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山胜景-涪陵点易洞

(2018-08-29 10:29:52)
标签:

点易洞

北岩

涪陵北山

重庆

程颐

分类: 巴山渝水
      北山点易洞位于涪陵城区长江对岸的北山坪山麓的北岩之下,与著名的白鹤梁水下博物馆遥遥相对。点易洞因我国北宋著名理学家、教育家程颐曾在此地点注《易经》而得名,是“程朱理学”的发祥地,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自宋代以来,多有社会名流前往访古拜谒,现存有历代摩崖题刻多幅,以及当年程颐批注《易经》的点易洞等历史文化遗迹。

北山胜景-涪陵点易洞
   此次前来,正值北岩景区大规模的保护性维修,到处都堆积着建筑材料,现场有些凌乱,但也丝毫没有打消我们的游兴。
北山胜景-涪陵点易洞
    据查,程颐,字正叔,洛阳伊州人,师从北宋理学先驱周敦颐,后成为北宋理学中坚、“程氏理学派”的创始人。学生遍布全国各地,涪陵人谯定是其著名弟子。元佑元年(1086年),程颐被封西京国子监教授,不久任崇政殿说书,后因冒犯了哲宗皇帝,在绍圣四年(1097年)10月被贬为涪州编管。
北山胜景-涪陵点易洞

北山胜景-涪陵点易洞
从点易洞眺望涪陵城区。
北山胜景-涪陵点易洞
   北岩景区至今仍保留了大量的历代碑文题刻,据考证,从宋代以来的摩崖题刻约有二十多幅,是研究涪陵古代历史文化的重要历史资料。
北山胜景-涪陵点易洞
部分题刻受岁月的自然环境的侵蚀,字迹已显得模糊不清。
北山胜景-涪陵点易洞
奔流到海
北山胜景-涪陵点易洞
这是北岩最有名的一副摩崖题刻--黄庭坚手迹-钩深堂
      钩深堂:旧为普净院,原为程颐讲学的地方,北宋著名诗人、书法家黄庭坚将普净院改名为“钩深堂”,并挥毫题字。南宋绍兴五年(1135),涪州牧李瞻在钩深堂内建“程子祠”,塑程颐像祭祀。南宋嘉定十一年(1218),涪州牧范仲武改建白岩书院,内建祭祀程颐、黄庭坚、尹焞、谯定的“四贤楼”,竖有《花蕊夫人宫词碑》、《伊川祠堂碑》、《朱子碑》、《南宋断碑》等。如今遗址尚存,岩壁上黄庭坚秦书“钩深堂”清晰可见。
    “钩深”二字,取自《周易系辞》中“钩深致远”一语,意指此处乃钩深之地,程颐乃钩深之人,其学乃钩深之学,希望一切都向高深方向发展。
北山胜景-涪陵点易洞
这是北山题刻最集中的区域之一
北山胜景-涪陵点易洞
      这这一壁长400米、高20米的摩崖之上,刻有有黄庭坚、朱熹、陆游、王士祯等历代名人书法手迹,摩崖石刻等共计80余幅。
北山胜景-涪陵点易洞
   更为难得的是,在这一段石壁上,还刻有壁塔一座,这还是笔者第一次见到这种浮雕形式的壁塔。壁塔尽管历经岁月侵蚀,仍然古朴厚重,透露着浓浓的历史信息。
北山胜景-涪陵点易洞
壁塔右侧有佛龛一座,中间宝象崖上有佛塔一座、佛龛若干。洞壁上有清代石彦恬所题之“伊洛渊源”四字。端坐,面对长江,佛相庄严。
北山胜景-涪陵点易洞
除了历代文人墨客对北岩多有登临并赋诗挥毫泼墨之外,不少地方官员对北岩多有登临·,并留下了一些难得的书法题刻。这些题刻大多与古代官员
北山胜景-涪陵点易洞
这是北山题刻中比较有名的一幅题刻:“官守当为斯民造福,臣心誓与此水同清。”
这是一副近二百年历史的联语题刻,镌刻于重庆市涪陵区著名文化景点北岩石壁上。作者为清代道光年间涪州知县毛震寿。它像一道神圣的官箴,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官员勤勉尽责、廉洁从政、心系百姓、造福一方。
北山胜景-涪陵点易洞
   毛震寿(1812-1875年),号小梧,江西南昌府丰城县人。由监生报捐入仕,历署四川彭水、新津、丹棱、涪州、梁山知县,绵州、酉阳直隶州知州、嘉定知府、四川成绵龙茂兵备道、川东兵备道、四川按察使、陕西布政使等。为官“清廉有声,奸宄敛迹”颇得士民好评。著有《居易山房随笔》、《县谱》等。与其父辉凤、其子隆辅祖孙三代皆为官作宦,并入祀乡贤祠、崇祀名宦祠。孙子毛庆蕃,为中国最后一个儒家学派“太谷学派”传人,曾任四川綦江、江油等县知县及甘肃布政使、陕甘总督,有“廉能”之誉,人称“毛青天”,是我国第一所国家银行“大清户部银行”的创始人、我国近代兵工业和红十字事业的倡导者。
北山胜景-涪陵点易洞

