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翻衫袖吾方醉腹有诗书气自华

标签:
文化娱乐 |
分类: 影评 |
墨翻衫袖吾方醉

最近看电视剧《密查》,其中军统西北区负责人徐亦觉的私邸门前有一副对联:墨翻衫袖吾方醉,腹有诗书气自华。据说这是翁同龢自题的对联,大约他就是集句的人。翁同龢是晚清时期的大儒,是光绪皇帝的师傅。
这副对联是形容一个读书人的自我陶醉状态:半醉半醒,挥毫之间,墨迹随着衫袖翻飞、飘舞;诗书满腹,使人的气质升华,丰盈而华美,更显得高贵。
我查了一下,这两个诗句都出自苏东坡的诗歌。
这副对联的上联“墨翻衫袖吾方醉”来自苏东坡的《次韵苏伯固主簿重九》,原诗如下:云间朱袖拂云和,知是长松挂发萝。 髻重不嫌黄菊满,手香新喜绿橙搓。 墨翻衫袖吾方醉,纸落云烟子患多。 只有黄鸡与白日,玲珑应识使君歌。
“苏伯固主薄”,就是出身于澧州的苏坚,伯固为其字。苏坚入仕后首先是做了临濮的主薄之官,继而在苏轼知杭州时,迁为钱塘寺丞,被苏轼聘为“督开西湖”的总理。苏伯固担负起这个重任后,“疏浚西湖,堆泥筑堤”,使昔日淤塞荒芜且水患浸城的西子湖,一分为内外两湖,并在堆泥而筑的堤上,修建了六座宏伟的拱桥,夹道杂植花柳,精心铸造了“六桥烟柳” 这一千年胜景,被后人命之为“苏堤”。这是为了纪念以苏轼为首的西湖治理者的千秋功绩。不知人们漫步在杭州西湖美景中时,可曾记得那“人间仙景”中,也有苏坚的一份辛劳和智慧?
《澧州志》上有一条记载说,苏伯固“与东坡唱和甚多,东坡从儋耳(今海南儋县)北归,犹寄诗四首,有‘灵均一去楚山空,澧阳兰芷无颜色。君才如楚得,……谁谓古今隔?’”之句。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苏轼远谪海南,经九死一生折磨后的北归旅途中,还寄伯固诗四首,而且盛赞他是一个文才能“继灵均(屈原)、比梦得(刘禹锡)”的大才子,这患难之交的友谊有多深、那“知坚之才”的情有多厚,是可想而知了!
下联来自于苏轼的《和董传留别》:粗缯大布裹生涯, 腹有诗书气自华。厌伴老儒烹瓠叶, 强随举子踏槐花。囊空不办寻春马, 眼乱行看择婿车。得意犹堪夸世俗, 诏黄新湿字如鸦。
董传:字至和,洛阳(今属河南)人。曾在凤翔与苏轼交游。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卒。嘉佑六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即通常所谓“三年京察”,入第三等,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董传时与之相随(当时董传很穷困)次年回长安后作此诗。
“粗缯大布裹生涯, 腹有诗书气自华”是说虽然穿着粗制的衣服,但是由于腹有诗书,精神气色丰盈而华美。
翁同龢的自我陶醉与军统内部的勾心斗角风马牛不相及,导演把这幅对联放在军统负责人徐亦觉的私邸门前,也算是一种讽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