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至元代和闐玉獸

标签:
杂谈 |
http://s12/middle/6c901bd3ga1bf5613736b&690
http://s15/middle/6c901bd3ga1bf573beb4e&690
http://s4/middle/6c901bd3ga1bf58aaf5e3&690
http://s1/middle/6c901bd3ga1bf5a2a9340&690
http://s14/middle/6c901bd3ga1bf5be2e7fd&690
http://s8/middle/6c901bd3ga1bf5cdeac27&690
http://s2/middle/6c901bd3ga1bf5dd990b1&690
http://s13/middle/6c901bd3ga1fc20aba43c&690
明清是延續之前古人的技術.又加上固定的砣工具多種種類.發展形成了一種下刀砣玉的固定順序{刀法與刀路}.明清以圓雕獸來說明.就是簡單成形體{明代常見}.講究點的.簡單成形體之後再在形體上多砣一些陰線{清代常見}.以明清獸耳來說講求簡潔立体凸出.也就是說簡單下刀.凸出.中間凹.
尾的頭部.在明清件中常見的也是直接從屁股砣二條陰線形成尾巴.如圖8.這就是簡單.
箭頭所指出的耳朵與尾的頭部.這類的做工比較少見.應該說是繁瑣又不見得好看.
這種繁瑣又費時的做工比較常見於宋代至元代{戰漢高古也常見}.應該這樣說.宋代使用砣具還在研究中發展中.雕刻玉石的師父.是一人一把號各吹各的調.形成刀法與刀路各有不同.或說做工容易形成繁瑣又費時.
到了明清.連民間都已大量使用玉器了.很自然的需要大量生產.才會發展形成了一種下刀砣玉的固定順序{刀法與刀路}.
所以個人認為這件玉獸是宋代至元代.還有一點.這件是雙尾...明清單尾比較常見.
型制斷代不是我的專業.我只能依據我的經驗提出個人見解給各位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