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摘取中国大陆第一个无烟城市的桂冠?
——10月17日在”无烟哈尔滨报道研讨班”开班致辞
我来哈尔滨多次,但这次是第一次在雪天来到哈尔滨。昨天夜里下飞机的时候,正巧哈尔滨下了今年的第一场雪。这场雪告诉我们严冬即将到来,同时也孕育着春天。
无论是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还是作为一名新闻教育工作者,我跟哈尔滨有着两段特殊的交往。
1995年,
我应邀去《华盛顿邮报》当科学与健康记者。临走前,《哈尔滨日报》的王总编邀请我来《哈尔滨日报》和《今晚报》讲课。具体的讲课题目和讲课内容我回忆不起来了,但是,那是我第一次登上讲台给记者讲新闻课。
我上的第一堂新闻课不是在清华讲的,而是在哈尔滨讲的。
1998年10月,
我率领新华社一个记者小分队,从哈尔滨乘了一夜火车,到绥芬河采访中国俄罗斯贸易,同时报道黑龙江边防武警战士的故事。这是我作为新华社记者,最后一次出来采访报道。回到北京后不久,我离开了新华社,去了哈佛。第二年,从哈佛回来后,王大中校长聘请我来清华,开始了创建清华新闻学院的历程。
在中国开展控烟工作,我们面临的挑战是严峻的,就像哈尔滨的冬天一样。但是,一旦度过了严寒,无烟的春天就会到来。
中国将在南昌、哈尔滨、深圳、兰州、重庆、天津等7个城市开展无烟环境立法。
两个月前,我们在当地卫生和宣传部门的支持下,在南昌开办了中国首个无烟城市立法报道记者培训班。在培训班上,南昌的记者对报道无烟南昌充满了热情和期待。但是,刚刚获知,
南昌无烟立法的地方法规在市人大遇阻。
无烟城市立法在南昌受阻,是件坏事。
这说明中国控烟阻力很大,不仅来自烟草业、烟民,还来自中国的立法机构。但是,从另一方面看,无烟城市立法在南昌受阻,对于哈尔滨来讲,是个机遇。如果无烟立法在哈尔滨通过,本来就有冰城美誉的哈尔滨,从此,将会有一个更美好的品牌——“中国大陆首个无烟城市”。
中国的控烟运动需要来自政府、卫生、法律、教育、卫生和媒体5个方面军的通力合作。但是,其中最有效的控烟倡导和动员力量是媒体的新闻记者。记者是通过真实的人的故事、感人的画面,而不是空洞的口号、名词来动员社会采取控烟行动。
我期待着通过在哈尔滨的两天的记者培训,
哈尔滨的记者朋友将能开动脑筋,思考出独到的新闻选题,采写报道出动人的故事,
动员和鼓动市民给市人大施压,加速无烟哈尔滨的立法,是哈尔滨尽快成为中国第一个无烟城市。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