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土壤肥料学 ( A )卷

(2010-10-01 23:34:02)
标签:

杂谈

扬州大学试题纸
(2004-2005 学年第2学期)
农学院 农学、园艺、农信、区域 03 年级课程 土壤肥料学 ( A )卷
题目
总分
得分
一、名词解释(20% 每题2分):
   1.田间持水量:
   2.阳离子交换量:
   3.有效肥力:
   4.物理性粘粒:
   5.有机质的矿化过程:
   6.最小养分:
   7.根外追肥:
   8.异成分溶解:
   9.硝化作用:
   10.根际:
二、填空题(30% 每空 1分)
   1.阳离子交换作用的特点为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进入土壤中的有机质以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状态存在。
   3.水分特征曲线表达了土壤中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关系。
   4.盐基饱和度的计算应知道土壤的__________和土壤的__________含量。
   5.土壤酸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种类型。
   6.当土壤有机质中C/N小于__________时,才有细菌利用多余的NH3供硝化过程的进行或供植物直接利用。
   7.一般水稻适宜在__________氧化还原的条件下生长。
   8.补偿离子和决定电位离子组成__________。
   9.施肥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__四个基本环节。
   10.根外追肥时,养分主要从__________及__________进入体内;双子叶植物根外追肥效果一般好于单子叶植物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11.土壤钾按其活动性可分为四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__。土壤速效钾是指__________。
   12.复混肥料的主要缺点在于:__________及__________。
   13.植物缺乏微量元素的诊断方法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
   14.导致根际pH发生改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当__________时,根际pH下降。
三、判断题(5% 每题 1分,√或×,答错不扣分)
   1.( )酸性土壤对酸的缓冲能力强。
   2.( )交换性阳离子饱和度是判断阳离子有效度的指标之一。
   3.( )毛管支持水的最大量称为田间持水量。
   4.( )阴离子在土壤中能够被土壤所吸附是因为土壤存在大量的负电荷。。
   5.( )灌排,施用有机肥,覆盖和遮阴可以作为调节土壤温度的方法。
四、选择题(5% 每题 1分)
   1.下列岩石,哪种是火成岩?
     A.花岗岩 B.砂岩
     C.石灰岩 D.大理岩
   2.土壤空气与大气相比
     A.氮气浓度低 B.氧气浓度高
     C.二氧化碳浓度高 D.二氧化碳浓度低
   3.下列哪种方法不是土壤含水量的表示方法?
     A.水层厚度 B.相对含水量
     C.容积含水量 D.土水势
   4.下列最好的土壤结构是
     A.棱柱状结构 B.粒状结构
     C.团粒结构 D.块状结构
   5.哪个数值不直接用来指示土壤的通气状况?
     A.土壤容重 B.土壤孔隙度
     C.土粒相对密度 D.土壤孔隙比
五、问答题(25%)
   1.什么是土壤质地?三类质地的土壤肥力各有何特点?不同土壤质地的土壤如何利用和改良?
