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浅谈《诗经》中的征役诗——【罗旭】

(2010-10-29 14:18:31)
标签:

杂谈

分类: 古文学

    http://s9/middle/6ca0aa27g93bb6c674998&690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包含了各式各样的诗篇。有的伤乱舒愤、讽喻怨刺;有的关于战争和徭役的诗歌;有关于劳动的诗歌;有关于婚姻、家庭恋爱的诗歌,也有周部族的史诗。形象展示了周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这儿,只谈关于战争的诗歌。

    西周晚期,王室衰微,戎敌交侵,征战不休,平王东迁后,诸侯兼并,大国争霸,战争连年不断,征役繁重,民不聊生,苛酷的兵役给广大的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终年行役,父母失养,夫妻离散,惨痛的人间悲剧一幕接一幕,人民心中的痛苦无穷无尽,通过赋比兴手法形象生动深刻的展现征人以及思妇的内心世界。下面,我举例从征人,思妇两个角度对这类诗歌加以研究。

一、征人

    征役诗的主角无疑是被征者即征人,他们的情感是最复杂的:有对战争的厌恶与憎恨,有报国的决心,有对家乡对妻子的思念,也有即将归乡的喜悦。各种浓烈的情感交织在一起。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蒙。我东曰归,我心西悲。制彼裳衣,勿士行枚。蜎蜎者蠋,烝在桑野。敦彼独宿,亦在车下。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堆雨其蒙。果蠃之实,亦施於宇。伊威在室,蠨蛸在户。町畽鹿场,熠燿宵行。不可畏也,伊可怀也!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堆雨其蒙。鹳鸣於垤,妇叹於室。洒扫穹窒,我征聿至。有敦瓜苦,烝在栗薪;自我不见,於今三年!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堆雨其蒙。仓庚於飞,熠燿其羽。之子於归,皇驳其马。亲结其缡,九十其仪。其新孔嘉,其旧如之何?

    以《东山》为例,此诗写了一位远征的士卒在归途中思乡的悲喜交加的复杂心情。全市共四章,《毛诗序》评之曰:“一章,言其完也”是说长期东征在外的士卒,听到将要回家的消息内心欢喜,又想起长期风餐露宿的戎马生活又觉得悲哀,悲喜交加之感强烈;“二章,言其思也”写证人途中设想久别的家园可能出现的荒凉破败的景象,从而勾起无限的思乡之情;“三章,言其室家之望女也”写十足想象妻子迎接他回来的情景,更强烈的表现士卒盼望与家人团聚的迫切心情;“四章,乐男女之得及时也”会议新婚时幸福生活和对妻子的思念,并诉说对妻子的担心,进一步揭示出久役士卒的那种惶恐不安的独特心里。

    这首诗每章都用“我徂东山,滔滔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开头,前两句点出是一位长期离家的征人,后两句描绘出他在细雨蒙蒙中跋涉回来,四句情景交融,景物描写更加重了哀伤的气氛,四句诗重章叠句,造成彼此呼应,反复回旋的艺术效果。全诗曲折动人,感情细腻复杂,生动表现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人民憎恶战争,向往和平安定生活的愿望,是一首优秀的征役抒情诗。

二、思妇

    有征人就有思妇,因此,思妇无疑是征役诗的第二主角。通过妇人对征人的思念,把战争给人们带来的妻离子散的苦难描写的淋漓尽致,而此类诗又可从两个角度入手:

(一)贵妇

伯兮朅兮,邦之桀兮。伯也执殳,为王前驱。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



    以《卫风·伯兮》为代表的贵族思妇诗,其主人公是一位“为王前驱”的军官的妻子。《毛诗序》云:“《伯兮》刺时也,言君子行役,为王先驱,过时而不反焉。”全诗分为四章,首章,写思妇回忆丈夫出征时担任先锋的英武气概,言语中颇有几分自豪感。后三张则写妇人的思念,深刻的写出思妇内心的痛苦,由于思念丈夫而无心打扮,进而想的头痛,但也心甘情愿,再进而想的换了心病,感情真挚层层深化,读来十分感人···

(二)农妇

    《王风·君子于役》则表现了一位农村劳动妇女的朴实情感。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
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
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
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
君子于役,苟无饥渴!

    两章诗只换了个别词语,完全采用重章叠句,反复吟叹的表现手法,开头两句说丈夫到远方服役去了,没有一定期限。“曷至哉?”表达出自己深切的还念,下面三句描写景物,渲染气氛:夕阳下山了,家鸡回巢,牛羊进圈,一幅乡村黄昏图,更使女主人公触景伤情,思绪绵绵,连禽兽都早出暮归,行止有期,可长时间在外服役的丈夫什么时候能回来呢?结尾“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深刻表达出女主人公的内心痛苦和对丈夫深沉的思念。

    第二章基本意思相同,只是结尾不同,意思是丈夫在远方服役,实在回不来就只好算了,只是希望他不会埃及挨饿,平安无事,表达了她对丈夫的深切关怀,比起单纯的思念更深一层。

    这首诗艺术表现伤突出的特点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用白描的手法,质朴的语言,勾画出了一幅乡村黄昏图,凭借客观景物烘托主管情感,是主人公对丈夫的思念,热爱之情得到充分的表达。

    这两首诗从贵妇,农妇两个角度写思妇之情,对然他们的生活环境以及对丈夫思念的方式不同,但都深刻的表达了他们对丈夫的思念之情,从妇人的角度入手,更突显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

    不管是以征人还是思妇为主角,不管是描写战争场面还是家中的场景,这类诗,都集中表现了相同的主题与情感,那就是:对战争使田园荒芜,妻离子散遭受慎重的灾难的痛恨和对美好平静幸福生活的向往。

    这类诗歌深刻揭示了当时尖锐,复杂的阶级和社会矛盾,因此在《诗经》中价值很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