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不爱学
(2013-01-21 13:28:41)
标签:
教育 |
分类: 教育心得 |
爱不爱学
学习不是问题,不学习也不是问题;学习是个大范围的问题,不学习是个小范围的问题。所以广义上来说说绝对不学习,一辈子不学习的人是不存在的;但是狭义来说,不肯在学校用功学习的学生就大有人在了。说明在前,本文所说的学习是狭义的学习。
资料显示,我国近几年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是百分之五左右,所以最保守的数字是今后每年接受义务制教育的学生大概有6500万人,而十几、二十年前这个数字大概要翻一番。而目前参加高考的人数大数是900多万,不到1000万,高校年录取学生大概在600多万,其中一本院校录取的学生大概在100万。如果考虑高考人数中有近三分之一的人是往年的复读生,这个数字说明,当前每年同龄人中只有不到百分之十的人最后留在了中学学堂,继续学习课堂知识,剩下的人数中,除极少数的是有特殊情况,大多数是不爱在学校学习的人。
当然,这个数据是有明显的地域性的。我们看到,城市的学生留在课堂学习的比例远远高于农村的学生,但是,从社会学角度来分析,整个社会不爱在课堂学习的比例如此之高,城市这个区域即便是要超出正常的比例也不会高的太离谱。能解释的原因就是:城市家庭中父母强迫子女继续完成义务制教育之后的学习更严重些,城市孩子低年龄就业的动力不大。也就是说:农村中不爱学习的学生大多选择在完成义务教育后就离开了学校,而城市中不爱学习的学生大多则不得不继续留在学校中学习,至到高中毕业,有些还要继续读到大专或三本。
说谁不爱学习,谁都会起急,特别是他们的家长会首先急眼。那么我们说一些现象吧:有些学生及他们的家长经常会抱怨学校布置的功课太多,现在的课程太难,有人还要自做聪明的拿出所谓的小学题来考大家,以证明他的孩子受到多么大的委屈;他们还要抱怨没有玩耍的时间,影响到他们家庭的整体出行计划;他们更是抱怨经常会受到老师的歧视及学校的不公正对待,因为别人的孩子得到了很多机会,自己孩子则从来得不到。
那么,我就想不通:同样的功课别人为何就能完成?有些题目你不会没什么奇怪的,多数人不会也没什么奇怪的,奇怪的是在同一个班上学习的其他学生为什么就会呢?中小学的题目一定是结合平时的中小学校教育来设计的,常年不在中小学校学习的人,哪怕是研究生一时进不到那样的出题环境内,做不出来这种题目丝毫不奇怪(何况有时也不是人家不会,人家是不想不相关的费那个脑子,你还真以为人家不会啦)。但是一个目前正在中小学校就读的学生做不出来,而且是一点思路都没有的做不出来,而且是不会请教自己老师的做不出来的,问题出在哪了这还有说的必要吗?毕业班的学生当务之急是什么?自己算算自己一天有效的用到学习上的时间到底有多少?你尽管去玩耍,除了有可能影响到你的成绩外,你还有什么损失吗?你不能只许你玩开心了,不能接受别人学开心了吧?至于老师和学校是不是公平,要有真凭实据,要听多数人的评判,要看连续性的行为,要分析是不是符合基本逻辑,不能单独的以某个人的孤立事例的猜测为准。而不会有凭有据的听取多数人,历史结合现实的分析问题的人,你能说他是个爱学习的人吗?他的结论,能让人信服吗?
所以,我的结论是:如今中学课堂中,特别是城市中学中存在着一批学生是不爱学习的,而他们的家长似乎还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
不爱学习的学生在生活中没有向课本求知的欲望,在课堂中没有学习的积极性。表现为,对课本知识不想记,课本内容不愿意理解,课堂时间觉得太长,课堂环境觉得太枯燥。该记的不记,该背的不背,一说要背要记就喊多喊累,那你怎么可能把课程学会,平时作业及考试的题目你怎能做对?对这些学生我们指责他们已经没什么用了,如果已是高三,那怕是初三的学生,还是这种状态,基本上在学业上也就没什么指望了。
凡事有果必有因,一个学生进入到了中学还不爱学,注意我说的是不爱学而不是说他不会学,你说这背后该有多么深的社会原因和心理因素啊。
一说社会原因,很多人就来抨击现行的教育体制,然后就叹息自己孩子身受其害,自己又无能为力。山风觉得:现行的教育体制确实有问题,主要是对孩子的全面发展,自由发展有很大的限制,但是如果把孩子不爱学习的现象完全归于体制原因既于事无补,也不客观公正。
现行的教育体制基本上是以分数来评价学生能力的,具体来说就是以考试分数来作为选拔学生的基础标准。这个显失公平是毫无疑问的,很多优秀的学生在这个体制下不得不放弃了自我独立成长的路径。但是,如果因此你选择放弃了基本知识的学习,那只能说是你个人厌倦课堂学习,不适应课堂学习。
不管在什么体制下,爱学习的人首先是对课本学习有一种渴望,他对书本中的知识有钻研的兴趣,他从钻研中能展示自己的价值,而他今后的发展需要通过这种价值来实现,他的人生是要通过自我的努力和奋斗来完成,是要用自身的知识技能来达成;而不爱学习的人首先就觉得书本知识与他无用,课堂教育无助于他自身的成长,他的人生也无需自身的单方努力,说白了,就是他的人生必然或者是通过他的家庭来替他设计与铺垫,或者是通过他用非正常手段来攫取,对,在他的字典中就是攫取。
那么,这样的人生观、价值观及世界观是如何形成的呢?我特别反感那些虚伪的人,他们不承认自己真实的起法,装大尾巴狼的把自己说的多么的无辜和不幸,就是不肯从自身找原因。山风以为:这个世界并不绝对公平,人生的财富完全可以传承,成功的道路何止千万条;所以,如果你是走了另外一条道路并获得了成功,就不要伪装成是这一条道上的人。本来你那样做,也没人说你就有什么不好,但是你就不要再掺乎到这条道上来,总不能哪条道上的便宜都被你一人一家全占尽吧?
因此,爱不爱学是现实客观的存在,而且谁也改变不了谁。我想,我已经说明了其中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