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台科学仪器的研发过程

http://s15/mw690/6ca55297gdfd2cb73800e&690
内部结构
3、2008年在科技厅正式立项,项目名称《智能文件制成时间测定系统研制》。这次放弃制冷,决定仅制热,加强电脑控制。于是做成了第三款仪器。
2009年该项目顺利验收,仪器也开始卖了几家。此时根据我们测试和用户反映,仪器虽然达到功能,但问题不少,主要是操作极为不便和加注溶液后焦距变化导致实验失败,至今一个案子都没能检验。反复沟通厂家改进,结果是,厂家口头答应但就是不改进,照卖。
4、2012年,决定重新找合肥一家公司研发。该公司负责人是中科大的硕士中科院的博士,厉害十分了得。申请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专利,将检材倒置进入溶液中。别看这一个很小的专利,迅速解决了操作不便的问题和焦距变化问题。先画图,做试验机。
5、试验机功能满意后,进行外形设计以及光路、自动化细化。2013年成功研发出一款列装仪器:文件时间多次测定仪
一款从理论到设计全部自主创新的仪器,没有任何理论或样品参照,所经历的技术或非技术问题太多,时间也很长。从96年多次测定法理论到2006年开始做仪器,用了10年时间。到2013年终于做好满意的列装仪器,又用了7年时间。理论和现实差异很大的,你可能会说这么简单的东西我半年就能做好。一句话,模仿容易,创新太难,比如一个解决高倍率与大景深问题用了一年多,而一个检材倒置思路,就想了十几年。
上述仪器见证了一款现代仪器的艰辛诞生过程。希望我的科研之路能给同行们以启发和信心,多多研发出原始创新的检验仪器设备,既能为社会公正服务,也能为国家经济建设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