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国家级发表、省级一等奖教学案例《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及其课件下载(1教时)

(2011-09-18 13:47:02)
标签:

国家级发表

省级一等奖

教学案例

课件

下载

分类: 精品初中教学案例

奖            省级一等奖

            表:国家级人民教育出版社网站

公开课时间及层次:2012-4-12(第九周周四)校性公开课

国家级发表、省级一等奖教学案例《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及其课件下载(1教时)

当前位置:首页>>初中历史>>教师中心>>同步教学资源>>教学设计>>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七下第12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教学案例

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第二中学 林泽纯

 

【人教网】原文地址:

http://www.pep.com.cn/czls/js/tbjx/sj/7x/u2/201403/t20140306_1181344.htm

 

2014-03-06  人教网

国家级发表、省级一等奖教学案例《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及其课件下载(1教时)

当前位置:首页>>初中历史>>教师中心>>同步教学资源>>课件素材>>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七下第12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课件

粤揭阳市惠来县第二中学 林泽纯

【人教网】原文地址:http://www.pep.com.cn/czls/js/tbjx/kj/7x/u2/201403/t20140306_1181368.htm

 

 

【操作提示:请直接点击课件浏览,点击左侧←上一页,右击右侧→下一页】

 

 

【温馨提示:上面的fls文件只起到展示作用,请点击页面左下角下载完整文件。】

 

2014-03-06  人教网

 下载: 历史七下第12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课件.zip 

 

 

 

作者简介:    

 

       林泽纯,先后毕业于广东省普宁师范学校汕头教育学院政史系历史专业;2006年12月被评为历史中学高级教师2012年12月1日,广东教育学会2012年度学术讨论会暨征文颁奖大会在广州华泰宾馆举行,本人应其邀请,作为揭阳市发言的唯一代表在会议上就获省一等奖教学案例《甲午中日战争》作《<甲午中日战争>设计理念解说》的发言,发言稿必须以课件的形式呈现。

从教以来,创作过的作品有高初中历史教育教学论文、高中历史概念诠释、高初中历史教学设计、课件及试题,范围涵盖高初中历史课程。有多篇文章获国家级、省级、市级和县级奖;有多篇文章发表在国家级、省级和市级的报刊上,发表国家级人民教育出版社网站的文章有《高考历史有效信息提取能力──关于材料解析题解法之探索》、《提高历史有效信息提取能力之策略──小议高考生解答材料解析题的技巧》、《高中生应怎样解答历史材料解析题》、《历史课的精彩导入》、八上第4课<</SPAN>甲午中日战争>教学案例》、七下第12课《<</SPAN>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教学案例》七下第12课《<</SPAN>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课件》发表于国家级语文出版社出版的《中华教育论文萃选》的作品有《试论历史课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发表在华南师范大学主管及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主办,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研究会及现代教育研究中心协办的《现代教育论丛》2010年12期上的文章有《“教后记”助我攀登——以人教版<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为例》发表于《揭阳教育》双月刊2002年3期的论文有《历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第12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教学案例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学期)

(515223)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第二中学

林泽纯

七下第12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教学案例 【人教网】原文地址:http://www.pep.com.cn/czls/js/tbjx/sj/7x/u2/201403/t20140306_1181344.htm

 

七下第12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课件 【人教网】原文地址:http://www.pep.com.cn/czls/js/tbjx/kj/7x/u2/201403/t20140306_1181368.htm

 

本文在博客的链接:

http://xxz9988.blog.163.com/blog/static/1730439092012446120460/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c9f4a6a01016pam.html

教学案例、导学案及课件下载地址:

http://www.zxls.com/czpd/ShowArticle.asp?Pay=yes&ArticleID=239875

http://www.zxls.com/czpd/ShowArticle.asp?ArticleID=239875

国家级发表、省级一等奖教学案例《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及其课件下载(1教时)点击下载附件       国家级发表、省级一等奖教学案例《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及其课件下载(1教时)点击下载附件    国家级发表、省级一等奖教学案例《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及其课件下载(1教时)点击下载附件    

2教时教学案例在作者博客链接:

http://xxz9988.blog.163.com/blog/static/173043909201452853448808/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c9f4a6a0102uw2h.html

2教时课件在“中学历史教学园地”的链接(板书设计详细的逐一呈现):

http://www.zxls.com/czpd/ShowArticle.asp?Pay=yes&ArticleID=241136

 

http://www.zxls.com/czpd/ShowArticle.asp?ArticleID=241136

国家级发表、省级一等奖教学案例《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及其课件下载(1教时) 点击下载附件               国家级发表、省级一等奖教学案例《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及其课件下载(1教时) 点击下载附件

