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马宗融先生的时间观念

(2010-12-12 10:29:36)
标签:

杂谈

分类: 生活随笔

                   马宗融先生的时间观念  老舍

               
                  原载1942年6月22日-25日《新民报》:人物速写四题
 
   马宗融先生的表大概是——我想是一个装饰品。无论约他开会,还是吃饭,他总迟到一个多钟头,他的表并不慢。
   来重庆,他多半是住在白象街的作家书屋。有的说也罢,没的说也罢,他总要谈到夜里两三点钟。假若不是别人都困得不出一声了,他还想不起上床去。有人陪着他谈,他能一直坐到第二天夜里两点钟。表、月亮、太阳,都不能引起他注意到时间。
   比如说吧,下午三点他须到观音岩去开会,到两点半他还毫无动静。“宗融兄,不是三点,有个会吗?该走了吧?”有人这样提醒他,他马上去戴帽子,提起那有茶碗口粗的木棒,向外走。“七点吃饭,早回来呀!”大家告诉他。他回答声“一定回来”,便匆匆地走出去。
  到三点的时候,你若出去,你会看见马宗融先生在门口与一位老太婆,或是两个小学生,谈话儿呢!即使不是这样,他在五点以前也不会走到观音岩。路上每遇到一个熟人,便要谈,至少有十分钟的话。若遇上打架吵嘴的,他得过去解劝,还许把别人劝开,而他与另一位劝架的打起来!遇上某处起火,他得帮着去救。有人追赶扒手,他必然得加入,非捉到不可。看见某种新东西,他得过去问问价钱,不管买与不买。看到戏报子,马上他去借电话,问还有票没有......这样,他从白象街到观音岩,可以走一天,幸而他记得开会那件事,所以他只走两三个钟头。到了开会的地方,即使大家已经散了会,他也得坐两点钟,他跟谁都谈得来,都谈得有趣,很亲切,很细腻。有人刚买一条绳子,他马上拿过来练习跳绳——五十岁了啊!
   七点,他想起来回白象街吃饭。归路上,又照样的劝架,救火,追贼,问物价,打电话......至早,他在八点半左右走到目的地。满头大汗,三步当作两步走的。他走了进来,饭早已开过了。
   所以,我们与友人定约会的时候,若说随便什么时间,早晨也好,晚上也好,反正我一天不出门,你哪时来也可以,我们便说“马宗融的时间”吧!

 

 

 

 

     在未读这篇文章之前我对马宗融先生一无所知. 读了老舍先生写的马宗融先生的时间观念一文后,时不时想起这文章时总觉有趣,不由得从心里笑出声来.常想马宗融先生会是怎样一个人呢。

    这样随性而行“特别喜欢说,说起来便不知到了何时。约他办事总是迟到,因为他在路上要与人谈话,劝架,救火,追贼……怎能不迟到呢?”就时间观念而言。我想在当代社会里,这样的人是绝不会有的吧?现在的人也许没有几个人会喜欢迟到,也不会让自己无意识的迟到很久,特别是在参加会议或一些重要的约会上是绝对不能让自己迟到的。这往往会给自己和别人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我不知道马先生的这种时间观念给自己带来烦乱时是如何想的,但他这种习惯却一直沿续着,倒让旁人慢慢地习惯了他的这种习惯。有时想想,在社会上又有几人真正能做到让自己成为真性情的人呢。在自已的日常生活中,一个人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却被人欣赏着,而这种缺点却能被人理解,善意地化解说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2010年12月14日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