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的地方玉..老提油

标签:
文化 |
分类: 古玉雜記 |
http://s5/middle/6c901bd3g9098a281ecc4&690
http://s16/middle/6c901bd3g9098a424cfdf&690
http://s5/middle/6c901bd3g9098a5b61ff4&690
http://s15/middle/6c901bd3g74dc10bc354e&690
http://s6/middle/6c901bd3g9098a9148ff5&690
http://s6/middle/6c901bd3g9098aa69ea75&690
http://s8/middle/6c901bd3g9098acc3ca37&690
http://s1/middle/6c901bd3g9098ae384a90&690
明清時期是大量生產和闐玉器的時代.所以各位在學習過程中會慢慢的發現到有很多的古玉器是長得一模一樣很類似.這沒什麼好懷疑的.大量生產自然會很類似.明清是和闐玉器自古以來的最高峰時期{現代不計算}.繁榮的背面自然就有仿古的出現.圖中的這四件就是明清時期所大量生產的仿古件.
話說早期港澳拿到台灣來販賣的古玉中.有些是這類明清老提油的仿古件.有時是30...50件的拿出來賣.所以各位別看到我一次拿出四件來.卻懷疑是否現在的http://l.yimg.com/f/i/tw/blog/smiley/4.gif.
應該這樣說.20幾年前大陸是有利用地方玉種去製作仿古也塗上石墨.到現在石墨也會入沁.色澤也類似這四件.但是.陰線.刀路差異很多.我這裡一直強調刀路{下刀的手法}.是因為古代的砣具製玉工具與現代的製玉工具不同.要下一刀來刻出陰線或凹槽.自然會有些許的差異{力道.神韻}{這要自己去領悟http://l.yimg.com/f/i/tw/blog/smiley/9.gif}.還有.古代的製玉工具沒現代的方便.也就是說有局限性.這點很難說清楚.簡單的說.各位看到的這四件是使用何種砣片所砣出來的.或說是使用幾種不同的砣片所砣出來的或鑽凹的.這就是古代的局限.也是古代下刀手法的局限.
這幾件的大凹槽部位.我刻意放大給各位看.是因為凹槽內的樣貌是最難仿的...尤其是圖9凹槽內又有解玉砂的樣貌.又都有包漿的樣貌.是目前無法仿造的.做仿的目前只有一種方式.就是上膠就會很像.但如果是上膠的話.只要熱開水一泡就會看到一層膠質.
我無意鼓勵各位去玩這類的老地方玉.只是東西已經是很明確的老件.各位能否看出各部位的老特徵才重要.http://l.yimg.com/f/i/tw/blog/smiley/3.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