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同修常州两周年大会院庆 |
分类: 菩提学子 |
几个月以前我和很多人一样认为佛教是“迷信”,平时经常看到一些老太太到寺庙烧香拜佛,总觉得她们文化层次低,是在搞迷信活动,认为信佛的人愚昧。我曾是个无神论者,从小接受的教育根深蒂固,对我来说,人生就是一世论,短短几十年,人死如灯灭。受社会价值观的影响,认为活着就是为了追求物质财富,于是天天为所谓的事业奔忙,夫人有意见,自己活得也不轻松。可就在去年,我夫人学佛了。学佛后经常回来跟我讲佛法怎么怎么好,讲辅导员师兄怎么怎么慈悲、智慧,我表面听着,心里却不屑一顾,总想为难为难她。后来有一段时间公司出现了一些问题,我就跟夫人说,你们师兄不是很有本事吗?我想见见她,看看她到底有多智慧?却不知这一见帮我解决了大问题,让我走入了菩提书院,彻底改变了自己的认知模式,给我的生命带来了强大的力量,改变了我的一切。
我过去一向自恃甚高,很少有人能入法眼。别人做的事情都看不上眼。对别人的错误一点不能容忍,讲话毫不客气,一针见血。学佛后,我突然领悟到,自己过去眼里心里只有一个“我”,从未为别人考虑过。自己过去所谓的“成功”,无非就是有自己的事业,有所谓的房子车子,财富的积累得比身边人快些。这是多么的浮躁、浅薄、势利?抛开这些,我又算是个什么东西呢?有什么可得意的呢?我已经明白,这一切都是累世的积累,不善加利用终究归零。金钱不能使我们富有。唯有内心的强大才是真正的富有。渐渐地,我的财富观改变了,我的价值观改变了,我的我慢心减轻了。
以前的我遇到问题总是烦恼、发火,说话、做事很少考虑他人的感受。修学几个月后,我开始有了变化:平时我们公司每个月会召集一次高层管理人员会议。我是董事长兼总经理,可能是太自信,所以很独裁。整个会议的氛围是以我为中心,不允许其他人多讲,甚至在他们讲到中途时经常被我打断或否定。长此以往到后来就没人敢多说话,会议变成了一言堂。我一个人在下达指令,同仁们只是记录、服从。久而久之,各个部门的负责人只会服从,没有了思想,无应变能力,管理能力越来越差,工作效率越来越低。公司经营出现了较大波动。迷惘中,济群法师的一席话给了我触动。法师说靠一个人的力量来弘法是有限的,必须有好的制度和好的学习方法。弘法如此,企业管理不也是如此吗?我逐渐将这智慧融入了企业管理。现在开会时,我只是将议题抛出,引导各部门负责人提出问题,再大家一起寻求解决的方案。后来我又引导普通员工参与管理,将他们的合理化建议跟收入挂了钩,进行绩效奖励。慢慢地,企业氛围越来越融洽,员工参与越来越主动。企业挣钱多了,员工收入高了,我的工作变轻松了,真正实现了多赢。慢慢地,大家都说我脾气好了;遇到问题我已少了很多焦虑,我开始顾及他人的情绪。因为我知道,自己是个佛弟子,要时时用佛法观照自己。过去员工眼中那个威严有余而亲和力不足的老板不见了。对着镜子看看自己,眼里确实已经没有了原来的那种凶光。
福田有三,悲田、福田、敬田。学佛的过程,就是培植福田的过程。佛法告诉我要惜福、培福。创业二十年多来,帮助我的人真的不少。我深知要知恩、报恩。一位二十多年前曾经帮助我的朋友,失散了多年。去年我在上海找到了他。看到他生活并不如意,如果仅从金钱上资助,可能人家不会接受。这事一直在我心中纠结。学佛之后,忽然有了办法。我和那位朋友说,现在我的工作需要他这样的人,请他来帮我。这位朋友欣然应允了。现在想来,在我困难的时候总有贵人相助,应该是累世功德的积累吧。生命中有了积累,就象银行里的存折,虽然有些存款,却要不断地续存,才会用之不尽。明白了这个道理,我珍惜每个机会积累善缘,尽已所能财布施、法布施、无畏施。
回顾八个月的修学历程,再回想师父的开示,越来越明白修学态度的重要性。真诚、认真、老实,就是要不留情面的打破自己习惯性成见,承认自己是充满迷惑烦恼的重病患者,扎扎实实的按照八步骤让佛法入心。我的改变还刚开始,随着修学的深入,我相信自己会脱胎换骨。
感恩三宝!感恩导师!感恩菩提书院!感恩同修!感恩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