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张锦池先生的《<水浒传>考论》

(2018-07-28 05:35:12)
标签:

文化

时尚

人生

分类: 老龙子读水浒

张锦池先生的《<</span>水浒传>考论》

张锦池先生的《<水浒传>考论》

201511月,我在深圳书城购得一部张锦池先生的《<<span>水浒传>考论》,[i] 这本书共计253千字,内容分上、中、下三编,十二章,对于《水浒传》小说的“故事源流”和“思想艺术”进行了考究,又用《水浒传》小说分别和《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进行了“比较研究”。



张锦池先生的《<水浒传>考论》

 这本书的作者张锦池先生是江苏靖江人,1937年生, 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同年分配到哈尔滨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为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文学教研室教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级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历任中国红楼梦学会副会长,现任中国红学会顾问,《红楼梦》学刊编委。1986获国家科委和人事部授予的“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1989年获国家授予的“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称号,1991年获国务院发给的政府特殊津贴,1993曾宪梓教育基金会高等师范院校教师奖一等奖,1998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并由教育部授予“全国优秀教师”称号。社会兼职有:中国红学会副会长和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学刊》编委等。是高校文科教材《文学理论基础》编撰者之一,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校注的《红楼梦》新校本注释者和注释定稿者之一。中国红学会最初发起人之一。现为博士生导师,中国古代文学学科带头人。

关于这本《考论》的由来,齐裕焜先生在序言中说:“锦池和我都是吴门弟子,我们都师从大吴(组缃)先生和小吴(小如)先生。小如先生要我们‘义理、考据、辞章三者必兼而有之’;组缃先生则进一步认为单纯的考据是必要的,但更提倡要把考据和研究作家作品的思想、艺术结合起来。锦池的‘考论’就是走大吴先生和小吴先生所指引的路子。”这一段话道出了锦池先生“考论”的由来。[ii]

锦池先生的《考论》我看了两遍,深受启发,其考据的方法和结论令我大开眼界。

锦池先生以考据的方法来研究《水浒传》小说,认为“以忠义人的襟怀写忠义人”实乃《水浒传》的文化特征。认为“以颂扬忠义和鞭挞奸佞为出发点,以憧憬刘备或宋江式人物的皇帝实施仁政作指归,这就是《水浒传》的主要政治倾向和主题思想,而贯穿全书的主脉则不脱‘忠义’二字。”对于《水浒传》小说研究中的“忠义说”给予了比较充分的肯定。

锦池先生认为宋江形象的演化过程,就是其忠义思想不断深化和发展的过程。他综合《宣和遗事》、元人杂剧和《水浒传》小说的不同描写进行分析,鞭辟入里。

一是宋江何以会“落草为寇”?由《宣和遗事》中的“直奔梁山”投那晁盖哥哥,到元人杂剧中的为晁盖哥哥“救上梁山”,到《水浒传》中的“逼上梁山”。

二是宋江何以会“把寨为头”?由《宣和遗事》中的“有意为之”,到元人杂剧中的“自然晋职”,到《水浒传》中的众头领“三次相请”。

三是宋江何以会“接受招安”?由《宣和遗事》中的为张叔夜所劝,到元人水浒故事中的主动谋求,到《水浒传》中的一意招安,专图报国。

四是宋江接受招安的结局,由《宣和遗事》中的平方腊有功被封为节度使,到《水浒传》中的怀抱“统豺虎,御边幅”之志而遇害。

由以上四点分析得出结论:“忠烈义济”是作者施耐庵给他笔端心爱的主人公的盖棺论定。

张锦池先生的《<水浒传>考论》

关于宋江起义的性质,锦池先生依据史料记载对宋江起义进行了实考,总结出历史上宋江起义的主要特点:规模甚小,骁勇善战;纵横数省,踪迹无定;不假称王,而呼保义;降而复叛,叛而被擒。根据这些特点,他认为:“宋江起义作为农民起义并不典型,与其说它是一支革命的农民队伍,毋宁说它是一支流动的盗侠武装。”

在这之前,张锦池教授也曾经认为宋江起义是“一支反叛的游侠武装”。[iii] “游侠”或“盗侠”大量奋起,是北宋末期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一种社会现象。两宋交替之际,国力式微,外敌启疆,与之相对应的是盗侠的“忠义军”奋起,北宋乃至南宋王朝解决盗侠问题的主要办法就是招安。“欲得官,杀人放火去招安”,[iv] 这民谣虽然流传于南宋高宗当政初期,然北宋徽宗时期大底也是如此。

