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寒岛瘦”与“元轻白俗”之褒贬——学诗体会之十四

标签:
文化情感 |
分类: 学诗体会 |
——学诗体会之十四

“元轻白俗,郊寒岛瘦”是苏轼《祭柳子玉文》中的一联诗。这联诗涉及四位唐朝诗人,即孟郊(751—814),白居易(772年-846年),元稹(779年—831年)和贾岛(779—843)。孟郊生于八世纪五十年代,白居易、元稹和贾岛生于八世纪七十年代,他们是继李白、杜甫之后的优秀诗人。
在这首32韵祭文中,苏轼分别用一个字来概括这四位诗人的特点,可谓言简意赅。然而自古最难是论人,用一个字来形容一个人,就难免有局限性,就难免造成许多歧义。后来人对于“元轻白俗,郊寒岛瘦”褒贬之意的理解就是一个例子。
苏轼之论一出,遂成郊、岛、元、白诗风之定评。后来人往往借此加以疵病,如宋严羽云:“李杜数公,如金鳷擘海,香象渡河。下视郊岛辈,直虫吟草间耳。”(《沧浪诗话·诗评》)张表臣曰:“(诗)以气韵清高深眇者绝,以格力雅健雄豪者胜。元轻白俗,郊寒岛瘦,皆其病也。”(《珊瑚钩诗话》卷一) 然亦有持异议者,如清人潘德舆认为“郊岛并称,岛非郊匹,人谓寒瘦,郊并不寒也”(《养一斋诗话》)。
那么苏轼的“元轻白俗,郊寒岛瘦”究竟是褒还是贬呢?我们应该对原文作进一步的推敲和分析。为了全面了解苏轼的原意,我们不妨把“元轻白俗,郊寒岛瘦”的上联和下联一并引出:“独以诗呜,天锡雄咮。元轻白俗,郊寒岛瘦。嘹然一吟,众作卑陋。”这六句诗的意思是说:柳子玉以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主张,上天赐给他一张像雄鸟一样的好嘴。他的诗像元稹、白居易、孟郊、贾岛一样有自己的特色。“嘹然一吟”,立刻就显现出其他人作品的“卑陋”。
如果我对于这六句诗的理解没有错误,苏轼在这里应该是借孟郊、贾岛、白居易和元稹的诗名来表扬柳子玉。既然是表扬,就不可能贬低孟、贾、白、元。我们称赞一位美女,说她像东施一样丑陋。这是表扬吗?苏轼虽然清高,但是他绝不会在祭文里面借古人来贬低自己的朋友。如此说来,苏轼在这首诗里面,对于孟、贾、白、元,应该是褒而不是贬。读书不可以断章取义,对于苏轼这两句诗,我们也应该连系全文去理解。
韩愈(768年-824年)有《赠贾岛》诗,对孟郊、贾岛的诗歌成就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做了充分肯定。诗曰:
孟郊死葬北邙山,从此风云得暂闲。
天恐文章浑断绝,更生贾岛著人间。
这首诗对于唐诗在李白、杜甫之后的传承做了形象的描写。韩愈是元、白、孟、贾同时代的人。韩愈作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韩愈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并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他倡导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写作理论,对后人具有划时代的指导意义。
北宋初有“晚唐体”诗人“九僧”、魏野、林逋等模仿贾岛诗风,颇有可读诗句;南宋又有“永嘉四灵”,做诗以贾岛为宗。
苏轼 (1037年——1101年)生活在十一世纪,比元、白、孟、贾这些人晚二三百年。苏轼在这时用唐代的优秀诗人来赞颂宋代的诗人柳子玉,是完全正常的。“轻”、“俗”、“寒”、“瘦”,说的是他们诗歌的不同特点,何病之有?老龙子因有诗焉:
郊寒岛瘦真诗论,白俗元轻非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