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与360激战升级网民呼吁加强监管
(2010-11-01 09:21:19)
标签:
科技中国腾讯竞争对手360it |
分类: 互联网 |
网民“被围观”
红网署名“李富金”的文章表示,在以这两家企业为代表的竞争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大家不愿意看到的现象,就是使用一种软件的用户,在使用对方软件时,可能会收到一些提示、暗示、限制。互联网企业追求利润是正常的,但绝对不能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损害用户的利益。千万不要逼网民站队,因为网民才是衣食父母。
署名李军的文章指出,都说用户是上帝,但当前互联网上没哪家企业真正关心“上帝”。口头上都在为“上帝”的隐私争论和热战,暗藏的其实仅是对利益的争夺或维护,说到底就一个问题:你动了我的用户,你动了我的钱库。
谁会受益
有网民认为,这次大战,最终会在用户心中形成一些或腾讯或360是“流氓公司”的印象,通过司法的介入,最终会有一个公司的形象大打折扣。还有网民认为,腾讯等几家企业联合指责360也好,还是360直接弹窗口反击也好,最后的结果就是相互残杀、两败俱伤,让其他竞争对手坐收渔人之利。
还有网民认为,利益之争造就了今天中国互联网的畸形发展;这种畸形会毁了中国互联网,令其无利可争。当然,利益之争也一定会培养一代高素质的网民,再造就一个全新的互联网。
署名“马光远”的博客文章则认为,对于公众利益而言,我们并不怕行业巨头揭短或者吵架,而最怕他们经常一起喝茶。在法律监管并不健全、网络隐私的界定非常困难的情况下,行业巨头之间互相的“咬动”,目的可能是为了压制竞争对手,但在客观上的确促进公众隐私的保护。
法规须健全
署名赵刚的博客文章认为,互联网行业仍需监管和规范。从行业监管的角度看,的确需要第三方的服务和监管机构对隐私保护进行认证管理,避免服务商之间相互责难。同样,对于商业机构从事信息安全服务,要界定好“服务”和“执法”的界限,商业服务商要提供用户安全防护的能力,但它不具备安全执法的权力,政府部门需要建立起互联网信息安全执法的依据和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