国家级发表、省级一等奖教学案例《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及其课件下载(1教时) 点击下载附件                国家级发表、省级一等奖教学案例《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及其课件下载(1教时) 点击下载附件

附录:中图版《元朝的统一》

本文博客链接:

http://xxz9988.blog.163.com/blog/static/173043909201152411586419/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c9f4a6a010120j2.html

 

一、教材分析

(一)课标要求

简述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的史实,说明民族关系的发展。

(二)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主要讲述蒙古的兴起及其所建立的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贡献,涉及元朝的政治史和经济史内容。

二、学情分析

本课的知识点较多,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要掌握这些知识可能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师必须有的放矢,主次分明。其次,“行省制度的分析与评价”较难理解,教师要千方百计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再次,应尽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如:在教学“行省制度”时,可结合乡土历史进行教学,让学生知道自己的故乡在当时属于哪个省管辖;学习“宣政院”时,可结合西藏“3·14”事件进行教学,做到反对国家分裂,维护祖国统一;在疆域问题上,应强调元朝的疆域在我国历史上最为辽阔,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蒙古族的兴起、统一全国的过程,以及元朝的政治统治和经济发展情况。掌握蒙古族的兴起、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忽必烈建立元朝、文天祥的抗元斗争、元世祖恢复和发展农业的主要措施、水陆交通运输的发展、大都的繁荣、频繁的中外往来、行省制度的建立和民族融合的发展等基本史实。

(二)过程方法与能力

通过思考和概括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贡献,使学生了解元朝的历史地位,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通过对元朝民族融合的讲述,启发学生认识元朝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是在全国统一的条件下,在前代民族融合的基础上实现的,由此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和建立蒙古政权,对蒙古社会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从忽必烈建立元朝的史实,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通过对文天祥抗元斗争事迹的学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对行省制度、西藏和台湾问题的学习,加强对祖国统一的认识。

四、教学重点

蒙古的兴起、元朝的建立、行省制度的设置和民族融合的发展。

五、教学难点

行省制度的分析与评价。另外,本课内容繁多,讲述时如何做到条理清楚,重点突出,也是个难点。                

六、中考命题分析

本课是古代史考查的一个重点,中考命题大多以选择题、材料解析题出现居多,考查的主要知识点围绕三个历史人物(成吉思汗、忽必烈及文天祥)及四件大事(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忽必烈建立元朝、行省制度的建立及民族融合的发展),并注意元朝与前后朝代有关的知识点的联系与比较。

七、教学时数

1教时

八、教学方式

本课综合运用情境式、自主学习和合作式等各种教学方式,形成师生互动。

九、多媒体辅助课件

蒙古族的歌舞片断;图片《蒙古帐幕车》、《成吉思汗》、《成吉思汗陵》、《文天祥》及《北京文丞相祠》;地图《蒙古族统一全国》、《元朝疆域》、《元朝的运河和海运航线》、《隋朝大运河》、《南水北调东线走向》、唐朝与元代复合疆域图等。

十、教学过程

(一)课前探究

1.组织学生查阅有关成吉思汗、忽必烈和文天祥的资料。

2.了解蒙古族统一全国的简要过程,初步认识元朝的政治、经济措施,探究元朝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贡献。

3.结合当今时政热点,查找了解西藏自和平解放以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感受祖国大家庭给藏族人民带来的温暖。

(二)导入设计

1.情境营造

放映蒙古族的歌舞片断,为导入新课作铺垫。

设问:这是哪个民族的舞蹈?

2.教学导语

大家知道,我国有56个民族。在这些民族中,有一个少数民族叫做蒙古族。同学们知道蒙古族是如何兴起的吗?“元朝的建立”与“蒙古族的兴起”有何联系?这个朝代在我国历史上有哪些重要贡献?现在,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新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三)教学结构

1.蒙古的兴起                

2.蒙古族统一全国    

3.文天祥抗元

4.元朝的经济

5.元朝的政治

6.民族融合的发展                 

(四)师生互动

1.蒙古的兴起

思考:蒙古族是如何兴起的?

进一步细化上述提出的问题:

蒙古族居住在哪里?其生活方式如何?铁木真是怎样统一蒙古的?蒙古国又是如何建立的?

