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共同抚养,成就一家人的美好生活。

(2014-10-29 23:39:12)
标签:

情感

孩子

公公婆婆

弟弟

育儿

分类: 闲聊生活

共同抚养,成就一家人的美好生活。

这段时间忙着搬新家的事情,看着我们共同建造起来的温馨小家,内心是百感交集。结婚六年,生了两个孩子,从30平米的拥挤小巢到现在130平米的温馨小家,这一路多亏了公公婆婆来我们这里一起帮忙带两个孩子,让我们夫妻俩没有后顾之忧的全身心投入工作,也让我们的生活慢慢得到改善。作为80后的一代,我一直觉得我们的压力特别大,房价不断上涨,社会上孩子的教育问题频频爆发,工作和家庭间的矛盾在不断撕扯每一个年轻父母的心灵,想要孩子身心健康成长,也想要给孩子好一点的生活条件,于是不断的取舍,不断的权衡利弊,在两难之间试图寻找一个两全的平衡点。

 

在生女儿沫沫的时,老公回老家将婆婆接上来照顾我坐月子。月子期间,觉得婆婆仿佛指明灯一样,为我照亮方向。不懂给孩子洗澡,没有足够的母乳等等,这些问题对于婆婆而言都不是问题,她都能帮我安排的妥妥的,这使我对“共同抚养”开始憧憬起来。但没过多久,婆婆以不适应城市里的生活将沫沫带回老家带养。虽然老公安慰我说:没有关系,咱们以后每个周末都争取回家看孩子。但工作日时对孩子的思念之情依然挥之不去,每周都期盼着快快到周末,期盼着一家人的团聚,而且可能因为相处的时间太短,总感觉我们之间没有属于母女应有的亲密感,总感觉孩子最亲近的人是奶奶,而不是我这个妈妈,这对我而言不但有失落还有深深的挫败感。然而,我们除了竭尽全力让孩子感受到来自爸爸妈妈的爱之外,似乎也再无能力做更多。因此,我们早早的和公公婆婆约定好,一年后公公退休了,两老人就带孩子一起回到我们所在的城市里生活,让孩子有爷爷奶奶的陪伴,也有爸爸妈妈的亲近。


公公婆婆一起过来后,沫沫已经1岁多了,不再是吃了睡睡了吃的小娃娃,她开始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主见,有自己的小心思,这时候两代人之间育儿理念差异也开始暴露出来,最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在农村里,茶余饭后那些老人忙完农活就围在一起聊天或者到处串门。到了城市里,没有熟人没有串门,更多的时间他们宅在家里,无聊之余就用看电视来打发时间,甚至夜里会看到12点才睡觉,早上起不来只能睡懒觉。而对于80后的辣妈,我一直不希望孩子处在电视环境里,除了担心孩子养成看电视的习惯外,我还担心孩子习惯了会动的画面而对书籍提不起兴趣,而1岁多的沫沫,还没有什么自控能力,大人做什么她就容易跟着学什么,不但常常跟着看电视,夜里也都折腾到11点后才能睡觉。


面对这个问题我让老公出面跟公公婆婆沟通,我是觉得亲儿子说话老人会更愿意听,老公劝他们平时多出去走走,但婆婆的回应是:我们在这里什么人都不认识,没地方可以走。这倒也是事实,于是我和老公开始周末带公公婆婆以及沫沫一起去各公园,家附近的广场之类的也都带他们去过,主要是希望我们不在家的时候,老人也可以自己出来活动活动筋骨,呼吸呼吸新鲜空气。当然,能带孩子一起户外的话,也是我们求之不得的事情。
而为了解决孩子晚上跟着婆婆一起晚睡的问题,下班回来孩子的一切全权由我和老公包揽,陪玩睡觉都必须我们亲自出马,不但让我们的亲子关系更融洽,也不用剥夺老人看电视的自由,最重要的是孩子慢慢习惯跟着我们一起早睡了。


2:有两个孩子后,在老一辈的观念里,觉得作为姐姐就必须让着弟弟,不管弟弟的要求是否合理。而我是认为两个孩子是平等的,没有谁一定要让着谁。有一天沫沫哭着叫:你们都只爱弟弟,什么都要我让着弟弟,什么都是弟弟对我不对,什么事情也都只会骂我……听着孩子一连串的控诉,我才惊觉孩子的内心对这样的教育方式有着深深的不满。


那天晚上我单独带沫沫出门。我想这问题不再是纯粹的育儿观念分歧,因为错误的观念已经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我们一起找了个安静的环境,我抱着沫沫,我们聊了弟弟还没出生时的那些美好场面,也聊到她宠爱弟弟的各种美好瞬间。我告诉她:妈妈最爱你。还特意认真的谢谢沫沫,谢谢她这么懂事,这么会照顾弟弟,这么会帮助妈妈,这么会做个好姐姐……


安抚好孩子,婆婆那边我继续让老公出面。大抵就是责怪小儿子平时仗“小”势来夸大事情,各种哭我们就以为他受欺负等等。也跟婆婆表示,姐姐不一定都要让着弟弟。而我们自己尽量做到公平公正对待两个孩子。


3:可能因为人上了年纪更会去疼爱孩子,公公婆婆也不例外,对孩子的疼爱简直已经到了溺爱的地步。比如都不需要孩子要求,他们就主动给孩子买零食;一见到孩子哭,不管是不是无理取闹,都会使出浑身解数来哄孩子,满足孩子的无理要求,比如在路边摊或者小卖部给孩子买一些品质没有保证的产品。而我虽然零食不会完全限制不让孩子吃,但仍然坚持在超市或者大卖场里购买。而对于那些伪劣产品更是不希望孩子常常接触到,也希望孩子能养成不随便乱买东西的习惯。


这点在我看来,到现在一直没有真正的解决。虽然我们一直跟沫沫强调,想要什么东西,不要找爷爷奶奶买,跟爸爸妈妈说,我们会给买等等。不过白天我们上班不在家的时候,这些问题就很难完全避免了。但我觉得毕竟是共同抚养的,不能要求都按我的理念走,而且这是他们爱孩子的方式,所以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如今公公婆婆跟我们共同生活也有四年多的时间了,期间并没有发生过什么大矛盾。对他们来到城市里帮我们带孩子我一直是心存感恩的,用很直白的话说:如果没有他们,至少我们没有今天的大房子。如果没有他们,我更不可能一直拥有自己喜欢的工作。所以在处理育儿观念发生分歧的时候,我大都会先冷静的想想处在老人角度的那些问题,而且我坚持让老公来跟公公婆婆沟通,而我负责跟孩子之间的沟通。再则,比起我辞职或者让孩子回老家当留守儿童,显然这样的共同抚养成了两全其美的方式,也只有这样,才能以最快的速度成就属于我们一家人的美好生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