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国民经济增长效应杂谈 |
分类: 时评 |
GDP,这个舶来品虽然与中国人并没有太多的历史过程,但纠葛却很深,从崇拜GDP,到产生了GDP主义,也就十多年的时间。好在中国觉醒比较早,及时纠正了GDP主义。但现在的问题是,十六届五中会没有提GDP指标,一时间,GDP似乎成了问罪的对象,GDP似乎可以扔进历史的垃圾箱了,甚至将所有的罪责归绺于GDP。十六届五中全会没有提GDP指标,但并不等于不要GDP。按我的理解,中央的经济政策方针的指导思想是要正效应的GDP,要绿色的GDP,要幸福的GDP,要可持续的GDP。
传统的GDP,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是居民消费。包括购买耐用消费品的支出和非耐用消费品的支出以及用于医疗保健、旅游、理发等劳务的支出。其次是企业投资。指增加或更新资本资产的支出,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和存货投资两大类。存货投资是企业掌握的存货价值的增加或减少。第三是政府购买。指各级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包括军费支出。第四是净出口。指进出口的差额。说得简单一点,就是投资与消费。
然而,人类的经济活动有正与负的效应之分。为社会创造财富,这是“正面效应”。但在创造财富的过程中,无休止地向生态环境索取资源,使生态资源从绝对量上逐年减少。同时,人类通过各种生产活动向生态环境排泄废弃物或砍伐资源使生态环境从质量上日益恶化。现行的国民经济核算制度只反映了经济活动的正面效应,而没有反映负面效应的影响,因而是人们追求GDP的指导思想出现了误差。正确的做法应当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要对环境资源进行核算,从现行GDP中扣除环境资源成本和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服务费用,其计算结果便是“绿色GDP”。绿色GDP这个指标,实质上代表了国民经济增长的净正效应。绿色GDP占GDP的比重越高,表明国民经济增长的正面效应越高,负面效应越低,反之亦然。
由此可见,我们不能问罪GDP,要问罪只能问罪我们自己,因为GDP的指标体系是由人设定的,并非是不可更改的铁律。如果我们一方面将GDP指标体系设定的更加全面科学合理,克服传统GDP指标的片面性,特别是对于各级政府来说,不能把GDP指标片面化,坚持速度与结构、质量、数量相统一,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也就是追求正效应的GDP,也就是绿色的、幸福的、可持续的GDP。追求这样的GDP有什么不好?!如果各级政府从现在开始追求绿色的、幸福的、可持续的GDP,则是中国人的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