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赏|雨水从教正月半

分类: 节气养生 |
http://s14/mw690/001ZoGT7ty6GGwtt657bd&690
春晴书见
(明)居节
金羁芳草去翩翩,王谢儿郎美少年。
雨水已过正月后,莺花不隔短筇前。
春云拟黛山千叠,画阁笼烟柳半天。
燕子未来寒食远,谁家庭院试秋千。
雨水时节,气候开始转暖,积雪也逐渐化成了春天。
雨水虽然冰冷,却能滋润万物,引出温暖的春天。
【养生药膳】
《千金方》说:“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以养脾气”。
雨水时节,养生在于调肝,调肝重在补脾。
饮食应少酸多甘,以养脾脏之气,同时宜少量食用辛温,以应春木升发之气。
|荠菜炒冬笋
http://s8/bmiddle/001ZoGT7ty6GGwxGjm7e7&690
做法:荠菜去根冲洗干净切成小段,冬笋外壳剥掉,冲洗干净后切片。
将冬笋放入水中煮10分钟左右,出水去涩,将冬笋和笋汤分别盛起待用。
另起油锅将冬笋放入煸炒少许。在笋汤中加入适量的淀粉搅拌匀,倒入锅中煸炒勾芡,加入盐和味精调味。
把切成小段的荠菜倒入锅中,煸炒至汤煮沸即可。
功效:主利肝气,清热明目。
|荠菜香菇鸡丝粥
http://s7/bmiddle/001ZoGT7ty6GGwzFTIG16&690
做法:鸡胸肉先下开水焯熟,水中倒少许料酒除腥,捞起冲凉,撕成丝待用;荠菜洗净下开水略烫,变色后捞起冲凉,挤干切细末;香菇洗净去蒂切丁。
浸泡过的白米下开水煮,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煮20分钟,等到粥还不是很稠的时候,下鸡丝和香菇丁继续熬2分钟左右,关火加荠菜末,加盐调味搅拌均匀即可。
功效:和中益气,利尿解热。
【正安医嘱】
作者:孙乃雄大夫
|絮语养生
有位朋友问我:来京工作后有什么感受?
乍一听到这个问题,脑中一片茫然,这段时间中我居然没什么感受!
人们对于身边的事物从来不缺乏感受,对不同事物更会有不同的感受,而我居然没有感受!
可是转念一想,不禁释然。
正如我们问鱼对水有什么感受一样,生活在水中的鱼,融入其内,哪里会有什么特别的感受,其感受充其量也就是自然,所谓自然,自然而然也!
进一步探究,出现“没有感受”这种状态应该有两种可能,一不在其间,二融合于其内。
不在其间,互相没有接触,自然不会有感触;融合于其内,和感受物振动频率基本同步,也不会存在感受。
也就是说只有存在差异才能使我们产生对比、拥有感受。
回想到我赴京以来,在大家的帮助下,很快的融入到工作学习中,与周围环境的频率近乎同步,也就没有感到很大不适应,自然也不会拥有感受了。
因此,略作迟疑后,我直接回答:“我没有感受。”——其实这“没有感受”才是我最大的感受。
传统的养生是在追求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我们在与天地同步的过程中,逐渐由“拥有感受”转为“没有感受”,这是一种和谐,一种同步于天地的频率,一种如鱼得水的境界!
