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先(990—1078),字子野,乌程(今浙江省吴兴县)人。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进士及第。以秘书丞知吴江县(今江苏省吴江县)。晏殊知永兴军,辟为通判。以尚书都官郎中致仕。晚年往来于杭州、吴兴之间,过着逍遥优游的生活。他还是宋代寿命最长、创作时间最长的词人,享年八十九。其词与柳永齐名,但才力不如柳永,柳词通俗,张词含蓄,韵味悠长。吴曾在《能该斋漫录》中言:“张子野与柳蓍卿齐名,而时以子野不及蓍卿,然子野韵高,是蓍卿所乏处。”现存词集《安陆词》,又名《张子野词》。
由于张先天性风流潇洒,喜欢吟风弄月,绮筵当时,花前月下,留下了许多风流韵事。同时,从这些见诸记载的风流韵事中也可见张先喜爱交友,性格豪放豁达,心思细腻传神,词作颇受时人欢迎。
张先有很多的别名,如“张三中”,“
张三影”。据《古今诗话》云:“有客谓子野曰:‘人皆谓公张三中,即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也。’公曰:‘何不曰之为张三影。’客不晓,公曰:‘云破月来花弄影;娇柔懒起,帘压卷花影;柳径无人,堕风絮无影,此余平生所得意也。’”其中所言的“三中”出之于张先词《行香子》:“江空无畔,凌波何处,月桥边、青柳朱门。断钟残角,又送黄昏。奈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
其中关于“三影”有不同的说法:第一种说法就是上面《古今诗话》所说,赞同第一种说法的还有北宋诗人陈师道《后山诗话》:“尚书郎张先善著词,有云:‘云破月来花弄影’,‘帘压卷花影’,‘堕轻絮无影’。世称诵之,号张三影。”胡仔《苕溪渔隐丛话》也认可此二说。第二种说法出自南宋初年诗人曾慥《高斋诗话》云:“子野尝有诗云:‘浮萍断处见山影。’又长短句云:‘云破月来花弄影。’又云:‘隔墙送过秋千影。’并脍炙人口,世谓张三影。”但是,我翻阅了《安陆词》也没有找到“浮萍断处见山影”这句,原来这句是出自他的诗歌《题西溪无相院》,诗曰:“积水涵虚上下清,几家门静岸痕平。浮萍断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入郭僧寻尘里去,过桥人似鉴中行。已凭暂雨添秋色,莫放修芦碍月生。”第三种说法就是我们常见于文学史上的说法,写景最佳三处为此“云破月来花弄影”,“无数杨花过无影”,“隔墙送过秋千影”,大约后两句是在张先称自己为张三影之后所作。于时代和审美感受的差异,于“三影”的说法就出现了不同,我们现在人多认可第三种说法。
由于,张先善于写影,又得了个“弄影郎中”的名号。据北宋诗人陈正敏《遯斋闲览》云:“张子野郎中,以乐章擅名一时。宋子京尚书奇其才,先往见之,遣将命者,谓曰:‘尚书欲见云破月来花弄影郎中乎?’子野屏后呼曰:‘得非红杏枝头春意闹尚书邪?’遂出,置酒尽欢。盖二人所举,皆其警策也。”
张先和欧阳修慕名已久,初次见面,据《古今诗话》云:“子野尝作《天仙子》词云:‘云破月来花弄影。’士大夫多称之。张初谒见欧公,迎谓曰:‘好云破月来花弄影,恨相见之晚也。’”张先的另一别号“桃杏嫁东风郎中”,即得名于欧阳修,据范公偁《过庭录》记载言:“子野《一从花令》一时盛传,永叔尤爱之,恨未识其人,子野家南地。以故圣都,谒永叔,闻者以通,永叔倒屣迎之曰:‘此乃桃杏嫁东风郎中”。于是两人成为莫逆之交,酒边花下,绮筵当前,吟风弄月。关于这首词,还有一段风流韵事暗含其中,据南宋杨湜《古今词话》记载:“张先,字子野。尝与一老尼私约,其老尼甚严。每卧于池岛中一小阁上,俟夜深人静,其尼潜下梯,俾子野登阁相遇,临别,子野不胜绻绻,遂作此词以述怀。”不知道此事是真是假,我想也不是完全捕风捉影吧,张先天性风流,做出此等韵事,也未未可知。
除此之外,在他的词集中还有很多写给女性的词,如《醉垂鞭》(赠琵琶娘,年十二):“朱粉不须施,花枝小。春偏好。娇妙近胜衣。轻罗红雾垂。琵琶金画凤。双绦重。倦眉低。啄木细声迟。黄蜂花上飞。”《师师令》:“香钿宝珥。拂菱花如水。学妆皆道称时宜,粉色有、天然春意。蜀彩衣长胜未起。纵乱云垂地。
