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王献之临池十八缸的故事,众人皆知。传说王献之刻苦学习父亲的书法,用去了三缸水,自认为已经与父亲不相上下了。一日,写了一“大”字,让父亲点评。王羲之一句话没有说,只在“大”字下加了一点就走了。王献之不知就里,拿给母亲看自己写的这字。王母仔细看过后叹曰:“吾儿写了三缸水,只有一点象羲之”。王献之大惊,从此更加认真练字,用完了十八缸水,终于练就了一手好字。上图为上月初我去绍兴旅游在兰亭所摄。在这块牌前,设有许多石案,石案上摆有毛笔和水杯供游人临摹书法。那一天,游客很多,也还真有许多人在那里学字。见有一位扎着马尾小辫学生摸样的女孩,正端立石案前,认认真真模仿王羲之的《兰亭序》:“永和九年——”,那字写得一笔一划,好有力度。几位同伴都微微点头认为写得不错。等她把石案的空处写满了,我在边上赞道:“写得真好啊,跟王羲之写的真象呢!”这位姑娘满脸绯红,说了句“我不行的”,搁下笔,羞答答跑了。众人大笑。看我好卤莽,把一个如此好学的孩子吓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