   2.什么是土壤有效水?田间土壤的有效水是否是一个固定值? 举例说明土壤水分的调节方法。
   4.土壤有机质对土壤肥力有何作用?请详细描述。
   5.淹水条件下,土壤磷的有效性一般会明显提高。试说明其原因并指出“水旱轮作” 制中磷肥合理分配的原则。
   6.据报道,水田表层施用铵态氮肥时,氮素通过硝化-反硝化过程的损失量相当可观。试分析导致该损失的原因。
六、计算题(10%)
   某地种植苗木,需配制养分含量为“9-9-15”的复混肥一吨。用尿素(含N 45%)、过磷酸钙(含P2O5 18%)、硫酸钾(含K2O 50%)作原料,试计算各原料的用量。
参考答案
(2004-2005 学年第2学期)
农学院 农学、园艺、农信、区域 03 年级课程 土壤肥料学 ( A )卷
一、名词解释(20% 每题2分):
   1.田间持水量: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大时的土壤含水量称为田间持水量。
   2.阳离子交换量:指在一定pH值条件下每1000g干土所能吸附的全部交换性阳离子的厘摩尔数(cmol/kg土)。
   3.有效肥力:在一定农业技术措施下反映土壤生产能力的那部分肥力称为土壤有效肥力。
   4.物理性粘粒:卡庆斯基制,是以粒径小于0.01mm的土壤矿物颗粒。
   5.有机质的矿化过程:有机质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为简单无机化合物的过程。
   6.最小养分:相对于作物需求而言环境中最缺少的养分。
   7.根外追肥:将肥料配成一定浓度的营养也借助喷雾器械喷洒于植物地上部的一种施肥方法。
   8.异成分溶解:过磷酸钙在溶解过程中溶液中P/Ca比不断变化的现象。
   9.硝化作用:土壤中的铵在通气良好的条件下转化为硝酸根的过程。
   10.根际:受植物根吸收与分泌作用共同影响的土壤微域范围。
二、填空题(35% 每空 1分)
   1.阳离子交换作用有何特点有 可逆反应 、反应迅速 和等量交换 。
   2.进入土壤中的有机质以新鲜有机质、半分解的有机质和腐殖质状态存在。
   3.水分特征曲线表达了土壤中 水分数量 和 水分能量的关系。
   4.盐基饱和度的计算应知道土壤的交换性盐基离子 和土壤的交换性阳离子含量。
   5.土壤酸有活酸 和潜性酸两种类型。
   6.当土壤有机质中C/N小于25 时,才有细菌利用多余的NH3供硝化过程的进行或供植物直接利用。
   7.一般水稻适宜在轻度还原(200~400 mv)的氧化还原的条件下生长。
   8.补偿离子和决定电位离子组成双电层。
   9.施肥包括 基肥 、 种肥 、 追肥 及 根外追肥 四个基本环节。
   10.根外追肥时,养分主要从 角质层 及 外质联丝 进入体内;双子叶植物根外追肥效果一般好于单子叶植物是因为: 角质层较薄、叶面积较大 。
   11.土壤钾按其活动性可分为四组: 溶液钾 、 交换性钾 、 非交换性钾 及 矿物钾 。土壤速效钾是指 溶液钾和交换性钾 。
   12.复混肥料的主要缺点在于: 养分比例固定 及 难以满足施肥技术的要求 。
   13.植物缺乏微量元素的诊断方法包括:外形诊断、根外喷施诊断、 注射诊断 及 化学诊断 。
   14.导致植物根际pH发生改变的原因是: 根吸收阴阳离子不平衡 。当 阳离子吸收量大于阴离子吸收量 时,根际pH下降。
三、判断题(5% 每题 1分,在√或×上画圈,答错不扣分)
   1.(×) 2.(√) 3.(×)4.(×)5.(√)
四、选择题(5% 每题 1分)
   1.A 2.C 3.D 4.C 5.C
五、问答题(25%)
   1.什么是土壤质地?三类质地的土壤肥力各有何特点?不同土壤质地的土壤如何利用和改良?
