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幼儿小肌肉的发展评估及训练
(2013-12-08 23:14:57)
自闭症幼儿小肌肉的发展评估及训练
引言:
对0-6岁的自闭症幼儿来说,小肌肉发展尤为重要,对他们日后成长影响深远。作为专业康复师不但要认识幼儿小肌肉的发展历程,更重要的是掌握科学的评估和专业的训练方法,为他们日后学习、生活和精细动作的运用打下良好的基础。小肌肉使用技巧包括伸开手指拾放、基础操作、双手协调运用,手眼合作、执笔写画及日常用品精细操作等。这些技巧发展都会直接影响幼儿的游戏、自理和学习能力,对自闭症幼儿的全方面均衡成长意义重大。以下笔者将结合小肌肉的发展过程,对小肌肉训练目标的厘定、编写及训练活动建议分别作一阐述。
正文:
小肌肉发展与自理能力、学习和游戏技巧有紧密关连,透过参与不同的游戏,幼儿可以学习到不同的动作协调技巧、智能概念、社交技巧和责任感;小肌肉发展与自理能力有关系,幼儿必须掌握了基础的抓握、双手协调、手眼协调以及物件操作的技巧,才能独立进行日常的自我照顾活动;如:用筷子吃饭、握笔、刷牙、系纽扣和鞋带等。小肌肉发展与学习能力有关系,写字绘画、手工、运用文具和眼球控制都要求不同的小肌肉技巧。有研究表明,幼儿于学前阶段小肌肉的发展好坏直接影响到他们入读小学后的读写水平,幼儿要具备所需的学前小肌肉技巧,才能要完成这些课堂活动。
小肌肉发展要素
在大肌肉发展的过程中小肌肉的发展也是紧随其后息息相关的,由于幼儿要优先发展大肌肉建立良好的身体控制能力,才能具体地使用小肌肉操纵各类精细动作,所以了解小肌肉的发展要素很有必要。
小肌肉的发展过程十分复杂,除了配合大肌肉的发展之外还需要配合其它的不同类别的基础能力。这些都是小肌肉发展的要素。主要包括:
姿势控制能力:是小肌肉发展的首个要素也是上肢稳定性的必备条件。主要是当个人保持不同姿势时保持身体平衡的能力、头部控制能力和躯干控制能力。因为只有具备这些能力幼儿才能进行不同的小肌肉活动;才能保持幼儿有稳定的视线,从而使他们能稳定的注视自己的手和动作的目标
触觉和本体觉的分析能力:这种能力对幼儿拾物、手握力、精细的手部动作、独立的手指活动和对日常用品操作技巧的发展十分重要。由于人体神经细胞布满了全身从而使人体触觉的接受能力不断完善,从而可以准确接收到物件的重量、质地、冷热和疼痛等感觉。有些自闭症幼儿对痛不敏感或喜欢光脚乱跑则是寻求触觉刺激的表现。
专注力和认知能力:这能力亦是小肌肉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当幼儿使用小肌肉时,必需从复杂的认知环境中节选出最重要的所需信息并专注其中。要完成这活动必须了解活动的目的和要求;掌握活动步骤。完成后,大脑将会对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储存和分析然后形成记忆,从而在下次类似活动中进行计划。幼儿这种接收、记忆、归纳、输出的能力属于高级认知神经功能理论中的中央聚合能力,也将在其它文献中描述。
小肌肉发展的里程
婴幼儿动作发展是有次序的,而小肌肉的发展次序大致有两项原则和两种不同的发展技巧。第一个原则是由近端发展至远端。第二个原则是由粗略动作发展至精细的协调技巧。婴幼儿的小肌肉发展除了有先后次序以外,还有两种不同的技巧发展:基础技巧:包括伸手拾放物件技巧、基础操作技巧、双手配合运用技巧及手眼协调技巧;精细操作技巧:包括执笔写画技巧及日常用品操作技巧。看一个幼儿的小肌肉发展如何,是需要经过专业评估的;评估有:观察性评估(即观察婴幼儿日常生活中表现);《儿童发展评估表》标准化评估和《小肌肉标准化评估》。此类评估需要专门学习和实践操作,可参看香港安安自闭症教育专门针对各类评估所写的文章。此处不一一赘述了。
通过小肌肉发展评估厘定训练目标
完成评估后,要按幼儿的小肌肉发展情况,为幼儿厘定合适的训练目标。个别的训练目标要符合幼儿的最近发展区,未能完成的评估项目代表幼儿正在发展中或有待发展的小肌肉技巧。可根据这些项目评估编码,从《儿童学习纲领》一册中找出相对应的训练目标做参考。在厘定幼儿的小肌肉训练目标时,除了要根据幼儿在日常生活上的需要,自闭症教育工作者应替幼儿拟定切合日常需要的训练目标,提升幼儿的小肌肉技巧之余,亦提升幼儿在游戏、自理和学习上的能力。你亦要了解家长对患儿小肌肉发展的期望,科学全面的为患儿拟定合适而有效的训练目标。
小肌肉训练的基本原则
相关训练建议
往往有很多人会把训练目标与训练活动相混淆,其实并非如此。在训练目标厘定完成后,并非把训练目标直接作为训练活动来操作,而是需要根据训练目标编排多个不同的、有趣的、适合幼儿发展情况的训练活动,来提升幼儿的小肌肉能力,达到拟定的训练目标。当然,编排训练活动时更要考虑到幼儿姿势控制能力和上肢的稳定性、眼球控制和视觉分析能力、触觉和本体觉分辨能力、专注力和认知能力方面的发展,这样才有利于幼儿小肌肉能力的更好提升。
结论
参考资料:1,香港公开大学,(2013),“E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