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期的喇叭孔

标签:
文化 |
分类: 古玉雜記 |
http://s6/middle/6c901bd3g919039b57c85&690
http://s16/middle/6c901bd3g91903ab9612f&690
http://s1/middle/6c901bd3g91903ba4e000&690
古代的管鑽與現代鑽器所鑽出來的孔洞.其實都差不多很難分辨.也很難用文字來解說.
就以這1.2圖古代管鑽來說明.一般的管鑽內壁是螺旋紋.也就是說這螺旋紋的細痕是凹陷的.就像陰線一樣.而這1.2圖古代管鑽的類似細痕是凸出的.形成這種凸痕是因古代慢速鑽孔的關係.容易鑽歪.不斷鑽歪搖晃修正的結果.
古代的管鑽工具也是很多種.使用不同的工具硬度就會產生不同的孔洞.就以圖1文化期玉器的喇叭孔來說.會形成這種喇叭孔所使用的工具硬度.基本上不會比玉器本身的硬度硬到那裡.應該說差不多的硬度.所以在管鑽時.雖然能慢慢鑽出孔洞.但工具本身也因耗損而越來越瘦.形成喇叭孔.這種文化期喇叭孔的樣子與現代鑽器的頭尖身寬所鑽出來的喇叭孔樣子不一樣..
文化期的管鑽不是只有喇叭孔.也有使用比玉器硬度還硬的工具來管鑽.那就會形成如圖3的孔洞一樣.大小差不多.
很多人想知道.古代管鑽方式到底有多少種.形成的鑽孔又有多少種樣子.我只能說太多種了.我無法一一說明.打字很累的.http://tw.yimg.com/i/tw/blog/smiley/4.gif我以上所說的.都只是古代管鑽方式之一.
很多人學玉的過程中.只注重型制.而忽略了刀工的重要性.就拿這鑽孔來說.只憑型制如何能斷真假的年代?何況型制很好仿.個人的看法是..先學會斷真假的各種方法.或說是重點.再學型制年代洞孔的差異..先看外皮的玻璃光.包漿感.再看洞孔內壁的解玉砂感老包漿感.以及洞孔內壁的痕紋樣式.這幾樣是判斷老或新的重點.不管是瑪瑙洞孔的樣子.還是其他和闐玉種地方玉種洞孔的樣子.都會是千變萬化的不同..也容易被仿造...只有這幾樣的共同研判就不容易出錯..型制通常是用來判斷年代.真假還是要靠刀工.玉質來判斷會比較正確.所以所謂的綜合判斷.當然是型制.刀工.玉質一起研判.http://tw.yimg.com/i/tw/blog/smiley/4.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