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1927年10月6日,华纳的音乐故事片《爵士歌手》上映,标志有声电影诞生。其实,19世纪声音传播工具已经出现,默片时期电影艺术家们一直有着声画同步的观念。如狄克逊曾设计出“留声视镜”。《爵士歌手》并不是一部完全意义上的有声片,但广受欢迎,使华纳起死回生,使得所有制片厂两年内改拍有声片。美国观众从1927年的6000万猛增到1929年的
11000万。无声片时代宣告结束。
二、声音最初进入电影,曾造成电影技术、艺术和商业上的混乱 ——
——
默片拍摄方法不适应有声片,笨重摄影机移动的噪音,影响同期录音;而隔音玻璃屋又限制了摄
影机移动。
—— 默片剪辑的视觉节奏被破坏。
——
剧作为适应声音,突出了对话。默片明星因发声障碍被淘汰。百老汇戏剧演员乘虚而入。
—— 传统戏剧美学观念随着声音再一次侵入电影,对白泛滥和百分百音乐片的出现,形成了电影美学
的倒退。
三、电影理论界的不同态度——
1,电影是视觉艺术,声音破坏了一门独立艺术的完整性。
2,视觉为主,声音为辅。
3,对白,会使得电影导向戏剧,使可见的动作瘫痪。
4,录音仅仅是“复制”,不是创作。
5,声画应作非同步处理,如“声画对位”等。
6,强调声音的空间感,如空间声音、声音透视、距离幻觉等。
7,全面欢迎声音的出现。
四、声音作为电影艺术发展中的一次革命
1,从媒介形式来说,声音使得电影艺术形式更加完整,成为视听艺术。
2,从受众角度讲,声音作用于听觉这种感官模式,使得观众不再面对单向、平面的视觉空间,身临其
境,置身于一个更为真实的艺术空间之中。
3,从电影制作来说,由于声音具有延续性,原来的电影剪辑和节奏发生了某些变化。如歌舞片《雨中
曲》人物运动节奏、影像节奏和音乐节奏融为一体。剪辑方面,音乐的出现,使不同空间的画面得以
任意连接,产生新的含义。同时,“无对话场面”也获得新的戏剧效果,如恐怖片或惊险片的无声处
理,可增强神秘紧张气氛。
4,声音的出现,丰富了电影语言,发展了电影类型。音乐片、歌舞片是声音出现后发展起来的。动画
片、惊险片、恐怖片如虎添翼。通常的故事片,也借助来自具体形象或幻觉形象的声音(语音、
语调),形成情绪声音、环境声音,来营造空间氛围,塑造人物性格。如《公民凯恩》。
总之,声音出现后,虽然一度视觉形象为声音所控制,重蹈文学和戏剧的老路,出现美学上的倒退;但总体来说,声音进入电影带来了电影美学形式上的变化,带来了电影时空结构上的突破,特别是电影声画关系上一系列新的艺术探索。有声电影一度使得投资商和经营者们踌躇不前,因为他们要增加设备更新、影院改造等新投资。但当发现有声片可以谋取更大利润,他们便更加确信电影是一种完美的工业化娱乐商品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