,它总是行云流水般鼓荡在人们的血脉之中,钙质般地构筑着人类的骨头和脊梁,当然,也会泪花般地迸溅起眉目之间的真情和思绪。

  最后,要衷心感谢那些默默无声地帮助着我的好心人,感谢光辉诗兄、尹其超先生、卢万成伉俪为这本小书的出版提供的帮助,感谢我的颇有文字潜质的小老乡王月鹏为我撰写的序文。

  我还要感谢生活为我提供了得以在大地上行走和磨砺的机遇;感谢我自己,在大汗淋漓的行走中,析出了这样一堆“行走的文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