http://s6/bmiddle/001ZoGT7ty6GGwC5Vo975&690
中国传统医学秉承了天人合一的思想,认为天地人之间会有相互的感应,人居于天地之间,自然受到天地之气的影响,我们的基频同天地的基频越接近,就与天地越和谐,也就越少生疾病。
所谓顺天者昌逆天者亡,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反之我们的基频越来越远离天地的基频,我们的身体就会出现各种不和谐,不合时宜,疾病就会产生。这其实就是我们所说的“养生”。
养生就是跟随者季节的脚步,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以求与天地同步。
|雨水时节
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2个节气,在2014年2月19日凌晨1点59分进入雨水节气。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
春木生发,惠及万物,雨水节气取东风解冻、云行雨施,而后水能生木之意。
http://s8/bmiddle/001ZoGT7ty6GGwDlybd87&690
我国古代将雨水分为三候:“一候獭祭鱼;二候鸿雁来;三候草木萌动。”
第一候,水獭开始捕鱼,将鱼摆在岸边如同先祭后食的样子;
五天过后第二候雁回北方;
再过五天第三候,春雨“润物细无声”,草木随大地中阳气的上腾而开始生发。
|雨水养生
春雨贵如油,这句话不独对植物而言。
《阴阳应象大论》言:“雨气通于肾”,春天的小雨飘飘洒洒,不是那么猛烈,但是却直通入肾,挟春之力激发生命元气。
当春风中牛毛细雨迎面扑来的时候,更有一番油然的生意在其中。
春季早晚温差较大,就需要注意冷暖适度,早晚天气冷适当多穿一点,中午天气热起来就适当减一点。
雨水节气需要注意的是倒春寒,我们度过了一个暖冬,2014年在春天刚来的时候气温下降,全国大部分地方都迎来了雨雪天气。
http://s16/bmiddle/001ZoGT7ty6GGwGw5Z5ff&690
客观的说这种倒春寒利弊参半,弊端显而易见,温暖的天气中万物生发长养,突然袭来的寒冷会损伤这些生生之意。同时,天气的骤然变化,也会造成一些疾病的发生。
但是倒春寒的益处也是显而易见的,比如我们度过的暖冬,由于天气不够寒冷,肾水收藏不足,来春木气生发,易于致病。
而这一场倒春寒恰好能放缓木气生发的节奏,同时加大冬令收藏的力度,正是“亡羊补牢时犹未晚”。
其次“瑞雪兆丰年”,冬小麦需要经过伏冬,恰如我们需要冬令收藏一样,冬季如果有一两场雪,来春小麦抽穗就会相对多一些,也就预示着一场丰收。
此外,春季是流行病多发季节,气温适当的下降可以减小流行病的发生。
|饮食调摄
雨水节气养生主要有两方面:一是顾护脾胃,二是舒达木气。
春天木气旺盛,土衰受制。
脾胃属土,脾胃不好的人在春天比较容易出现消化不良、泛酸嗳气、胃脘胀滞,严重的时候就会有恶心胃痛、腹痛而泻等情况,这些都是脾胃之气不足的表现。
而且每次过年,家人团聚,聚会的时候饭菜都比较丰盛,这也会使脾胃病发作几率增大。
因此在这段时间我们需要规律饮食,不宜太过油腻,也不宜过于饱食。
中国传统饮食讲究七分素三分荤,每餐都保持七八分饱,这才是合理饮食。
脾胃的压力减小了,也就减小了脾胃病发作几率。
舒达木气分生理和病理两方面。
从正常生理角度来看,春天木气生发,相火萌动,万物生长,这是一个正常的生命现象。
但是有一部分肝胆火旺的人会出现一些上火症状,比如咽干咽痒、口苦口干等。
这种情况下,我们稍微清透下过多的郁热即可,可以用菊花、桑叶、葛根、芦根、防风之类的泡水喝,或者喝些微苦芳香的绿茶也可以。
http://s14/bmiddle/001ZoGT7ty6GGwI1Zb7dd&690
另外春天木气生发的时候,骤然遇到寒气侵袭,在内的生命力发散不出来,于是形成外寒消散不去、内火发越不出的情况,这种情况下除了畏寒外也会有咽干口苦等症状。
对应的调整大法是清解郁热的同时解表散寒,单独食疗已经不足以解决问题,建议尽早进行诊治。
正月宜食粥,一方面可以长养胃气,一方面春节前后油腻颇多,宜清淡饮食,减少肠胃负担。
http://s12/bmiddle/001ZoGT7ty6GGwMPAa7eb&690
《千金月令》:“正月宜食粥,……一曰地黄粥,以补肾。二曰防风粥,用以祛四肢之风。取防风一份,煎汤去汁煮粥。三曰紫苏粥,取紫苏一份,炒至微黄,略有香气时,煎汁煮粥。”
有人建议用鲜地黄汁、防风煎汤取汁或者紫苏煎汤取汁加入熬好粥中,似乎不妥。
《老老恒言》言:“煮饭勿以水多而减,熬粥勿以水少而添,方得粥饭正味。”由此可见,取出汁后添点水用来熬粥比较合理。
《千金月令》中用地黄取补水生木之意,我们可以变通一二,比如需要调理脾胃的话可以换为黄精,煮粥时候也可以添加山药、莲子、枸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