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业新国标的争论仍在继续,原料奶的质量继续受到广泛的关注。这并不奇怪,因为乳业标准是高是低,直接关系国民的生命健康。博主也曾就此事专门写过博文,今天还是忍不住写这篇博文,尽一位公民的义务。
目前的争论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有人认为乳业新国标太低,有损于国人的生命健康。按照我国最新奶业安全标准,蛋白质含量由原标准中的每100克含2.95克,下降到了2.8克,远低于发达国家3.0克以上的标准;而每毫升牛奶中的菌落总数标准却由原来的50万上升到了200万,比美国、欧盟10万的标准高出20倍。因此,有专家炮轰“这是全球最差的牛奶标准!”
另一方面,也有人认为,降低乳业标准是国情使然,认为中国奶业现状取决于国情,现行标准门槛低系因农业部顾及散户奶农利益。内蒙古奶协秘书长那达木德作为卫生部修改牛奶标准的专家组成员,他认为中国奶业的现状要取决于国情。他说:“我们国家72%牛奶都是散户饲养。北方绝大部分地区生产的牛奶,蛋白质含量达不到当初的2.95。这样会出现什么问题?乳品企业按照2.95国标来执行的话,这样的牛奶都要倒掉!”
前者是一位良心专家的品质,后者则是维护行业利益的谬论制造者。
为此,我要大声呼吁:乳业要无条件地保障国民生命健康!
乳业不能够保证国民的生命健康,甚至有损于国民的生命健康,还要乳业干什么?让其存在还有什么意义?因此,中国的乳业必须牢记两点:
第一点,国情不等于国人生命就贱。决不能打着国情的旗号而不顾国人的生命健康。
第二点,奶农利益不能高于国人生命利益。决不能为了照顾奶农的利益而不顾国人的生命健康。
如果中国的乳业能够牢记这两句话,就不会发生这些让人可笑的争论。本来,在一个正常的市场经济国家,本不应该发生这种争论,但这种争论却在中国发生了,不免让人费解和愤怒。中国奶业协会秘书长谷继承在接受《人民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全国13503个奶站全部纳入监管,比清理整顿前减少6890个,减幅达34%,7980辆生鲜乳运输车全部纳入监管范围。奶站全部持证收购。现有奶站机械化挤奶率达到87%,比清理整顿前提高36个百分点,奶站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迈上新台阶。这让国人看到了希望。但这远远不够,这只是一个过程,国民关注的是结果,也就是生产的牛奶是否是高标准的牛奶,是否是能够强壮国人的牛奶。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