屏幕显示图片《蒙古帐幕车》、《成吉思汗》及《成吉思汗陵》。

  教师点拨:(略)

想一想:

“成吉思汗”的最大功绩是什么?

点拨:建立蒙古政权。

过渡语:“蒙古族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有何联系呢?

2.蒙古族统一全国

思考:蒙古族是怎样统一全国的?

屏幕显示地图《蒙古族统一全国》。   

师生共同归纳:灭西夏、金→建立元朝(1271年)→南宋灭亡(1276年)→完成统一

过渡语:元军在进攻南宋时,南宋的官兵是否进行抵抗?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位人物是谁?

3.文天祥抗元

简介文天祥的抗元事迹。

屏幕显示图片《文天祥》、《北京文丞相祠》。

弹性教材

教材P68动脑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谁的诗?你能解释它的意思吗?

过渡语:假如你是元朝的统治者,该怎样从政治、经济上治理国家?

4.元朝的经济

①元世祖重视农业

提问:

在农业方面,元世祖采取了哪些措施?这些举措有成效吗? 

点拨:

举措:禁止圈占农田做牧场;治理黄河;推广棉花的种植。

成效:北方农业得到恢复和发展。

②水陆交通运输发展

问题:

在交通运输方面,元世祖又有哪些举措?其目的是什么?

屏幕显示《元朝的运河和海运航线》。 

 点拨:(略)

 教材P71议一议:比较元朝运河与隋朝运河的不同点;了解“南水北调”东线的走向。

屏幕显示《隋朝大运河》与《元朝的运河和海运航线》复合地图、“南水北调东线走向”图。

点拨:隋朝运河通过都城洛阳,呈大弯曲状。元朝都城在大都,运河不再通过洛阳而是截弯取直,抵达大都。

教师简介“南水北调”东线的走向。

③商业繁荣

提问:那时候,商业方面怎样?请举例说明之。

④中外交往频繁

问题:

元朝在中外交往方面的情况又如何呢?举例说明之。

5.元朝的政治

①疆域空前辽阔

思考:元朝的疆域有多大?在中国历史上,哪个朝代的疆域最为辽阔?

诱导:放映唐代、元代复合疆域图。

点拨:迄今为止,在中国历史上,元朝的疆域最为辽阔。

设问:面对如此辽阔的疆域,元朝实施哪些有效的政治措施进行管辖?

②行省制度

提问:元朝设立行省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思考:元朝的行省制度是怎样设置的?如何理解这种制度?

屏显《元朝疆域》、当今《中国行政区划》复合图。

指导:学生根据地图理解行省制度的设置。

启示:把行省制度与现行的行政区划制度进行比较,理解其设置。

教师剖析:

元朝的中书省相当于当今中国的中央人民政府(即国务院),管理全国行政事务;在当时,大都及其周围地区(河北、山东、山西、内蒙古的一部分及天津)由中书省直接管辖,在这种情况下,大都及其周围地区相当于现在的北京市,由中央人民政府直接管辖。

元朝的行中书省,相当于现在中国的省级行政区划(直辖市除外),如广东省及宁夏回族自治区等。

说一说:我国现行的省级行政区划制度可溯源到哪个朝代?今天,我们的故乡广东省惠来县在当时属于哪个省管辖?(江西省)

设问:我们该如何评价元朝的行省制度?

启发:元朝的行省制度与秦朝的郡县制有何联系?它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又有什么关系?

师生共纳:

元朝的行省制度是秦朝郡县制的发展,是我国历史上政治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它加强了中央集权的统治,巩固了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过渡语:元代的政治措施除了行省制度之外,还有其它吗?

③宣政院

问题:元政府又是如何管辖西藏地区的?西藏在何时成为我国正式的一个行政区?

屏幕显示地图《元朝疆域》。

弹性教材

2008年3月14日下午,拉萨市区发生了严重的打砸抢烧暴力犯罪事件对此,你有何看法?

点拨:

这是达赖集团策划的一起分裂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事件。我们坚决反对!

过渡语元朝的政治措施除了行省制度、宣政院之外,还体现在哪些方面?

④巡检司

设问:琉球是指哪里?元朝是怎样加强对琉球管辖的?

屏幕显示地图《元朝疆域》。

回应上述提出的问题面对如此辽阔的疆域元朝实施哪些有效的政治措施进行管辖

师生共纳:元朝通过行省制度、宣政院及巡检司的设置,来有效地进行管辖。

思考:“元朝的统一”和“民族融合的发展”有什么联系? 