针对“农民起义”说,张锦池教授提出“游侠”说,认为梁山好汉“如其说是一支革命的农民队伍,毋宁说是一支反叛的游侠武装”。

我最初见到张锦池老师的高论,是在罗立群所著《中国武侠小说史》中:“如其说是一支革命的农民队伍,毋宁说是一支反叛的游侠武装”。[v]

 201512月我于深圳书城购得张锦池所著《<</span>水浒传>考论》一书,其中称宋江起义是“一支流动的盗侠武装”。[vi]

“游侠”始见于司马迁的《游侠列传》;“盗侠”则是与“官侠”相对应的一种称谓。

愚以为,纵观梁山好汉的所作所为,从他们始于造反,终于招安的经历看,称他们为“盗侠”和“官侠”似乎更加确切一些。

对于《水浒传》小说的见仁见智,锦池先生认为:说《水浒传》是“诲盗”之书,或是农民起义的“英雄史诗”,说《水浒传》是“弭盗”之作,或是“投降主义的反面教材”,都只是着眼与作品的客观效果的某些片段,而非作者始料所及。这一段论述中的“非作者始料所及”,道出了问题的关键。

在当今的《水浒传》小说研究中,有为数不少的异想天开,更有一些凭空臆造。他们脱离小说的文本去自说自话,他们忘记了自己是在研究小说而非创作小说,他们完全不顾作者创作的意旨,只顾夸夸其谈,哗众取宠,语不惊人势不休。

《水浒传》小说作者创作的“初心”是什么?我们无法去问施罗二位,但是我们可以从他们作品的字里行间去寻找他们创作的“初心”。我觉得锦池先生的<</span>水浒传>考论》在这方面做了比较好的搜寻。

锦池先生大我十岁,我虽然曾经在黑龙江省生活过,但是无缘当面受教于锦池先生。幸运的是,我拜读了先生的《考论》。现在,我把锦池先生视为书中的知音,有《书中知音》一诗凑趣:

我爱书中金和玉,更爱书中有知音。

千年不遇似相识,百事共议有同心。

伏案叹息同悲切,仰天呼啸共长吟。

书山学海千百度,心有灵犀一点真。

在我撰写这篇文稿的过程中,于20171121日又传来张锦池先生荣获 “哈尔滨师范大学终身教授”荣誉称号的喜讯。现将凤凰网的报道摘录如下:

1120日上午,哈尔滨师范大学授予张锦池先生哈尔滨师范大学终身教授荣誉称号仪式在梦溪宾馆二楼会议室举行。党委书记辛宝忠、校长孙立军等学校领导出席仪式,党委副书记蒋晶洁主持仪式。机关及教辅单位主要负责人,各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博士生导师,学科带头人,文学院师生代表参加仪式。

仪式上,孙立军宣读了《授予张锦池先生哈尔滨师范大学终身教授荣誉称号的决定》。《决定》指出,张锦池先生执着于祖国的教育事业,始终将教书育人作为自己的神圣使命,半个世纪矢志不渝,不懈奋斗。他心系学生,乐于奉献,诲人不倦,以自己博厚精深的学养见识、精益求精的治学态度、淡泊名利的高尚品德教育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青年学生,为我省乃至全国培养了大批高水平专业人才。呕心沥血,笔耕不辍,著述360余万字,在国内外中国古代小说研究领域产生了巨大影响,一些重要学术观点被广泛采用,得到学术界和教育界的尊敬和赞誉。为弘扬他坚守理想、潜心育人、敬业奉献的崇高精神,经校长办公会议提名,党委常委会议审议,决定授予张锦池先生哈尔滨师范大学终身教授荣誉称号。

辛宝忠为张锦池先生颁发哈尔滨师范大学终身教授荣誉称号证书。

辛宝忠代表学校党委、行政和全校4万名师生员工讲话。在讲话中,他向张锦池先生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最热烈的祝贺,对张锦池先生为哈师大事业发展、学术影响力提升、社会知名度提高、博士点和博士单位获得,对我国古代文学教学、科研和育人等方面的突出贡献表示衷心感谢。

辛宝忠指出,举办这个活动,是对张锦池先生把青春和智慧奉献给哈师大的五十五年进行总结和评价,是对先生为人为师、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充分肯定,就是要让先生成为全校教师学习的榜样,就是要让为哈师大事业发展和学术领域领军的大师获得应有的尊崇和敬重。在全校树立起张锦池先生这样的杰出楷模,号召全校师生员工以张锦池先生为榜样,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进而带动学风、教风、政风、校风建设,促进人才培养质量再上新台阶,推动学校各项工作不断开创新局面。同时表明,哈师大将更加尊崇知识学问,更加尊重人才和专家这些哈师大发展的命根子、眼珠子,更好地发扬继承尊老敬老的优良传统。

