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10/mw690/001ZnPoLgy6N7Zdw3r309&690
蕾娜与可爱的孩子们在一起。
(本文由蕾娜口述,杨悦整理)
一年的时间就那么匆匆地过去了。我又回到了德国,回到了爸爸妈妈的身边,回到了往日平常而有趣的生活中。
回想在中国广西少数民族偏远地区支教一年的经历,真是感慨良多。从德国的家来到一万一千公里外的陌生地方,真可谓,油茶代替了咖啡,黑板和粉笔代替了往昔的学生生活。
在那里,我负责教小学三、四年级和初中二年级学生的英语。这个地区学生的英语水平相对来讲比较低。而且,学生们常常缺乏学习英语的兴趣。我的工作是在游戏中提高同学们英语口语的表达能力。由于那里多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志愿者们的另类教学方式受到了学生们的欢迎。大多数情况下,我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自由地设计课堂内容,各种不同的点子得以实现。这不仅给我自己带来了很大的快乐,学生们也获益匪浅,常常和我一起分享这份乐趣。
在这一年的时间里,生活在与德国迥然不同的社会中,让我这个从小在德国生、在德国长的海二代,对中国这个古老国度的历史文化和传统习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备受争议的教学体系也有了更多直观的认识。
当然,在教学和生活中,和其他志愿者一样,我也常常面临很多的困难和挑战,有的时候,似乎达到了我所能够承受的极限。但是,一切都是值得的。随着时间的推移,
越来越多的学生带着天真灿烂的笑容向我走来,试着用英语和我聊天,哪怕对那些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聊天的内容仅仅局限于“你好!你喜欢吃肉吗?”这样浅显易懂而贴近生活的句子。我感受到了孩子们学习英语的快乐,感受到了他们渴求知识的童真,感受到了他们的进步和成长。
离别的时刻终于来临。当我在中学上最后一堂课时,我才真正意识到,我有多么舍不得这些孩子们啊。一年时间的朝夕相处,我和学生们的关系不知不觉中变得亲近而密切。
和他们告别时,特别是和那些年幼的三年级小学生,我真的尝到了难舍难分的滋味。通过学生们最后一天递送到我手里的那些信件、卡片和礼物,我深深感到,在短短的这一年时间里,不仅仅是他们让我感动和难忘,同样的,作为他们学习生活的一部分,我也给他们留下了难忘而深刻的印象。
收拾箱子的时候,我明白,将带走的不仅仅是学生们的信件和礼物,同时还有这一年宝贵的记忆和经历,它们将伴随我的一生。
我由衷的感激这一切,特别是德国逸远基金会(www.yfce.de)给予我的支持,让我能够如愿以偿地实现在中国的志愿者支教生活。
回顾这一年的经历,我想说, 如果让我重新选择,我会再一次登上飞机,飞往万里之外父母亲出生和成长的故乡,飞向那些渴求了解外面的世界、渴望学习语言和知识的孩子们。
http://s14/mw690/001ZnPoLgy6N7ZrEll37d&690
临别时,学生送给蕾娜的卡片。
http://s11/mw690/001ZnPoLgy6N7Zsxknw5a&690
孩子们对蕾娜的留恋之情溢于言词。
http://s7/mw690/001ZnPoLgy6N7ZqNNyec6&690
蕾娜在上课。
http://s1/mw690/001ZnPoLgy6N7ZqglwY10&690
低年级的孩子们尤其牵引着蕾娜的心。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