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给李师师的乐府词

标签:
文化历史 |
分类: 老龙子读水浒 |
宋江给李师师的乐府词

《水浒传》小说第七十二回描写宋江私访东京名妓李师师,企图通过李师师枕头上的关节,求得宋徽宗的赦宥,争取招安。
宋江乘着酒兴,索纸笔来,磨得墨浓,蘸得笔饱,拂开花笺,对李师师道:“不才乱道一词,尽诉胸中郁结,呈上花魁尊听。”当时宋江落笔,遂成乐府词一首。道是:
“天南地北,问乾坤何处,可容狂客?借得山东烟水寨,来买凤城春色。翠袖围香,绛绡笼雪,一笑千金值。神仙体态,薄幸如何消得!想芦叶滩头,蓼花汀畔,皓月空凝碧。六六雁行连八九,只等金鸡消息。义胆包天,忠肝盖地,四海无人识。离愁万种,醉乡一夜头白。”
关于这首词在水浒故事流传过程中出现的时间,明朝人杨慎的《词品拾遗李师师》中有详细的记载:“《瓮天脞语》又载宋江潜至李师师家,题一词与壁云:‘天南地北,问乾坤何处可容狂客?……闲愁万种,醉乡一夜头白。’小辞盛于宋,而剧贼亦工如此。”[i]
关于杨慎,大多数人都知道他写的“滚滚长江东逝水”词。我这里收集了一些更加详细的资料:杨慎(1488——
1559年),字用修,初号月溪、升庵,又号逸史氏、博南山人、洞天真逸、滇南戍史
、金马碧鸡老兵等。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庐陵。明代著名文学家,明代三才子之首,东阁大学士杨廷和之子。
杨慎于正德六年(1511年)状元及第,官翰林院修撰,参与编修《武宗实录》。武宗微行出居庸关,上疏抗谏。世宗继位,复为翰林修撰,任经筵讲官。嘉靖三年(1524年),因“大礼议”受廷杖,谪戍于云南永昌卫。曾率家奴助平寻甸安铨、武定凤朝文叛乱,此后虽往返于四川、云南等地,仍终老于永昌卫。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杨慎卒于戍所,年七十二。明穆宗时追赠光禄寺少卿,明熹宗时追谥“文宪”,世称“杨文宪”。杨慎在滇南三十年,博览群书。后人论及明代记诵之博、著述之富,推杨慎为第一。他又能文、词及散曲,论古考证之作范围颇广。其诗沉酣六朝,揽采晚唐,创为渊博靡丽之词,造诣深厚,独立于当时风气之外。著作达四百余种,后人辑为《升庵集》。
关于宋江的这首乐府词,杨慎说:“小辞盛于宋,而剧贼亦工如此。”这显然是认为确有其事了。
杨慎的记载,所依据的资料是《瓮天脞语》。我于2016年在北京护国寺旧书摊淘得一本余嘉锡所著《宋江三十六人考实》(1955年出版),余嘉锡先生在书中对于《瓮天脞语》及宋江的这首乐府词进行了考据。他认为这个书的作者是宋末元初的邵桂子。邵桂子,字德芳,淳安人,号玄同,吴攀龙之子。曾著有《雪舟脞语》,其书名下注云:“一卷,先名《瓮天脞语》。”余嘉锡先生根据书名下注有“先名《瓮天胜语》“一句,因而作出这个论断。
余嘉锡先生在他的书中说,有人怀疑这一条(宋江至李师师家)为明代人所伪托,或谓“出于升菴(杨慎)杜撰”。他认为“升菴虽好伪撰古书,恐不至依託近代人小说以取败露”。并说所记宋江乐府词,“今此词中‘六六雁行连八九’句,即指一百八人言之,是宋末元初已有此说。此必南宋人说话讲说梁山泊公案者,嫌其人数不多,情事落寞,不足敷演,遂增益为一百八人,以便铺张。好事者复撰此词以实之。信为宋江所作者故失之不考,疑为明代人所附託者,亦非也。”认为这是宋元间的传说故事,词为好事者所撰。
关于《瓮天脞语》的作者,有网友“晓梦迷蝶”在《<</span>水浒传 >“一百单八将”一词的由来,宋江至李师师家是伪的》(2017-05-22)一文中进行了考证。“晓梦迷蝶”认为:
“其实余先生的这条考证错了,杨慎所引的《瓮天脞语》并不是邵桂子的这个书,杨慎在他的《升菴词品》卷五里另有一条记录詹天游写的送童瓮天兵后归杭的《齐天乐》词,后面有几句说明,‘童瓮天失其名氏,有《瓮天脞语》一卷传于今云。’和宋江的一条同见于一书,可见杨慎所看到的正是童瓮天写的《瓮天脞语》,而和邵桂子无涉。余先生殆所谓失之眉睫。”
“晓梦迷蝶”的研究比较细致:“詹天游赠童瓮天的词,写于元伯颜破杭州之后。伯颜破抗州是公元1276年,再过两年南宋就灭亡了,可知童瓮天是宋元之间的人。《瓮天脞语》可能写成于元初。明末凌蒙初写有一出《宋公明闹元宵》杂剧,题目下注明原出《瓮天脞语》,或许他这时还见到过这本书。”
然而据杨慎的《升菴词品》记载:“童瓮天失其名氏,有《瓮天脞语》一卷传于今云”。这就是说,“童瓮天”只是一个笔名,杨慎也不知道童瓮天的名氏。童瓮天究竟是不是邵桂子?这仍然是一个疑案。
这首词,有的网友认为词牌是《念奴娇》。《念奴娇》又称《百字令》,宋江宋江写给李师师的词确实是一百字,但是《水浒传》小说却说是“乐府词”。我们姑且按小说的说法叫它“乐府词”。
以上这些研究资料可以说明,宋江在李师师家写词的传说在宋、元年间的水浒故事中就已经有了,而且这里面已经有了一百八人的说法。这对于考据《水浒传》小说的来龙去脉,这应该是一条重要的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