辛宝忠指出,张锦池先生在哈师大从教的五十五年是投身教育、矢志报国的五十五年,是严谨治学、执着追求的五十五年,是成果丰硕、桃李芬芳的五十五年,更是哈尔滨师范大学几代人砥砺前行、不断书写新华章的五十五年。从教五十五年间,张锦池先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著述360余万字,先后完成了《红楼十二论》、《中国十大古典小说论稿》、《西游记考论》、《红楼梦考论》等多部著作。虽然身体状况不佳、视力模糊,却在72岁、76岁、77岁、79岁相继完成了《红楼管窥》、《中国六大古典小说识要》、《水浒传考论》、《三国演义考论》,共128万字。这些著作在国内外中国古代小说研究领域产生了巨大影响,一些重要学术观点,被广泛采用,得到学术界和教育界的尊崇和赞誉。他先后任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古代文学学科带头人,是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首届国家教学名师,获得10余项国家级和省部级奖励,成为我国著名的古代小说研究专家、红学家。学校第一个博士授权点的历史性突破,就是1998年张锦池先生作为学科带头人为我校中国古代文学学科申请到的,而且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是全票通过,这使我校成为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在同类院校中脱颖而出,极大地提升了我校的办学层次,为学校跨越式发展奠定了雄厚基础和突出优势。在张锦池先生主导下,我校成功举办了一系列中国古代小说研究方面的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使我校成为享誉国内外的红学研究重镇和中国古代小说重要研究基地。张锦池先生对我校发展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性贡献,但他从来没有骄傲,而是以知识分子的良知,以对教师这个职业的高度责任感,始终表现出乐观向上的积极态度和执着无悔的崇高品质,他希望自己的学生强大,他对学生的期待永远如同对自己。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他一直坚持给本科生上课,是名副其实的学术大师。张锦池先生是哈师大的骄傲,是哈师大的光荣,是哈师大诸多优秀学者的代表。

辛宝忠号召全校教师向张锦池老师学习,要以张锦池先生为榜样,一要树立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学习他扎根龙江,胸怀大义,把全部精力奉献给祖国教育事业的家国情怀。学习他谦逊宽厚,宠辱不惊,面对事业执着坚守的人格魅力。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基本道德操守。肩负传道、授业、解惑职责,对学生无私关爱,对事业无限忠诚,淡泊名利,沉下心来,踏踏实实地做好教书育人的本职工作。二是要坚持言传身教、为人师表。爱为师之先,德为师之本。要在学校作学生的榜样,在社会作群众的表率,在学生和群众的眼中树立光辉、高大、睿智、温暖、亲切、友善的教师形象。三要努力提高自身的学术修养和业务水平,要学习张锦池先生这种克服万难、坚持不懈,精于学术、潜心业务的精神,秉持对学术的坚守和敬畏,把学术生命看做自己的第二生命,把握高等教育规律、学生成长成才规律,用渊博的学识、扎实的学风,把学生带入知识的殿堂。

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红楼梦学会及会长张庆善发来贺信,向张锦池先生获此殊荣表示衷心祝贺。

仪式结束后,庆祝张锦池先生从教五十五年学术报告会召开,张锦池先生的学生、文学院博士生导师关四平教授为师生作学术报告。(本文中的部分图片来自东北网,在此致谢)



[i] .<水浒传>考论》一书由张锦池著作,人民出版社20144月第一版。

[ii] .齐裕焜,男,1938年生,1961年北京大学中文系本科毕业,1965年北京大学中国文学史专业研究生毕业。曾担任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主任,教育部中文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省211重点学科《中国文学》的学科带头人,中国古代文学博士点的带头人,并获过福建省优秀教师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现为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三国演义》学会副会长。

[iii] .见张锦池所著《<水浒传>考论》,人民出版社20144月第一版。

[iv] .宋代庄季裕《鸡肋编》载:“建炎后俚语,有见当时之事者:欲得官,杀人放火受招安;欲得富,赶着行在卖酒醋。”“建炎”是宋高宗年号;“行在”指天子所在的地方。

[v] .罗注:张锦池《乱世忠义的颂歌》,载《社会科学战线》1983年第4期。

[vi] .见张锦池所著《<水浒传>考论》第22页,人民出版社20144月第一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