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首道尽人生哲理的诗歌
(2023-10-16 16:04:53)
标签:
哲学人生 |
分类: 文学欣赏 |
两首道尽人生哲理的诗歌
我不懂诗歌,却依然不妨碍我喜欢诗歌。
我最喜欢的一首是在40年前第一次读到的黎巴嫩裔的美国诗人纪伯伦的散文诗《致孩子》。纪伯伦的这首诗的点睛之笔在于阐述了父母和子女生命权的平等,告诫可能会被许多为人父母忽视的一个真理,一定不要把自己人生没有实现的愿望变成孩子的人生。“ 子女只是通过父母的身体来到这个世界上,但他并不属于你,父母可以给予子女生命,却不能给予他们思想,他们将来会有自己的思想。”
另一首我喜欢的诗则是英国诗人沃尔特.兰德在75岁生日之际写下的诗歌《生与死》。这首诗的中文版本很多,而且都是一些著名翻译家的作品,我最喜欢杨绛先生翻译的这个版本,因为没有人可以用这么简单的几行字来洗尽了人生的铅华。
《生与死》
我和谁都不争,
和谁争我都不屑;
我爱大自然,
其次就是艺术;
我双手烤着
生命之火取暖;
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
《致孩子》
你们的孩子,都不是你们的孩子,
乃是“生命”为自己所渴望的儿女。
他们是借你们而来,却不是从你们而来,
他们虽和你们同在,却不属于你们。
你们可以给他们以爱,却不可给他们以思想,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们可以荫庇他们的身体,却不能荫庇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是住在“明日”的宅中,那是你们在梦中也不能想见的。
你们可以努力去模仿他们,却不能使他们来像你们,
因为生命是不倒行的,也不与“昨日”一同停留。
你们是弓,你们的孩子是从弦上发出的生命的箭矢。
那射者在无穷之中看定了目标,也用神力将你们引满,使他的箭矢迅疾而遥远地射了出去。
让你们在射者手中的“弯曲”成为喜乐吧;
因为他爱那飞出的箭,也爱了那静止的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