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默英语语法小故事(2)转载
(2015-06-17 10:30:35)
标签:
365教育 |
话说这天熊老师正在教室里上英语课。当他谈到如何运用英语中的双重介词短语时,他对学生们说:“同学们呀,在介词from的后面我们可以再接一个介词短语,这就叫做“双重介词短语。”说着他在黑板上写下了以下几个例句:
1.
2.
3.
正当熊老师要求学生们将这些含有双重介词短语的句子背下来时,无意中他从教室的一个窗口中发现他老婆正气势汹汹地朝他的教室奔来。熊老师心里顿时“咯噔”一下:“完了!我今天没得罪她呀!在学生面前跟她吵岂不是太丢面子吗?哦,对了,就这样!”说时迟,那时快,熊老师有主意了!他装出一付镇静的样子对学生们说:“同学们,为了让大家对这几个双重介词短语留下深刻印象,现在我就假装藏在教室前门的背后,一会儿后请大家用一个含有双重介词短语from
熊老师刚一藏好,他老婆就来到了教室门口。她气势汹汹地朝教室里看了看,发现老公不在教室里,她一转身就上别处去找了。
这时教室里的学生们都感到很奇怪:为什么有个女人把头伸进教室里凶神恶煞地东瞄瞄西望望?为什么熊老师藏到门背后好半天还不出来?他们把熊老师刚才布置的任务全忘了!
还是英语课代表聪明。他听说过熊老师平常怕老婆怕得“惊天动地,可歌可泣”。他断定,熊老师刚才从窗口处已经发现他老婆气势汹汹地朝教室奔过来了。要不然的话。他怎么会藏在门后到现在还不出来呢?可现在他老婆已经走了,他也应该出来了呀!想到这,英语课代表就在一些同学的耳朵边嘀咕了一下…很快,英语课代表和一些同学就用英语大声喊了起来:“Mr.
听到自己的学生在用英语请他出来,又听到外面没有什么大动静,熊老师估计老婆已走,于是他又神气了起来。他一边从门后出来一边大声喊着:“同学们啦,你们这个英语句子中的双重介词短语用得可真是时候呀!”
乐后练
1.
2.
3.
参考答案:
1.
2.
3.
每隔几日必出现,
从未做主无埋怨。
顾全大局识大体,
没有二心永不变。
张老师写完打油诗后不慌不忙地清了清嗓子,带着一点神秘的笑意他开了腔:“请大家告诉我,黑板上这首打油诗暗示了哪个不定代词的特点与用法?”
张老师的这番话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整个教室都活跃起来了。是all还是both?是something还是anything?是every还是each?大家都在议论着琢磨着。
没过一分钟,有几个同学就喊了起来:“是every!是every!我猜出来了!”
“Wonderful!
张老师的话还没落音,英语课代表小刚就站了起来,他说:“Let
“小刚,You’ve
玫玫同学举起了手,然后她站起来挺认真地说:“这第二句打油诗‘从未作主无埋怨’暗示的是,不定代词every不能作主语,它只能作定语。比如在Each
“透!透!玫玫同学讲得太透了!”张老师高兴地评论着。接着他说:“同学们,让我来为大家解读这第三句打油诗怎么样?‘顾全大局识大体’的意思是,虽然不定代词every表达的意思是‘每个’,但它往往侧重于表达‘所有…/一切…’这一含义。every的这个用法特点类似于不定代词all。”说着说着张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了以下两个例句:
1.
2.
待同学们理解了黑板上的这两个例句后,张老师启发着同学们如何去理解这最后一句打油诗的含义。这时只见平时不怎么爱发言的李兵同学也站了起来。只听他有条不紊地说:“老师,这首打油诗的最后一句是‘没有二心永不变’。我想‘没有二心’这四个字暗示的是:不定代词every不能指代两个人或事物,它指代的应该是三个人或事物以上(包括三个人或事物在内);而不定代词each既可指代两个也可以指代更多的人或物。如:Two
“好呀,李兵,你小子不光英语有进步,表达能力也提高了。”张老师高兴地表扬着李兵同学。
由于同学们对这首打油诗不但很感兴趣而且理解得也很透,张老师高兴极了。他微笑着说:“我希望大家今后能够有效地总结和概括所学过的知识要点,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学得好,提高得快。同学们,把这首打油诗背下来怎么样?”
于是,同学们都摇头晃脑地背诵了起来:“每隔几日必出现…”
乐后练
1.
A.
2.
A.
3.
A.
4.
A.
5.
A.
6.
A.
7.
A.
参考答案:
1.
有一次,兰老师在课堂上讲解情态动词will的一个用法时,有一个女生竟然建议他改变性别!
这件让兰老师难堪的事情当时是这样发生的:
大家知道,情态动词will可用来揭示或表达人或事物方面的真理或习惯,常翻译为“惯于”或“总是”。与它相对应的过去时态是would。为了讲清楚情态动词will的这一用法,那天兰老师首先在黑板上为学生们写下了以下几个英语例句:
Fish
鱼离开水是要死的。
Boys
男孩终归还是男孩。
He
以往星期天他经常来看望我们。
多么好的三个例句呀!没想到兰老师的这三个句子刚一写完,下面就有个女生便站起来大声说:
得到了兰老师的许可后这位女生接着说:“您这几个例句我都懂。will的这种用法我也能举出一个例子。如:Oil
这位调皮女生的话使兰老师哭笑不得;他感叹现在的孩子真不好教。正当他考虑怎样回应这位女生时,没想到她接着问兰老师:“老师,您经常说您爱您母亲;您也经常说您最羡慕我们女孩子;您更常说您非常尊重女性。科学现在如此之发达,如果有机会,您愿意变性吗?”
