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咏流传》观后感(四) ——与肿瘤君抗争的白茹云

标签:
人生文化情感 |
分类: 寄语 |
《经典咏流传》观后感(四)
——与肿瘤君抗争的白茹云

白茹云2011年被医院确诊为淋巴癌,至今已经八年。这期间,白茹云一边治疗,一边学习、背诵古诗词,用来鼓励自己。白茹云住院时,买了一本《诗词名句鉴赏辞典》,现在,这本书已经被她翻得稀巴烂。
2014年12月,她参加了河北电视台主办的《中华好诗词》节目。主持人问她,患重病怎么还想到参加节目,白茹云说,就是要证明给别人看,农村人也同样有理想有追求;乐观面对疾病,也是对病友的激励;给两个女儿树立榜样,也给家人留一个可能是最后的美好回忆。这就是白茹云学习古诗词,参加诗词竞赛活动的主要动机。
2016年,白茹云参加央视诗词大会,去北京录节目,按照她最初的设想,就是想见一见诗友,参与一下就好。可是“上了台就有好胜心”,白茹云从百人团一路打到了擂台上,令编导刮目相看。白茹云以诗词为精神食粮与病魔抗争的故事感动了所有的人。参赛期间,主持人董卿,评点人康震,郦波都给予她很多鼓励,也给了她一些同情的泪水。
2017年2月9日新京报记者发表采访白茹云的文章,题目是:《诗词伴我经历过生死》,她对记者说:“我很厉害,我不会死的。”在舞台上,她淡定如水;在现实生活中,她开阔从容。她对于人生的感悟来自于诗词之中。
2017年,白茹云当选为邢台市政协委员。2018年1月19日,白茹云获评“中国网事·感动2017”年度网络人物。
2018年3月,白茹云又出现在央视一台的《经典咏流传》节目中,经典传唱人王琦珊唱了一首刘禹锡的《陋室铭》。王琦珊宣称,她的这首歌是献给白茹云的,于是节目主持人撒贝宁把白茹云请到了舞台上。说到白茹云治病中的困难与艰辛,再次一起做节目的康震老师抹起了眼泪,然而白茹云却安慰说,其实,过去了也没什么。台上白茹云的淡定、从容已经成为一种精神符号,那是人生正能量的体现,她感染了所有的人。她的含泪微笑,是那么美丽,令人感动,令人震撼。
白茹云说:“学习古人的境界,我也想开了。”我想,大约白茹云面对死神的淡定,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古人的境界”。“诗词本身不能战胜病魔,但能帮我看到一些原本看不到的东西。”这也是实话实说。
过去形容英雄人物,经常说“视死如归”,白茹云面对死亡的从容与淡定,更加令人感动。
白茹云写过一首这样的诗:“胸有佳肴盛万种,心头酸辣味千般。人间捧腹俱欢笑,冷暖由他若等闲。”不抱怨、不矫揉、不放弃。记者说,她读的是诗,我们读的是她。
在白茹云那里,生活是贫困的,物资是匮乏的,在她治病的过程中尤其缺乏金钱。然而她通过诗词,不但获得了精神上的鼓励,也使她一举成名,获得了来自各个方面的资助。这对于白茹云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至今,白茹云已经与肿瘤君抗争了八年。她要证明给别人看:农村人也同样有理想有追求;她要为病友树立一个榜样,给他们以鼓励;她要给两个女儿树立榜样,也给家人留一个可能是最后的美好回忆。她的三个愿望已经百分之百地实现了,她胜利了。
前不久,我写了一篇《滚蛋吧!肿瘤君》电影的观后感。这部电影里面的熊顿姑娘以积极乐观的态度与病魔抗争,但是她还是被肿瘤君打败了,她死了,只留下一股乐观、旷达的精神让人们凭吊。白茹云要比熊顿姑娘幸运,媒体使她获得了更加广泛的同情与支持,她拥有更加强大的后盾。练功的人讲究“气场”,我想,如果有气场的话,白茹云的气场肯定是强大的,在与肿瘤君的斗争中,她不是孤立的,至少有几个忆的人在支持她,这个强大的气场应该使白茹云的身体充满生机。
白茹云的故事说明,我们今天这个社会,不仅存在着一些丑恶现象,也还存在着更多的正能量。这些正能量,是我们生活中的曙光,是我们前进中的力量,更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