    土壤中各粒级土粒含量(重量)百分率的组合,叫做土壤质地。
    砂土类保水保肥能力差。养分含量低。通气性好。易增温也容易降温。“发小苗不发老苗”,粘土相反。壤土界于两者之间。
    砂土宜于种植生长期短的作物及块根块茎类作物,而需肥较多的或生长期较长的谷类作物,则一般宜在粘质壤土和粘土中生长。一些耐旱耐瘠的作物(如芝麻、高梁等),以及实施早熟栽培的作物(如蔬菜等),也以砂质至砂壤质土壤为宜。单季晚稻生长期长,需肥较多,宜种在粘质壤土至粘质土壤中,而双季稻则因要求其早发速长,故宜在灌排方便的壤质和粘壤质土壤中生长。果树一般要求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砂壤到中壤质的土壤。茶树以排水良好的壤土至粘壤土最为适宜;
    土壤质地的改良:(1)增施有机肥料。(2)掺砂掺粘、客土调剂。(3)翻淤压砂、翻砂压淤。(4)引洪放淤、引洪漫沙。(5)根据不同质地采用不同的耕作管理措施。有些作物生长在过粘和过砂的土壤中,往往会出现衰退现象,这是由于水、肥、气、热等肥力因素失调所引起的。它们可以通过灌排、施肥、松土、覆盖、镇压以及其它一些土壤管理和栽培措施而达到防治的效果。
   2.什么是土壤有效水?田间土壤的有效水是否是一个固定值? 举例说明土壤水分的调节方法。
    土壤中能够被植物利用的水分(在田间持水量(1-2万帕)到永久萎蔫系数(150万帕)之间保留在土壤中的水分。)不是一个固定值。
    1.耕作措施 秋耕 中耕 镇压等 2、地面覆盖 薄膜覆盖 秸秆覆盖 3、灌溉措施 喷灌、滴灌、渗灌4、生物节水 5. 排除多余水分
   3.土壤有机质对土壤肥力有何作用?请详细描述。
    (1)土壤养分的主要来源,土壤有机质中含有极为丰富的氮、磷、硫等元素,它们的有机化合物是植物营养物质在土壤中的主要存在形式,(2)改善土壤物理性质,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还可以降低粘土的粘结力,增加砂土的粘结力,改善不良质地的耕作性能。有机质对改善土壤的渗水性,减少水分蒸发等都有明显的作用。(3)提高土壤的保肥性,带有大量负电荷,能提高土壤离子态物质的能力。腐殖质具有较强的缓冲作用。(4)促进作物生长发育,极低浓度的腐殖质(胡敏酸)分子溶液,对植物有刺激作用。(5)有助于消除土壤的污染,腐殖质能吸附和溶解某些农药,并能与重金属形成溶于水的络合物,随水排出土壤,减少对作物的毒害和对土壤的污染。
   4.淹水条件下,土壤磷的有效性一般会明显提高。试说明其原因并指出“水旱轮作” 制中磷肥合理分配的原则。
    旱地土壤淹水后土壤磷的有效性会明显提高:(1)土壤淹水后磷的总溶解量增加;(2)淹水后土壤pH趋于中性,磷有效性提高;(3)土壤Eh下降可导致高价铁还原为低价铁,提高了磷酸铁盐的有效性,同时有利于闭蓄态磷的释放;(4)淹水条件下有机物分解不完全,其中间产物对磷酸根有一定的保护作用;(5)磷主要依靠扩散到达根际,淹水有利于磷的扩散。
    水-旱轮作制中磷肥合理分配的原则为:“旱重水轻”。
   5.据报道,水田表层施用铵态氮肥时,氮素通过硝化-反硝化过程的损失量相当可观。试分析导致该损失的原因。
    水田水层以下有氧化层,氧化层以下为还原层。如果铵态氮肥表施,则铵离子在氧化层发生硝化作用,形成的硝酸根渗漏至还原层并发生反硝化作用造成氮素的气态损失。所以,应将铵态氮肥直接深施至还原层。
四、计算题(10%)
   某地种植苗木,需配制养分含量为“9-9-15”的复混肥一吨。用尿素(含N 45%)、过磷酸钙(含P2O5 18%)、硫酸钾(含K2O 50%)作原料,试计算各原料的用量。
   配成的混合肥料中含
   氮:1000×9%=90公斤,需尿素:90÷45%=200公斤
     磷:1000×9%=90公斤,需过磷酸钙:90÷18%=500公斤
     钾:1000×15%=150公斤,需硫酸钾:150÷50%=300公斤
   尿素、过磷酸钙、硫酸钾三者之和为1000公斤(1吨),不需用填料。
扬州大学试题纸
(2004-2005 学年第2学期)