点拨: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

6.民族融合的发展

问题:元朝民族融合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师生共纳:

汉族外迁边疆;边疆各族内迁;汉化;回族形成。

弹性教材

在现行的省级行政区划中,哪个自治区的名称冠用了“回族”一词?这说明了该自治区民族的主体是哪个民族?

点拨:在现行的省级行政区划中,宁夏回族自治区冠用了“回族”一词。这说明了该自治区民族的主体是“回族”。

弹性教材

导读教材P70史料“胡人有妇解汉音,汉女亦解调胡琴。”以加深对民族融合的理解

温旧而知新:

我们在以前学习过民族融合的知识吗?大家能否说一说?

点拨:

我们在上学期学习过《江南地区的开发》及《北方民族大融合》,本学期学习了《经济重心的南移》(P56正文第1行:从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中原人南迁),这些都明显的包含了民族融合的知识,而元朝的民族融合是在前代民族融合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大融合。

民族融合从三国、两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开始,中经隋、唐、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到元朝时,民族融合进入了一个的阶段。

民族融合是我国历史上的进步现象,是我国多民族封建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必然发展趋势,是历史发展的主流。

提问:民族融合的作用是什么? 

点拨: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融合。

(五)教学总结

1.元代在我国历史上有哪些重要贡献?

师生共纳:完成国家的统一;经济上,繁荣富庶,大都成为举世闻名的国际大都市;政治上,行省制度、宣政院和巡检司的设置,对辽阔的疆域进行了有效地管辖。同时,元朝的统一,也促进了民族融合。

2.主线归纳

http://s13/middle/6c9f4a6agbe9fa67a774c&690

 

(六)学法指导

1.记住“三三四”:

三个时间:1206、1271及1276年

三位人物:成吉思汗、忽必烈及文天祥

四件大事: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忽必烈建立元朝、行省制度的建立及民族融合的发展

2.学生朗诵歌谣,以强化学过的知识:

忽必烈战功高,1271建元朝;次年定都在大都,1276灭南宋;重视农业治黄河,开通运河有两条,开辟海运运粮食,大都繁华景象好;中央设立中书省,省级行政始元朝,西藏正式归元管,琉球台湾也管到;民族融合大发展,回族形成于元代。

十一、思维拓展

弹性教材

有人认为,国家统一是历史的必然趋势,文天祥的行动阻碍了国家的统一,其行为总的来说是错误的。你是怎样认为的?

点拨:

元统一的进步性是不争的事实。

但是,在统一的过程中对南宋发动的战争,使南宋境内汉族人民遭受残酷的屠杀和压迫,导致民族矛盾十分尖锐,这也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我们必须看到事物的两面性

文天祥的抗元,反抗的是蒙古贵族的民族压迫,与人民群众的愿望相一致,是正义行为。抗元失败后,又表现出宁死不屈的精神和崇高气节,理应受到后人的敬仰和纪念

因此,我们肯定文天祥抗元,并不否定元统一的进步性只是两者的角度不同

十二、课后作业

简述元代在我国历史上的重要贡献。

附录:

http://s8/middle/6c9f4a6agbe9fa5ccdc17&690

 

十三、评析

(一)亮点特色

1.难点问题“行省制度的分析与评价”通过启发式教学,使众多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

2.教学“元朝的运河”、“疆域空前辽阔”和“民族融合的发展”时,联系以前学过的知识,做到温故而知新。

3.授完“元朝的运河”之后,简介“南水北调东线走向”,做到“古今结合,古为今用”。

4.“宣政院”的教学,联系西藏“3·14”事件,与时俱进,反对分裂祖国统一,使学生感受到祖国大家庭给藏族人民带来的温暖。

5.关键问题“面对如此辽阔的疆域,元朝实施哪些有效的政治措施进行管辖?”在授完行省制度、宣政院、巡检司及疆域辽阔的基础上提出,恰到好处。 

6.在“回族”问题上,与现行的省级行政区划“宁夏回族自治区”结合起来,实现史地学科的整合,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7.在新课授完时,抛出问题“元朝在我国历史上有哪些重要贡献?”,既起到总结性的作用,又可以作为学生的课外作业,“一箭双雕”。

8.运用纲要信号法归纳全文主线,言简意赅,语言精炼。

9.采用要点提炼法记住“三三四”,使学生的学习目的更加明确,减轻了学生的负担。

10.歌谣学习法的运用,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帮助其记忆,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 

