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莫衷一辨于“金融服务互联网化”,还是“互联网思维颠覆传统金融业务”的同时,在具体业务内容与商业模式上,主要还是指第三方网络支付、P2P网络债权贷款、天使投资股权众筹、比特币为首的虚拟货币这四个方面。其它三个方面不论是交易规模、业务模式成熟度,都已经刨地三尺,大有正当其时之感。唯独天使投资股权众筹这一领域,我看是干打雷不下雨!
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让众筹粉丝们热乎了一把;2014年深圳一号文件,又让众筹粉丝们亢奋了一把。他们打着灯笼在政府文件中找“互联网金融”“众筹”“股权”这样的字眼,每有发现,微博大号和微信大号们都如同拼倒后宫三千佳丽获得皇上今夜幸宠一样,用荧光笔高亮标出,奔走相告,广为传播。标题党、软文派、营销枪手无不尽其所能,或舔政府屁股,或贴自家标签,或强暴百姓眼球,或曲解文件精神……互联网营销功能在这里被发挥到了极致。“互联网,就是营销与被营销着、强奸与被强奸着、忽悠与被忽悠着”,这话说得可谓入木三分,带上互联网烙印的业务似乎都逃不开这个劫。光鲜亮丽的“众筹”概念,大有在电子商务、社交网络、新媒体、团购、网络营销、穿戴设备之后,正式扛大旗领风骚之势。
有人已经把众筹总结出债权众筹、股权众筹、回报众筹、捐赠众筹四种模式;有人根据行业应用,拆分出科技众筹、出版众筹、电影众筹、教育众筹、金融众筹、足球众筹、尝鲜众筹的各大垂直方向;有人在讨论众筹到底是草根的众筹,还是精英的众筹,投资是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的事;有人发表檄文《众筹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大谈合伙投资这点事;还有人找来世界银行的众筹报告,惊人地发现“中国将会是世界上众筹发展潜力最大的国家”……然而,看来看去,还是没看到各家众筹平台,到底众筹了什么项目,帮创业者融到了多少钱,哪些人实实在在是通过网络把钱洒出去的。他们显示的数字天天在跳,看上去钱跟口水一样贱,就是没有创业者或者投资人出来现身说法。真是乱花渐欲迷人眼,诠释说、解释论,淋淳尽致,江山辈有人才出,愣把“众筹”打阵子。
在我看来,从投资人合伙出钱、拼投项目的众筹并不是一个什么新鲜的玩意,就算加上领投人、跟投人、代持股份、合伙企业,也没有什么特别创新的地方。国家工商注册的企业类型属性中,除了“个人独资企业”外,哪一种企业都是多个人共同出资成立的,都是众筹的!
我们孵化辅导的项目,在线下也有不少是合投完成的。从实践经验来看,做众筹平台,有心思去玩概念,搞营销,倒不如去面对几个现实的问题。
1.借贷看风险,投资看价值。没有天使投资、创业辅导、科技孵化、管理咨询经验的“互联网众筹平台”,如何让创业项目价值提升,如何让投资人挖掘项目价值?P2P网贷平台的竞争,风险评估与管理是他们长期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股权众筹平台长期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我觉得当然是创业孵化与价值挖掘能力。我曾多次指出,“早期投资看亮点、后期投资找问题”,这是很多做VC/PE的投资人做不来天使投资的根本原因,也是习惯于借贷思维的P2P们做不来股权投资的症结所在。那些从来没有借过钱给人的人做网贷平台不靠谱,那些从来没有做过天使投资的人做股权众筹平台,也让人担心。
2.用户体验首先是把线上众筹流程搞平顺。互联网众筹的根本吸引力,是想让投资人与创业者纵然相隔万里,只要有网络就可以做投资。现在看各家众筹平台推出的产品,投资人为了或多或小的一笔投资,比如几万元或者十几万元,都得搭几趟飞机、开几次沟通会、跑几趟银行监管、开几次股东会议事……这么一来,事情就不靠谱了,和众筹平台就是一个信息发布平台,天使投资做的还是不出十公里的生意,就不具有操作性了。既然是“众”筹,就要真的用互联网思维来解决问题,若不是业务流程改造,至少也是用户体验极致化。(这是我对互联网思维的理解)。把众筹各环节整清楚,用户体验就提升了。做网站、做产品,并不是设计icon、贴宣传画、绘layout,就是做了用户体验。
3.没有云,就不是互联网。如果说互联网创业、WEB创业,那是十多年前的事了。云,才是这个时代的特征。云的平等、云的资源聚合、云的架构、云的安全、云的体验,才是当代互联网的特性。而纵观我们各家众筹平台,干的多还是线下做业务,线上过过场。人们期待中的众筹的云,在家筹到款,SOHO做投资,还很遥远。别跟我他们现在做的是“O2O”,概念晕不死人也吓死人。
【作者: @谢宏中
四度创业,知名天使投资人、创业导师,创业津梁总经理,曾获“中国Top50
CIO”、“中国第二届MBA成就奖”。投资孵化了二十多家创业企业,辅导企业超过三百家。微信号:198152
】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