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象与意境的区分与联系
(2011-05-01 09:09:37)
标签:
物象意象境界或意境文化 |
分类: 散文写作技巧 |
意象与意境看似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它们终有不同却又是相互联系的。
关于意象,在《文章之美,尽在意象》中已说了许多,甚至在昨天发表的《意象之本-----物象及与意象的联系》中也有进一步的说明。从这二篇文章中可以概括出:意象主要是指物象染上了渗透作者审美意识和人格情趣的情意。
通过《意象之本-----物象及与意象的联系》中关于物象在不同情境中的论述,如本人关于“云”之系列诗,即可看出同一事物在不同的诗篇中常常可以构成不同的意象。
在《云在哪里》中,云的感觉是“满满的”、“不知那一朵是你”且是郁结的,希望通过风雨交加的洗礼,展开它的笑脸;------最后是渴望再来。
在《心中的云》中,通过云在“峰林”、“山林”、天空中“宫殿”、“小岛”、夜晚中的“影子”、“月光”等各种美妙意象的展示,构造了云在心中的整体境界。它可以是现实中某个具体心爱的人的代表,也可以一切自然可爱的物象的代表。这样的形象是广泛的。
在《坚韧的云》中,也是如此通过变幻无穷的云的展示,将云的各种意象纠结成坚韧。
在《苦难的云》中,也是通过各种意象的展示,努力构造一幅云的苦难的境界。
而以后另写的一篇《浮云》中,却是通过“小舟”、“银河”、“栈道”、“雨滴”成“梯”等的物象的展示,构成了一幅幅的意象,进而形成了整体“浮云”的境界。
这里由于每篇中各种意象的不同及附着在其中的情感指向不同,而导致每篇创设境界(或主题)也就明显的不同。可见意象中的物象与情感的有机结合,可能创设出不同的境界。
名作《雨巷》中有“雨巷、油纸伞、雨、“我”、篱墙、丁香、姑娘”等七种意象,很明显的构作了一幅忧伤哀怨的姑娘的形象。通过展示在雨巷中徘徊的作品以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象征性自己孤苦徘徊的意象。这些意象又共同构成了一种象征性的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既迷惘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怀,并给人一种朦胧而又幽深的美感。
由以上的示例也可以看出,许多的意象在作者情感或主题的指引下,相互联系、牵挂,共同营造出的一个整体的画面就是境界或意境。也可以说,意境是作者借助于多种艺术手法而创造出来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物我同感的一种美好的艺术境界。
因此,意境通常是几个意象构成的画面,有时一句话也可能制作出境界的,这在微型诗中常有见到。当然这种一句话、甚至一二个字词构成的诗如《网》之类,是需要借助想象的翅膀的,否则意象不成立,也就是单纯的白字了。所以,可以说意象是构成意境的具体的细小单位。只要所提供的一个个意象能够交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甚至几个画面,就可以成立意境。如《天净沙·秋思》中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十个物象或个别已经成立的意象,交织在一起就表现出凄凉萧瑟的秋天,营造出游子凄凉孤寂、悲秋思乡的意境。
要展示作品的美感,本人崇尚情景交融的诗与散文。所以在作品中经常会着意构画一些优美的画面,让读者通过形象思维,把握一个个意象,进而掌握所要表达的思想。当然在作品中可能会有明暗二条甚至多条要表达的主题,如《心中的云》可以是表象中的云,也可以是现实中某个叫“云”(甚至同音字的,如“芸”),也可以是祖国。这样的作品才能具有广泛性,为大众接受。
因此,对于意境的挖掘,一般要在一个个具体物象的基础上,通过联想或想象的翅膀,捕捉形象,领略意境。特别是对于附着在物象上的情感之类的词语,往往能够透露出作者的思想情感。只有把握住作者的情感,以此为线索,再结合其展示的物象,往往都能看出些作品的端倪。
当然,对于当前诗作中一些陈列式(也就是纯展示物象)的作品,若是附着在其上的情感不易觉察,甚至组合起来任凭联想都想不出什么境界的作品,本来认为是不可取的。只有似《天净沙·秋思》之类的作品,才是经典。否则不要轻易走这条道路。
后一篇:意象的组合之一---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