天啦!这位女生的话刚一说完,全班顿时像炸开了锅似的。同学们都笑得前仰后合,不亦乐乎!兰老师虽然脸红了,但看得出他在积极思索!不一会儿他镇静地微笑着说:“首先我要告诉这位女同学的是:Boys
“Yeah!”
有一天,陈老师在课堂上给他的学生复习情态动词dare的用法。上课铃一响,同学们就在多媒体大屏幕上看到了下面几个有关情态动词dare的句子:
How
He
I’ll
学生们琢磨了一下这几个句子后,陈老师开始评讲这几个句子:“同学们,我们已经复习过:dare作情态动词用时主要用于疑问句,否定句和条件从句,一般不用于肯定句;如黑板上的三个句子。哦,对了,我还应该补充一点,那就是dare这个词除了作情态动词外还可作行为动词用。但我们要注意的是:当dare作行为动词时,用在疑问句和否定句中时,其后的不定式符号to可以省略。下面请看这样的一个英语例句。”说着陈老师用手指头在电脑键盘上轻轻一点,大屏幕上就出现了以下这个例句:
He
“同学们,大家在屏幕上看到的这个英语句子就是一个含有行为动词dare的否定式的例子。有趣的是:我可以用一句唐诗来幽默地解释这个例句中行为动词dare的否定式的语法特点。”陈老师神气地说着。
用一句唐诗来解释行为动词dare的否定式的语法特点?这可能吗?很多同学此时心里都充满着疑问。
陈老师这时挺认真地说:“大家听好啦,我这一句唐诗是:“道似无情却有情”。
“道似无情却有情”?学生们对这句突如其来的唐诗充满了兴趣,都想看看陈老师到底想搞什么教学上的新“名堂”。陈老师微笑着说:“同学们请观察,由于此句中dare的前面有didn’t,
听了这趣味横生的讲解后,同学们在心里都为老师叫好:“亲爱的老师,妙呀!您这一句唐诗可用得真是到点子上了!您这一‘怪招’使我们彻底懂了这个语言点,以后我们就是想忘掉这个语言点也没门呀!”
巩固练习
1.
A.
2.
3.
4.
5.
参考答案:
1.
同学们,三个有关虚拟语气的选择题竟然在小宁家演绎出了三幕令人哭笑不得的滑稽剧!请看:
有一天,小宁的爸爸在书房里写一篇向报社投稿的文章。写完后他边审查边自个儿琢磨着:“我这篇稿件前面的内容可能是虚了点可后面的不虚呀。不过我还是有点担心,我这种“前虚后不虚”的稿件能行吗?”
这时从客厅里突然传来正在给他儿子小宁辅导英语的王老师的激动喊声:“可以呀!前虚后不虚!你小子行呀!”听到这喊声,小宁的爸爸大吃一惊,心里想:“哎呀,我的妈呀,这位王老师怎么知道我考虑问题的思路?是他有奇异功能还是我产生了幻觉?”
同学们,其实小宁他爸刚才根本没有出现什么幻觉。那声音的确是来自喜欢大声说话的王老师。他当时正在客厅里给小宁讲以下这道英语AB选择题:
I
A.
B.
大家知道,此AB选择题的句型是由并列连词but参入虚拟语气的一种句型。此句型中but前面的内容是一种假设,应该用虚拟语气,而but后面的内容陈述的是过去的一个事实,应该用陈述语气,不能用虚拟语气。这位王老师经常把这一句型简称为“前虚后不虚”(的句型)。刚才由于小宁选对了答案(A),王老师就高兴地冲着小宁大喊了一声:“可以呀!前虚后不虚!
同学们,王老师哪里有什么奇异功能?他之所以刚才那么大喊是因为他又在大声赞扬小宁,因为小宁做对了下面的这样一道英语AB选择题:
I
A.
B.
同学们应该知道,此题中的句型是otherwise
此刻小宁他爸在书房里已经是坐立不安了。他在书房里来回走动痛苦地思索着:“这王老师到底知不知道我的内心世界呢?难道他真有特异功能?他是神还是鬼?得了,咱干脆再到客厅里去探一探,免得我在这里乱想瞎猜!”于是他索性又来到了客厅。
王老师见小宁他爸来了,朝他一笑,继续给小宁讲以下这道英语AB选择题:
I
同学们知道,此题由于宾语从句中的情态动词是can,所以我们应该选用hope来陈述可以实现的愿望;如果选wish,从句就应该用could加动词原形的虚拟语气形式。老师给小宁提示了几句话后,便要求他选出此题的正确答案。
正当小宁考虑着这个选择题的正确答案时,站在旁边的小宁他爸在心里边又琢磨开了:“这王老师讲课这么认真,他压根儿就不知道我在想什么。这完全是一场虚惊嘛!哦,对了,我还是考虑我自己的这篇投稿文章吧。我觉得我应该全力以赴写好这篇文章,前面后面的内容都不应该虚。我只有实实在在地陈述事实,这篇文章才可能发表。嘿,只要我这文章一发表,我真是好样的!”
恰好这时他儿子小宁选对了答案(B)。
听了王老师喊的这番话后,小宁他爸当场昏倒过去!
乐后练
1.
2.
-
3.
4.
参考答案: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