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做的是两岸三地直通车的事

(2012-04-19 16:08:42)
标签:

商业计划书

天使投资

创业咨询

创业津梁

杂谈

分类: 创业与投资

    记得优米创始人王利芬女士在回顾她两年来创业历程的心得时,她反观自己是文化人,搞内容出身,缺少产品和商业意识,经历了不少波折。我读后深有感触,虽然我是全面产品管理的提出者,产品经理负责制的践行人,对产品策划与设计方面不算外行,真到创业时,发现自己的产品观念和设计能力还是远远不够的。尤其是做服务工作,要把服务产品化,更是余力不足。

    创业津梁提供的创业咨询、创业导师团、商业计划书向导等业务都是高知识与高信息含量的服务工作,要把它们产品化,即要明确服务的流程、服务的标准和服务的价格(我谓之产品三要素),可谓走了不少的弯路。就是我们所做的天使投资业务,其实重心也是服务,投资行为只占工作中很少的份量。一项投资业务,投资前与创业者的沟通和研究、投资后对项目的跟进与扶持,才是精力主要花费所在,都是需要服务当头的。

    直到昨天,2012年4月18日,商业计划书直通车上线,我才感觉到一阵莫名的轻松。因为在别人看来,也许认为商业计划书直通车是我们为创业者和投资人提供的一项服务,而在我看来,却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产品,Something can be sold。有报道,乔布斯曾专门写信给杨致远说,互联网应“To sell something not to share something”。我想做任何一个做互联网产品的人都应该好好领会一下这句话。

    众所周知,知名的投资人或投资机构每天都会收到大量的商业计划书,而实际真正能做出投资的项目少之又少。有一些机构和知名人士跟我说,有些商业计划书他们根本就没有看,一个月收到四五千份,哪里看得过来啊。无怪乎,创业者满怀期望所投递的商业计划书常常如石沉大海。

    我做商业计划书直通车就是想来改变一下这样的局面。作为业内首家向投资人内部推荐项目的平台,将会把商业计划书内荐给更多潜在的投资群体,助力创业者快速找到满意的投资人。

     创业者通过创业津梁(http://www.chinastartup.cn) 的创业计划书向导,可以生成高质量的商业计划书,(也可以是创业者已经制作完成的商业计划书),提交到“商业计划书直通车”入口,创业津梁就会有专业的投资经理审查商业计划书的质量和完整性。审查通过的商业计划书,会直接推荐给订阅商业计划书直通车的投资人参考,这些订阅人都是经过创业津梁投资人身份审核的经济实力人士,意欲投资感兴趣的创业企业。对于审查中发现的商业计划书不足之处,创业津梁创业咨询师和投资经理会给出建议并反馈给创业者,帮助其优化和改进。甚至,还可以召集资深的创业导师和投资经理为该项目开展“创业计划炼丹炉”活动,进行商业模式、产品设计的研讨和业务规划,指导创业者完成一份成熟而完整的商业计划书,直到融资成功。

    在我看来,创业津梁做的,就是“两岸三地”的事。所谓“两岸”,一边是创业者,一边是投资人,津(摆渡)梁(桥梁)是也。所谓“三地”,就是创业者商业计划书的发源地、各投资人与机构之间高质量商业计划书互荐集散地、缺乏投资项目来源的精英阶层和经济实力人士寻找投资项目的根据地。凤凰卫视有个节目叫“两岸三地时事直通车”,商业计划书直通车的名称也算由来如此。

    也有创业者问我投不投资,若不投资为何找我,我说我不投了,我这里有很多实力雄厚的隐形投资人,你想不想认识他们?也有投资人问我有好的项目投不投,自己都不投的项目推荐给人是否负责任,我说我不投了,我要保证无论多好的项目都推荐出去,不能自己撇走第一层奶油。

    面对第四创业浪潮,创业者风起云涌,创新的模式和产品层出不穷;而另一面,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投资意识的增强,有大批经济实力人士意欲转型为投资人,却不为创业者所知,我能够安心立命地驾起创业者与这些投资人之间的桥梁,事命足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