    (二)存在问题

1.难点问题“行省制度的分析与评价”,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来说,也许未能全面领会。

2.讲授“疆域空前辽阔”时,没有说明“元朝是当时亚洲一个强大的封建国家”。

3.未强调西藏、台湾在元朝时正式成为我国领土的组成部分。

4.本课教学密度较大,授课时间不够充足。

(三)教学建议

1.对于难点问题,可利用课外时间对基础薄弱的学生加强辅导。

2.加强课前预习指导的力度,调整课堂教学密度,使授课时间游刃有余。

 

2014-03-06  人教网

【人教网】原文地址:http://www.pep.com.cn/czls/js/tbjx/sj/7x/u2/201403/t20140306_1181344.htm

 

 

     

下面是本课的教学纲要:                 

◆温馨提示:整课根据授课时间灵活运用

◆教学重点

蒙古的兴起、元朝的建立、行省制度的设置和民族融合的发展。

◆教学难点

行省制度的分析与评价。另外,本课内容繁多,讲述时如何做到条理清楚,重点突出,也是个难点。

一、导入设计

(一)情境营造

放映蒙古族的歌舞片断等,为导入新课作铺垫。

(二)教学导语

大家知道,我国有56个民族。在这些民族中,有一个少数民族叫做蒙古族。同学们知道蒙古族是什么时候兴起的吗?“元朝的建立”与“蒙古族的兴起”有何联系?这个朝代在我国历史上有哪些重要贡献?现在,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新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二、新授(全课基本上围绕“板书设计”展开教学

(一)主要过程即“板书设计”

 http://s8/middle/6c9f4a6agbe9fa5ccdc17&690

 

(二)教学总结

1.元代在我国历史上有哪些重要贡献?

师生共纳:完成国家的统一;经济上,繁荣富庶,大都成为举世闻名的国际大都市;政治上,行省制度、宣政院和巡检司的设置,对辽阔的疆域进行了有效地管辖。同时,元朝的统一,也促进了民族融合。

2.主线归纳(纲要信号法):

 http://s13/middle/6c9f4a6agbe9fa67a774c&690

 

    (三)学法指导

1.要点提炼法

记住“三三四”:

三个时间:120612711276

三位人物:成吉思汗、忽必烈及文天祥

四件大事: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忽必烈建立元朝行省制度的建立及民族融合的发展

2.歌谣学习法

学生朗诵歌谣,以强化学过的知识:

忽必烈战功高,1271建元朝;次年定都在大都,1276灭南宋;重视农业治黄河,开通运河有两条,开辟海运运粮食,大都繁华景象好;中央设立中书省,省级行政始元朝,西藏正式归元管,琉球台湾也管到;民族融合大发展,回族形成于元代。

三、课后作业

简述元代在我国历史上的重要贡献。

附录:

一、元朝的统一

(一)元朝统一的意义:

元朝的统一,结束了晚唐以来长达四五百年的分裂割据状态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民族融合促进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二)思维拓展

在学习“元朝统一的意义”时,竟然有个别学生认为:对统一的看法不要一概而论,统一只是创造了社会发展的条件,但不一定就有发展,元朝的统一付出的代价太高,对社会生产力的破坏性很大,是得不偿失的。而分裂割据则有利于各民族之间的竞争,同样也会促进社会的发展。

  对此,你有何看法?                    答案:正确

二、文天祥抗元

(一)文天祥是不是民族英雄?

甲认为:在当时的情况下他一定是汉族的民族英雄;

乙认为:当今的中国基本统一了,在这种情况下,各民族之间如同兄弟姐妹,因此,他不是民族英雄。

对此,你是怎么认为的?    

答案:都正确,抗元英雄(汉族的民族英雄)

(二)思维拓展

有人认为,国家统一是历史的必然趋势,文天祥的行动阻碍了国家的统一,其行为总的来说是错误的。你是怎样认为的?

