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碚水土-何家祠堂
标签:
何家祠堂北碚水土镇市级文物 |
分类: 巴山渝水 |
墙体用上好石料砌筑,石门左右墙体为两幅雕花装饰石墙,上刻一对门神,左边用寿字作窗、右边用福字作窗。门框用一对石象作雀替,门框石枋凸雕一龙头。
祠堂为悬山顶,四柱三开间,面阔13米,进深7米,内空高6米,共有8根48厘米见方、高4.6米的石柱作祠堂的主要承重立柱。祠堂明间内壁正对大门是一壁神龛,此神龛用一块宽4.5米、高约4米、厚约0.5米的巨石整体雕打而成,极为罕见。神盒上雕刻有24幅人物图像和5个摆放先祖神位的方形龛窟。
神龛左右墙上各嵌两块石碑。右边为“开创碑”和“重修碑记”,“开创碑”上落款为“大清乾隆四十一岁次丙申年”,可知何氏宗祠始建于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距今已有230年历史。“重修碑记”被石灰涂抹,无法辨认重修年代。左边为“条程款规”碑,上记何氏家族的族规,另一块碑是何氏先祖遗训,刻字已经模糊。
村里费治云、田绍清两位老人过去是何家的佃户,他们介绍,何氏宗祠以前神龛、朝门和石雕都做有镏金,厅堂内金碧辉煌,气势威严,神龛内摆设有何家的先祖牌位,每年要进行隆重的祭祖仪式。













何氏宗祠解放后分给潘太国一家作住房,厢房分给何家过去的佃户费治云居住。WG中,潘家将祠堂的对联、石雕、神龛、石碑全部用石灰涂抹,乃躲过被铲除的厄运,使何氏宗祠大部分原貌较为完整地保留了下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