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传统。它是做人之基本,也是网络交友的有效途径之一。
没有人就没有社会,但人也脱离不了社会而活着,否则就是无人岛式的孤独。当你面临困难时,遇有热心肠的人来帮助你,这时你一定很感动。当你心灵寂寞时,遇有知心的人重视你、宽慰你,你会奉为知己。即便是网络有缘相遇,他与你并不现实相见,但二人于网络中的心心交换,得来的也是心灵相通。尽管没有物质的交换,但人的心早已充满了感激。
感恩的人会在意“知恩图报”,即便网络相遇,出于交际,他也认识了文明,学会了礼貌。因为网络的原因,本人认识了不少网友,友间的来往都比较客气,但也比较花时间。但于情感而言,只要朋友有事或心情不舒畅,找到我时,我时常都会陪他们聊聊。因为既然找到我就是相信我,我就应该给予尽力帮助。
在博客中,朋友间相互点评发表诚恳的意见,作为朋友有空也是要回复的。即使博客中的关注,只要其动机与本人相同是出于共同爱好,而不是利益先导,我一般都会回访关注。因为我觉得,感恩缘于细节,朋友间来往不在乎职位高低,甚至文化水平的高低,前提是心地善良,能够做到“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而对于不会感恩的人,不懂礼节的人,则尽力回避。在博客中那些专注于经营自己,而忽略他人感受的人是不能真正交到朋友的。同样,他也得不到朋友间真诚的帮助与祝福。
古人常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我认为这是最基本的做人法则,也是网络交友的基本法则。只不过网络中的“恩”体现不出物质的关照,而多在精神与文化品位的关心,更主要的还是相互的尊重与理解。在网络中朋友看好你愿意你与交友,这代表他的尊重,在不明企图的前提下,一般是可以交友的。但个人的精力毕竟有限,如果谈不到一起,或没有共同语言,这样的朋友自然交不到一块。冷淡处理了,也少了些烦扰。
当然,网络中由于个人影响力的不同,有的人空间或博客朋友较多,不可能一一回复,但作为博主,对于朋友真心的点评之类,只要有空还是应予回复的。而作为博友,也应该理解其回访的可能性不大,毕竟一个人的精力有限。若是对方有回访,那是他对你的尊重,你应该感恩。否则,你就不应该不负责任的滥交朋友。
对于感恩,中国历来重视。只是由于近年来某些人利欲熏心,良心让狗吃了,为了利益丧失做人的基本道德,而将善良欺负,将对国家与社会的感恩骑在了自私的跨下。如此,国家原有的良好道德之风沦丧,歪风邪气甚嚣尘上。但于大多数人而言,内心却都是希望回到原来和谐平安的邻里生活的。
对于感恩,国外也比较重视。美国每年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定为感恩节,而且此节的隆重不亚于我们的春节。在这天,劳燕分飞了一年的亲人们会从天南海北归来,一家人团团圆圆,开心过节,但过节的主题则是让人们记得感恩。
感恩的故事很多。如:诸葛亮为报刘备三顾茅庐之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毕生辅佐刘备,为兴复汉室而呕心沥血。关云长报曹操赏识之恩,不惜舍命放曹操于华容道。当然他有重义而不讲原则的成分,但感恩的心还是让人们崇拜他,而使他成为了重信重义之集大成者。甚至诗中也有不少赞叹,如孟郊曾吟诗一首以报母亲养育之恩: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感恩蕴含做人的道理,但它也是一种处世哲学,是生活中智慧的积累。
人生在世,不可能一帆风顺,且因性格的不同也会有不同的心境。对人生而言,快乐总是短暂的,困苦总是多于快乐。但作为一个心态正常的人而言,一切的平静倒是其最大的奢望。因为平静之中蕴藏着稳定,有此基础,人生何乐不为?!
就人生而言,好的境界应该是乐观的对待一切。即便遭遇艰难困苦,但于其心而言。只要其内心平静,一切皆风平浪静。一次,美国前总统罗斯福家失盗,被偷去了许多东西,一位朋友闻讯后,忙写信安慰他,劝他不必太在意。罗斯福给朋友写了一封回信:亲爱的朋友,谢谢你来信安慰我,我现在很平安。感谢上帝:因为第一,贼偷去的是我的东西,而没有伤害我的生命;第二,贼只偷去我部分东西,而不是全部;第三,最值得庆幸的是,做贼的是他,而不是我。对任何一个人来说,失盗绝对是不幸的事,而罗斯福却找出了感恩的三条理由。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感恩”不一定要感谢大恩大德,“感恩”可以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应对社会各种状况的态度。
因此,作为每位博主,应该常怀感恩之心,感激和怀想那些走访我们特别是有真挚留言为你好的人,正是因为他们的存在,他们对你的认同,你才有了尊严与地位,才有了博客的喜悦与欣慰。而作为博友,也应该常怀感恩之心,必要时给予别人帮助和鼓励,特别是那些境遇不好,甚至落难的人,给他们安慰与送上美好的祝福是必要的。让别人开心,也是自己心态乐观的展示。
常怀感恩之心,我们对人、对环境就会少一分挑剔,而多一分欣赏。就能正确看待现实的进步,对待成长中道德丧失与腐败之类的行为,而少些怨言,多些积极的建议。当然鞭笞是必要的,但这种鞭笞应该有种“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滋味吧,而不应该是一味的否定。否则,那种片面揭示腐败,谴责社会恶行的言论,没有正义的导向,于社会于感恩而言,都是不可取的,只要生产更多的怨言,产生更大的躁动。
如今社会上,有许多的人们因为心里不安而心理浮躁,因为信仰缺失而产生“盐潮”之类的笑话,这一切都是我们的心态有关。相信通过网络平台,从虚拟的感恩之心出发,端正心态。然后现实实践,还社会于一片美好和谐还是指日可待的。
感恩是一种和谐的美。它含蓄亦张扬,简单亦复杂,却平凡而伟大。网络是虚幻的,但其真实的心灵在这里同样能够碰击火花。只要人人相互尊重,共怀感恩之心,相信不久我们的网络就是一个和谐的大家!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