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三问理解K线与均线关系——理论及意义
均线是移动平均线指标的简称。由于该指标是反映价格运行趋势的重要指标,其运行趋势一旦形成,将在一段时间内继续保持,趋势运行所形成的高点或低点又分别具有阻挡或支撑作用,因此均线指标所在的点位往往是十分重要的支撑或阻力位,这就提供了买进或卖出的有利时机,均线系统的价值也正在于此。均线(Moving
Average )分为普通均线和指数均线。(笔者现在学习及应用的是普通均线。)
由于从均线可以动态分析股价的走势,所以,常有人以均线来设置止损点及止赚点(高抛点),其实就是起到一种通过技术分析而确定的活动标尺的作用。均线系统在粘合交叉向上为买点(上涨启动点),粘合交叉向下为卖点(下跌启动点)。
均线的趋势如此重要,但是由于均线是随着股价变化而不断变化的。我们如何预测均线的变化趋势呢?如何根据预测均线粘合交叉的出现时间?三问在学习微观经济学时,由边际成本曲线与平均成本曲线间的关系,联系股票的K线与均线的关系,比较思考后更好的理解了均线的意义,与大家分享交流。
一、首先要说明:
1.平均成本是指对一定时期内成本的平均。均线是对过去某个时间段的收盘价进行普通平均。大家易于理解平均成本和均线的意义是类似的。
边际成本指的是每一单位新增生产的产品带来到总成本的增量,大家可以将边际成本简单理解为一单位时间内成本的变化量。
K线表示单位时间段内价格变化情况,即一根K线代表一个一单位时间内价格的变化量。大家也发现,K线与边际成本的意义是类似的。
因此,我们可以利用边际成本与平均成本间的关系来理解K线与均线的关系。
2.边际成本曲线(MC)与平均成本曲线(AC)的关系
http://img1.blog.eastmoney.com/cn/cnjz/201205/20120531001155372.jpg
边际成本曲线与平均成本曲线相交于点C,即MC=AC
当边际成本低于平均成本时,平均成本下降,即:MC
当边际成本高于平均成本时,平均成本上升,即:MC>AC时,AC不断上升。
二、分析K线与均线的关系
依据边际成本与平均成本的关系理论,我们可以得到:
当K线高于均线价格(任一级别均线的现值)时,K线会拉动均线向上抬头;
当K线低于均线价格(任一级别均线的现值)时,K线会拽动均线向下掉头。
三、实际意义
均线形成的压力位和支撑位常常会影响股票涨跌的趋势与幅度,而一级别均线上穿或下穿高级别均线都在反应股票的涨跌趋势。利用K线与均线的关系,我们可以根据低级别均线与高级别均线现值加上K线现值,计算预测出低级别均线与高级别均线粘合时的股票价格。以此作为自己买进或卖出的决策依据。
希望能对大家有些许帮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