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传统文化,是诸子百家,是三教九流。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华夏民族的“本来面目”,是“真情真事”(第七十六回),是我们的精神家园。
《红楼梦》的精神与中国的传统文化息息相关。
《红楼梦》的“大观园”,是“大观念之园”,是“古今人物通考”(第五回),是“大雅”。
研究《红楼梦》,若抛开中国传统文化,只囿于一家一朝,“且去搜奇捡怪”(第七十六回),便庸俗了,与《红楼梦》无涉了。
第三十七回,探春在给贾宝玉的信中有“若蒙棹雪而来,妹则扫花以待”之句。
“棹雪而来”,典出“访戴”(《世说新语-任诞》)。
晋人王徽之,雪夜兴来,乘船访戴逵,却“造门不前而返”。
王徽之“乘兴而来,兴尽而返”,正是贾宝玉“他心里一乐,便生出多少事来……”(第三回)
“扫花以待”,典出“赏花时”(《邯郸记-度世》)。
何仙姑扫花于蓬莱门外,唱了一支《赏花时》,首句是“翠凤毛翎扎帚叉,闲踏天门扫落花。”末句是“洞宾呵,您得了人,可便早些儿回话。若迟呵,错教人留恨碧桃花。”
“可便早些儿回话”,便是探春对贾宝玉答复的期盼。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