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案例
(2015-11-03 19:17:32)
标签:
教育 |
分类: 课题研究 |
“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案例
一、课题的确定:
二、课题的布置和引导
课前,教师首先介绍有关本次研究活动的基本事项,列举一些有关研究活动的成功案例,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研究活动的兴趣,调动他们对各方面研究的积极性。其次调查引导学生,听取学生的研究方案。确定了4个探究方法。一测量法,二是折叠法,三是根据长方形、正方形的四个角的度数和估计三角形内角和的方法,四剪拼法。要求每组同学根据自己的方法进行研究,剪、拼、画、动手制作实物,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进行活动,每一次的研究汇报要求他们将自己的语言组织得再清晰简练一些,准备向全班同学汇报。老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补充,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三、教学过程。
设计情境,引生探究。
师:同学们,对于三角形,我们已经了解了好多知识,谁能说一说,你都懂得了三角形的哪些知识?(生说,其余学生补充)
师:其实除了三角形的这些知识以外,它还有很多的知识需要我们研究、发现、学习,这节课我们先研究“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板书课题:三角形的内角和)
师:谁能说说什么是三角形的内角和?怎么求三角形的内角和?(生回答)那么,三角形的内角和多少度呢?
成果展示,集体评价。
师:课前,我们研究小组的同学已经对三角形的内角和有了一定的研究,这节课我们就来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好吗。
哪个小组的同学想上前展示:
第一研究小组:(测量法)
研究员1:我们是应用的测量的方法来求的三角形的内容和。为了更好的研究这个问题,我们画了不同的三角形,分别是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及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请同学们看(课件出示研究成果),
研究员2:对于这些三角形,我们分别测量了每个角的度数,度数分别是:
|
∠1度数 |
∠2度数 |
∠3度数 |
发现规律 |
等边三角形 |
60° |
60° |
60° |
180° |
直角三角形 |
50° |
90° |
40° |
180° |
锐角三角形 |
47° |
82° |
51° |
180° |
等腰三角形 |
42° |
69° |
69° |
180° |
钝角三角形 |
39° |
102° |
39° |
180° |
研究员3:我们先测量,又进行了计算,有时内角和计算出来不一样,所以我们发现不了规律,我们就详细的找了一个原因,原来在测量时存在着误差,所以我们每个图形的度数都在测量了三遍的基础上,进行了确定。最后得出了这组数据,从而我们得出结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一生板书)
研究员1:我们的汇报结束了,对于我们的研究,你们有什么建议和意见吗?(生质疑,释疑)
2、师:根据角和边的不同,这个组的同学选取了五个不同的三角形进行了验证,从而得出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测量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它可以通过数据来说明道理,真是不错的方法。
哪个小组的同学还想上前展示你们组的方法?
第二研究小组(剪拼的方法)
研究生1:我们学过的角可以分成锐角、钝角、直角、平角、周角,我们就猜测:这三个角的度数和是否其中的一个角有关呢?我们就用剪拼的方法进行了研究,请同学们看。(课件出示)
为了取得更好的结论,我们也是采用多个三角形进行了剪拼。
如: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我们分别把三角形的三个角剪下来,进行了拼组,结果是(课件出示)。
平角:180度 |
平角:180度 |
平角:180度 |
研究生2:通过剪拼,我们发现,三角形三个角组合成一个平角,是180度,所以我们的结论是: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对于我们的研究,请同学们提出宝贵意见。(生互相评价)
师:刚才同学们讨论的很热烈,同学们能够灵活的运用我们学过的知识,运用转化的数学思想,把新知识转化为旧知来解决,让我们更直观的发现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你们真了不起。还有哪个小组想汇报你们的想法?
第三研究小组:(两种方法,一种是运用长方形正方形四个角度数和来推算三角形的内角和,一种是折叠的方法)
研究员1:我们是第三小组的研究员,我们小组采用了两种方法进行研究。
第一种方法是: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四个角的度数和来推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
研究员2:请同学们看我们的方法。(课件出示)
我们都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所以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四个角的和是360度。我们把长方形连接对角线,分成两个三角形,正方形同样,请同学们看:(生指)
对角线把长方形和正方形分成两个三角形,那么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360度÷2=180度。
研究员3:这是两个很特殊的直角三角形,那么其它的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不是也是180度呢,我们又采用了折一折的方法,请同学们看,生拿出准备好的各种三角形,在实物投影上演示: 把上面的角向下对折,两边的角向里对折,那么,我们看到,这三个角也是一个平角。同学们看,我们这个方法是不是很简便?
研究员1:通过我们这两种方法,我们也得出结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对于我们的研究,同学们还有什么问题吗?
(生评析,解惑)
三、师生共小结:
刚才同学们的汇报,我们实现了知识方法的共享,老师感受到合作力量的伟大。那么同学们举了这么多的例子,我想问个问题:请同学们这两个三角形,(课件出示)
猜一猜,这两个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度吗?这说明了什么?请同学们拿出练习纸做第一题,通过测量求出这两个三角形的内角和。
生活动,集体评价。
师:你得出了一个什么结论?(生发表见解)
师:也就是说,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度。
四、巩固练习。(课件出示)
1、想一想,下列各组角能组成三角形吗?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如果能,请说明是什么三角形。
(1)80°,95°,5°
(3)30°,40°,50°
2、想一想,算一算。
3、判断下面各题的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1)一块三角尺的内角和是180度,用两块完全一样的三角尺拼成一个三角形,这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360度。(
(2)三角形越大,它的内角和就越大。(
(3)一个三角形剪成两个小三角形,每个小三角形的内角和是90°。(
(4)有一个三角形,两个内角分别是95°和
91°。(
(5)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大于锐角三角形的内角和。(
(6)一个三角形中一定不可能有两个钝角。(
五、全课总结:
师:整节课的研究汇报、学习,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我们的合作,运用各种方法验证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继续保持这种动手动脑的好习惯,
四、板书设计:
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教学反思:
本次研究活动完全是以学生为研究学习的主体,数学学习的价值在于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学生的角色从学会转变为会学。在研究活动中学生扮演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以及共同研究者的角色,让学生在自主探究数学问题、研究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的困难中得到了收获和乐趣。而本次活动不仅让学生打破了只学会课本知识的围墙,还让他们以研究者的身份和角度对知识进行更深入的了解,从而将研究的内容进行了升华,让自己得到了进一步的成长。整个研究活动处于完全开放、交流合作的研究性学习模式,而教师对学生的思维也比较少干预,只是力图引导学生能够进入提出猜想、动手操作验证、自主探索规律、归纳总结、知识运用的学习模式,因此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也得以表现和提高,特别是在交流与合作方面,学会了欣赏、赞赏、鼓励同伴,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