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熝”与“爊”字的新发现——水浒拾遗

(2019-06-25 06:24:26)
标签:

文化

历史

分类: 老龙子读水浒

关于“熝”与“爊”字的新发现

——水浒拾遗

关于“熝”与“爊”字的新发现——水浒拾遗

620日,我发了一篇博文,对于《水浒传》小说第三十九回中描写的 “熝豆腐”与“爊豆腐”进行咬文嚼字。

这篇文章做了三条结论:1、“熝”字与“爊”字是同音近义的两个字。“熝豆腐”与“爊豆腐”应该是一个意思。2、“熝”与“爊”的注音应该以“ao”为准确。3、有的版本删掉小说中“熝”字而敷衍了事,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做法。更何谈典藏版”与“足本无删减”?由此可见版本的编辑质量。

大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注释本《水浒传》小说,把“熝”字注释为“lù”(第328页)。对于这一点,我总觉得大众文艺出版社的老师们应该有一定的根据。  

在“搜狗拼音输入法”中,将“爊”字的注音作“ao”,而将“熝”的发音作“lù”和“ao”两存。

这些情况引起了我的注意。于是再查工具书。我手里有一部中华书局197810月出版的《中华大字典》(全二册,编成于1915年),编者声明,“校正了《康熙字典》的错误两千多条”。可见是在《康熙字典》的基础之上编撰的。其中第938页有“熝”字,标明:“卢谷切音,鹿屋韵,炼也。”该字典第948页有“爊”字,标明:“於刀切音,鏖豪韵,温也。”

再看《康熙字典》,上海书局198512月出版的《康熙字典》第750页有“熝”,标明:“卢各切音,禄,炼也。”其中的“各”疑为“谷”之误。该字典第757页有“爊”字,亦从刀切音,作鏖。

在这两种字典中,“熝”与“爊”不同音。“熝”发“lù”音;“爊”发“ao”音。我想,大众本和“搜狗拼音输入法”把“熝”的发音作“lù”,应该是根据上面两种工具书。

然而问题又来了,《现代汉语大词典》(六卷本)和《汉语大词典》《十三卷本》是当今中国流行的大型工具书,《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是遵照国务院《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为确定现代汉语的词汇规范而编写的,也是当今流行的比较权威的工具书。在以上这三种工具书中,“熝”与“爊”同音,均作“ao”。那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熝”字的发音由“lù”变为“ao”了呢?

这应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后的事,盼有知道这件事来龙去脉的老师能够为我指点迷津。关于“熝”与“爊”字的新发现——水浒拾遗

    打油一首附后:
引经据典白首翁,咬文嚼字老雕虫。
欲将新诗亮人眼,更发高论辨世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