参考答案:

1.元统一的进步性是不争的事实。

2.但是,在统一的过程中对南宋发动的战争,使南宋境内汉族人民遭受残酷的屠杀和压迫,导致民族矛盾十分尖锐,这也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我们必须看到事物的两面性

3文天祥的抗元,反抗的是蒙古贵族的民族压迫,与人民群众的愿望相一致,是正义行为。抗元失败后,又表现出宁死不屈的精神和崇高气节,理应受到后人的敬仰和纪念

4.因此,我们肯定文天祥抗元,并不否定元统一的进步性只是两者的角度不同

三、行省制度(非常重要

目的: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

设置:

中央——中书省——全国最高行政机构——直接管辖大都及周围地区

地方——行中书省(行省或省)——中书省的派出机构——共有11个行省(第11个为“征东行省”,统辖朝鲜半岛一带,实际上是个徒有虚名的行省)

评价:

元朝的行省制度是秦朝郡县制的发展,是我国历史上政治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它加强了中央集权的统治巩固了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民族融合

民族融合指民族间的自然融合,它是民族间经济、文化以及生活习惯密切联系的结果,是中国历史上的进步现象。

元朝统一后,再次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现象。元朝的民族融合,是历史上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从三国、两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开始,中经隋、唐、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到元朝时,民族融合进入了一个的阶段。

民族融合是我国历史上的进步现象,是我国多民族封建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必然发展趋势,是历史发展的主流。

 

 

授课时间: 2012-4-12(第九周周四)

 

http://s12/middle/6c9f4a6agbe9fa642d7fb&690

http://s7/middle/6c9f4a6agbe9fa60cd216&690



http://s2/middle/6c9f4a6agbe9fa67fd971&690

http://s12/middle/6c9f4a6agbe9fa5e91c2b&690

http://s15/middle/6c9f4a6agbe9fa6654fae&690
 

     附录相关信息:
 

    一.惠来二中网站关于林泽纯的省级发言的报道

    1.国家级发表、省级一等奖教学案例《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及其课件下载(1教时)惠来二中网址:

    http://www.gdhlez.com/Default.aspx

    2.热烈祝贺我校林泽纯老师荣获广东教育学会2012年度教案评比省一等奖并在会议上作发言
    点击下列链接进入:http://www.gdhlez.com/Item/284.aspx

    2.热烈祝贺我校林泽纯老师荣获广东教育学会2012年度教案评比省一等奖并在会议上作发言
     点击下列链接进入: http://www.gdhlez.com/Item/283.aspx
     3.本文省级发言的佐证照片链接:

   http://xxz9988.blog.163.com/blog/static/17304390920130651914619/

     4.本文省级发言的佐证文章及获省一等奖教案链接:

 http://xxz9988.blog.163.com/blog/static/1730439092012115115147579/

 

   二.本文省级发言在“中学历史教学园地”的链接:

http://www.zxls.com/czpd/ShowArticle.asp?Pay=yes&ArticleID=245866

http://www.zxls.com/czpd/ShowArticle.asp?ArticleID=245866

 

 点击下载附件

 

    三、本人发表文章链接:

1.高考历史有效信息提取能力──关于材料解析题解法之探索

http://www.pep.com.cn/gzls/js/gkzl/gkpx/201008/t20100831_840382.htm

2.提高历史有效信息提取能力之策略──小议高考生解答材料解析题的技巧

http://www.pep.com.cn/gzls/xs/jtjq/201009/t20100915_895650.htm

3.高中生应怎样解答历史材料解析题

http://www.pep.com.cn/gzls/xs/jtjq/201103/t20110328_1029970.htm

4.历史课的精彩导入 

http://www.pep.com.cn/czls/js/jxyj/kt/201403/t20140317_1187024.htm

 

5.八上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http://www.pep.com.cn/czls/js/tbjx/sj/8s/u1/201310/t20131009_1166968.htm

6.七下第12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教学案例

http://www.pep.com.cn/czls/js/tbjx/sj/7x/u2/201403/t20140306_1181344.htm

7.七下第12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课件

http://www.pep.com.cn/czls/js/tbjx/kj/7x/u2/201403/t20140306_1181368.htm

8. 在“七下第12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教学案例”的后边编辑特地加上“推荐”两个字,详见下列链接:

http://www.pep.com.cn/czls/gxrz/index_1.htm

9.发表在《现代教育论丛2010 12期的文章:

“教后记”助我攀登 ——以人教版《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为例 

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XDJY201012019.htm

http://xxz9988.blog.163.com/blog/static/17304390920114300489927/

10.本人在“中学历史教学园地”的个人专辑(课件部分)链接:

http://www.zxls.com/ShowUser.asp?UserName=��һ��

 

    四、本人的两个博客

    网易博客链接:

http://xxz9988.blog.163.com/

请点击日志、相册进入

新浪博客链接:

http://blog.sina.com.cn/u/1822378602

请点击博文目录、图片进入

   五、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广播电视大学链接:

   http://www.jyhldd.cn/xl/index/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