农学院园林 0301-0302 年级课程 土壤肥料学 ( A )卷
题目
总分
得分
一、名词解释(20% 每题2分):
   1.田间持水量:
   2.阳离子交换量:
   3.有效肥力:
   4.物理性粘粒:
   5.有机质矿化过程:
   6.主动吸收:
   7.根外追肥:
   8.异成分溶解:
   9.硝化作用:
   10.根际:
二、填空题(35% 每空 1分)
   1.土壤水分类型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进入土壤中的有机质以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状态存在。
   3.水分特征曲线表达了土壤中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关系。
   4.盐基饱和度的计算应知道土壤的__________和土壤的__________含量。
   5.土壤中氧化剂和还原剂在氧化还原电极上所建立的平衡电位是反映土壤氧化或还原程度的重要指标,称为__________。
   6.土壤胶体的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7.施肥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四个基本环节。
   8.根外追肥时,养分主要从_______及_______进入体内;双子叶植物根外追肥效果一般好于单子叶植物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9.土壤钾按其活动性可分为四组:_____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土壤速效钾是指_______。
   10.土壤中铵离子的存在方式有:水溶性铵离子、_______及_______。
   11.植物缺乏微量元素的诊断方法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
   12.导致根际pH发生改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当_______时,根际pH下降。
三、判断题(5% 每题 1分,√或×,答错不扣分)
   1.( )酸性土壤对酸的缓冲能力强。
   2.( )根据土水势或土壤水吸力判断土壤中水的运动方向。
   3.( )毛管支持水的最大量称为田间持水量。
   4.( )阴离子在土壤中能够被土壤所吸附是因为土壤存在大量的负电荷。。
   5.( )灌排,施用有机肥,覆盖和遮阴可以作为调节土壤温度的方法。
四、选择题(5% 每题 1分)
   1.下列岩石,哪种是火成岩?
     A.花岗岩 B.砂岩
     C.石灰岩 D.大理岩
   2.土壤空气与大气相比
     A.氮气浓度低 B.氧气浓度高
     C.二氧化碳浓度高 D.二氧化碳浓度低
   3.下列哪种方法不是土壤含水量的表示方法?
   4.有机肥和化肥各有哪些特点?
     A.水层厚度 B.相对含水量
     C.容积含水量 D.土水势
   5.下列最好的土壤结构是
     A.棱柱状结构 B.粒状结构
     C.团粒结构 D.块状结构
   6.哪个数值不直接用来指示土壤的通气状况?
     A.土壤容重 B.土壤孔隙度
     C.土粒相对密度 D.土壤孔隙比
五、问答题(35%)
   1.什么是土壤质地?三种类型质地的土壤肥力各有何特点?
   2.土壤酸有哪两种类型? 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土壤酸有哪些表示方法?
   3.土壤有机质对土壤肥力有何影响?
   4.有机肥和化肥各有哪些特点?
   5.化学氮肥是如何分类的?
   6.为什么把氮磷钾称为肥料三要素?
   7.施肥对生态环境有哪些负面影响?