都城池苑夸桃李。问东风何似。不须回扇障清歌,唇一点、小于珠子。正是残英和月坠。寄此情千里。”《谢池春慢》(玉仙观道中逢谢媚卿):“缭墙重院,时闻有、啼莺到。绣被掩馀寒,画幕明新晓。朱槛连空阔,飞絮无多少。径莎平,池水渺。日长风静,花影闲相照。
尘香拂马,逢谢女、城南道。秀艳过施粉,多媚生轻笑。斗色鲜衣薄,碾玉双蝉小。欢难偶,春过了。琵琶流怨,都入相思调。”《惜双双》(溪桥寄意):“城上层楼天边路。残照里、平芜绿树。伤远更惜春暮。有人还在高高处。
断梦归云经日去。无计使、哀弦寄语。相望恨不相遇。倚桥临水谁家住。”这些都是指名道姓的为谁而作,还有许多没有明言为谁而作的词作,数量也不在少数,我就不一一赘述了。
张先的风流,那可是有惊天地之说,亘古未有。张先与苏东坡是好朋友,苏东坡人豪放物忌惮,就开过张先的玩笑。张先诗酒风流,八十多岁高龄的时候,还娶了个十八岁的年轻貌美的小妾。当时苏东坡去拜访张先,向其道贺,和张老谈及此事,张老不以为意,随口赋诗一首云:“我年八十卿十八,卿是红颜我白发。与卿颠倒本同庚,只隔中间一花甲。”苏东坡也是一诙谐之人,随口和诗一首道:“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这里苏东坡暗含调侃意味,或许还有“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味道。张先也不介意,可见张先也是一豁达之人,故而长寿。另据叶梦得《石林诗话》云:“子野能为诗及乐府,至老不衰。居钱塘,苏子瞻作倅,时年已八十余,视听不衰,家犹蓄声妓。子瞻尝赠以诗云:‘诗人老去莺莺在,公子归来燕燕忙。’盖全用张氏故事戏之。”由此可知,张先还是“老夫少妻”开风气者,影响一直波及到现在。
由此可见,张先真配得上“千古风流词人”,从这些风流韵事中,我们可以想见张先词作在当时以及后世的流行情况,词已经成为其生活中的一部分。我想,张先立于宋名家词人之列,也当毫无愧色。
附词八首,如下所示:
《天仙子》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龙头舴艋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
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青门引·春思》
乍暖还轻冷,风雨晚来方定。庭轩寂寞近清明,残花中酒,又是去年病。
楼头画角风吹醒,入夜重门静。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
《朝欢》
声转辘轳闻露井。晓引银瓶牵素绠。西圆人语夜来风,丛英飘坠红成径。宝猊烟未冷。莲台香蜡残痕凝。等身金,谁能得意,买此好光景。
粉落轻妆红玉莹。月枕横钗云坠领。有情无物不双栖,
文禽只合常交颈。昼长欢岂定。争如翻作春宵永。日曈昽,娇柔懒起,帘压卷花影。
《牡丹》(舟中闻双琵琶)
野绿连空,天青垂水,素色溶漾都净。柔柳摇摇,坠轻絮无影。汀洲日落人归,修巾薄袂,撷香拾翠相竞。如争凌波,泊烟渚春暝。
彩绦朱索新整。宿绣屏、画船风定。金凤响双槽,弹出今古幽思谁省。玉盘大小乱珠迸。酒上妆面,花艳媚相并。重听。尽汉妃一曲,江空月静。
《一丛花令》
伤高怀远几时穷。无物似情浓。离愁正引千丝乱,更东陌、飞絮濛濛。嘶骑渐遥,征尘不断,何处认郎踪。
双鸳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桡通。梯横画阁黄昏后,又还是、斜月帘栊。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
《行香子》
舞雪歌云。闲淡妆匀。蓝溪水、深染轻裙。酒香醺脸,粉色生春。更巧谈话,美情性,好精神。
江空无畔,凌波何处,月桥边、青柳朱门。断钟残角,又送黄昏。奈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
《千秋岁》
数声鶗鴃,又报芳菲歇。惜春更选残红折。雨轻风色暴,梅子青时节。永丰柳,无人尽日花飞雪。
莫把幺弦拨,怨极弦能说。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夜过也、东方未白孤灯灭。
【注】投票时,请选择三项哦,因为是“三影”哦!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