参考答案
(2004-2005 学年第2学期)
农学院 园林0301-0302 年级课程 土壤肥料学 ( A )卷
一、名词解释(20% 每题2分):
   1.田间持水量: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大时的土壤含水量称为田间持水量。
   2.阳离子交换量:指在一定pH值条件下每1000g干土所能吸附的全部交换性阳离子的厘摩尔数(cmol/kg土)。
   3.有效肥力:在一定农业技术措施下反映土壤生产能力的那部分肥力称为土壤有效肥力。
   4.物理性粘粒:卡庆斯基制,是粒径小于0.01mm的土壤矿物颗粒。
   5.有机质的矿化过程:有机质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为简单无机化合物的过程。
   6.主动吸收:养分离子逆电化学势梯度由细胞膜外进入膜内的过程。
   7.根外追肥:将肥料配成一定浓度的营养也借助喷雾器械喷洒于植物地上部的一种施肥方法。
   8.异成分溶解:过磷酸钙在溶解过程中溶液中P/Ca比不断变化的现象。
   9.硝化作用:土壤中的铵在通气良好的条件下转化为硝酸根的过程。
   10.根际:受植物根吸收与分泌作用共同影响的土壤微域范围。
二、填空题(35% 每空 1分)
   1.土壤水分类型可分为 吸湿水 、膜状水、毛管水、和重力水。
   2.进入土壤中的有机质以新鲜有机质、半分解的有机质和腐殖质状态存在。
   3.水分特征曲线表达了土壤中 水分数量 和 水分能量的关系。
   4.盐基饱和度的计算应知道土壤的交换性盐基离子 和土壤的交换性阳离子含量。
   5.土壤中氧化剂和还原剂在氧化还原电极上所建立的平衡电位是反映土壤氧化或还原程度的重要指标,称为 氧化还原电位 。
   6.土壤胶体的类型有 无机胶体 、有机胶体 和 有机-无机复合胶体。
   7.施肥包括 基肥 、 种肥 、 追肥 及 根外追肥 四个基本环节。
   8.根外追肥时,养分主要从 角质层 及 外质联丝 进入体内;双子叶植物根外追肥效果一般好于单子叶植物是因为: 角质层较薄、叶面积较大 。
   9.土壤钾按其活动性可分为四组: 溶液钾 、 交换性钾 、 非交换性钾 及 矿物钾 。土壤速效钾是指 溶液钾和交换性钾 。
   10.土壤中铵离子的存在方式有:水溶性铵离子、交换性铵及 固定态铵。
   11.植物缺乏微量元素的诊断方法包括:外形诊断、根外喷施诊断、 注射诊断 及 化学诊断 。
   12.导致植物根际pH发生改变的原因是: 根吸收阴阳离子不平衡 。当 阳离子吸收量大于阴离子吸收量 时,根际pH下降。
三、判断题(5% 每题 1分,在√或×上画圈,答错不扣分)
   1.(×) 2.(√) 3.(×)4.(×)5.(√)
四、选择题(5% 每题 1分)
   1.A 2.C 3.D 4.C 5.C
五、问答题(35%)
   1.什么是土壤质地?三类质地的土壤肥力各有何特点?
    土壤中各粒级土粒含量(重量)百分率的组合。
    砂土类保水保肥能力差。养分含量低。通气性好。易增温也容易降温。“发小苗不发老苗”,粘土相反。壤土界于两者之间。
   2.土壤酸有哪两种类型? 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土壤酸有哪些表示方法?
    活性酸和潜性酸。潜性酸与活性酸处在动态平衡之中,可以相互转化。
    活性酸度是指土壤溶液中游离的H+所直接显示的酸度,通常用pH值表示。潜性酸是指土壤胶体上吸附的H+、Al3+所引起的酸度。通常用1000g烘干土中氢离子的厘摩尔数来表示。
   3.土壤有机质对土壤肥力有何影响?
   (1)土壤养分的主要来源; (2)改善土壤物理性质,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 (3)提高土壤的保肥性; (4)促进作物生长发育; (5)有助于消除土壤的污染。
   4.有机肥和化肥各有哪些特点?
   (1)养分含量:有机肥低,化肥高;(2)养分种类:有机肥全面,化肥单纯;(3)养分释放速度:有机肥慢,化肥快;(4)有机肥可改良土壤,某些化肥可影响土质,化肥还可污染生态环境。
   5.化学氮肥是如何分类的?
    一般可分为:铵态氮肥、硝态氮肥、酰胺态氮肥与长效氮肥。
   6.为什么把氮磷钾称为肥料三要素?
    在植物必需元素中,植物对氮磷钾的需求量较大(仅次于碳、氢、氧),土壤中氮磷钾的供应量并不低,但常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常需通过施肥进行补充。故称氮磷钾为肥料三要素。
   7.施肥对生态环境有哪些负面影响?
    大量施肥可导致:(1)土壤污染;(2)水体富营养化;(3)地下水污染;(4)大气污染;(5)食品污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