北山胜景-涪陵点易洞
这是历代遗留下来的题刻遗迹。
北山胜景-涪陵点易洞
由于年代久远,很多摩崖题刻大多风化严重,字迹模糊,剥落。
北山胜景-涪陵点易洞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北岩题刻即被当时的四川省涪陵市列为文物保护单位,如今重庆直辖已二十多年了,景区内居然没有看见一块新的文物保护牌。在网上搜索重庆市文物保护名单,也没有发现北山题刻以及点易洞被文物管理部门收录进重庆市文物保护名录。北山题刻,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希望相关部门引起高度重视,加大保护力度,让这一不可多得的历史文化遗产得以长久的保存和延续下去。
北山胜景-涪陵点易洞
   这是保留至今的流杯池,具体建于何时不可靠,但就其历史价值来说,还是很难得的,毕竟保留下来的已经不多了。流杯池古时叫“曲池”,“曲水流觞”是古时候文人雅士聚会时饮酒作乐的地方,众人围坐于曲池周围,曲池中注水缓流,又将盛有美酒的酒杯置于曲池之中,酒杯随着池中流水缓缓流动,当酒杯流到谁的面前停下,酒就该谁喝,或吟诗一首,是古时文人比较流行的一种娱乐方式。
北山胜景-涪陵点易洞
涪陵北岩,不但人文气息浓郁,且景区内古木森森,叠岩飞瀑。畅游其间,近可观北岩滴翠,怀古探幽;远可观大江东去,涪城新貌。
北山胜景-涪陵点易洞

北山胜景-涪陵点易洞
从这里上去就是北岩的核心--点易洞。
北山胜景-涪陵点易洞
这就是北山名胜-点易洞。
北山胜景-涪陵点易洞
涪陵北岩点易洞全貌
   据查:点易洞为一人工开凿的石洞,背岩面江,系石砂岩上人工凿成的石洞,高4米,深2.2米,宽3.8米。洞门额上镌刻着“点易洞”3个楷书大字,洞中原有石凳、石几。
北山胜景-涪陵点易洞
  酷暑炎夏程颐常来此地闲居,点注《易经》。南宋嘉定元年(1208年),涪州牧范仲武命名为“点易洞”,并竖程颐塑像,撰写对联一副云“洛水溯渊源,诚意正心,一代宗师推北宋;涪江流薮泽,承先启后,千秋俎豆换西川”。清代诗人、书法家石彦概括此联为“伊洛渊源”,并刻于壁上。
北山胜景-涪陵点易洞
点易洞洞中今塑有程颐全身塑像一座。
     程颐(1033—1107年),字正叔,洛阳(今河南伊川县)人。年十八,游太学,以《颜子所好何学论》名震当时,得授学职。少时曾与其兄程颢学《易》于周敦颐,后同为北宋理学中坚、“程朱理学派”的创始人,并称“二程”。程颐“力学好古,动尊礼法”,“用敬函养”,“格物穷理”,创造了一种以“理”为本的哲学体系。他讲学达30余年,影响很大,因此,他的学派当时被称为“洛学”,一时学者风从。涪陵学者谯定本学《易》有师,“闻则洁衣往见,造诣深至,浩然而归”。杨时四十,调官不赴,自甘隆冬待立帐下,门外积雪三尺也不擅自离去,“程门立雪”的故事脍炙人口。据统计,他有著名弟子87人,分布全国各地。程颐“安贫守节,年逾五十,不求仕进”。元佑元年(1086年),由司马光、吕公著疏荐,召为西京国子监教授,不久升为崇政殿说书。程颐在政治上偏保守,反对王安石变法。时值神宗驾崩,哲宗继位,高太后垂帘听政,排斥新党而用旧党。元佑八年(1093年),哲宗亲政,复行新法。因程颐过拘礼法,冒犯了哲宗,说他“妄自尊大,在经筵多不逊,”加上胡宗愈、孔文种、林希等人又极论他“与司马光同恶相济”,绍圣四年(1097年)十月罢官,贬为涪州(今涪陵)编管。
北山胜景-涪陵点易洞
点易洞旁的石壁上刻有“涪陵名胜”四个大字,正对涪陵城区。
    据考证,程颐到涪,得门徒谯定(涪州人)的帮助,在北岩“普净院”避堂与门人弟子讲学,竟毫无忧色。时黄山谷早已由神宗实录检讨官、著作佑郎贬为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由黔州(今彭水)来其弟黄叔向(时任涪陵县尉)处,常与程颐相会于北山,深感其治学严毅精深,遂为其讲学地题名为“钩深堂”(山谷在涪10余月,于元符元年六月抵戒州)。程颐在涪,身穷而道逾通,讲学之余,在普净院内潜心注《易》,将生平钻研所得,写成《程子易传》一书,于元符二年(1099年)正月成稿,全书共4卷。这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理学著作之一。元符庚辰(1100年)哲宗卒,徽宗赵佶即位,四月辛亥,大赦天下。程颐复宣德郎离涪顺江东下,还归洛阳。
北山胜景-涪陵点易洞
程颐死后,其学说由再传弟子(谯定传胡宪、刘勉之、胡、刘传朱熹)——南宋大学者朱熹所继承和发展,形成南宋以后封建王朝在思想上长期保持统治地位的“程朱理学”。这个学说也曾流行于日本的德川时代(1542——1616年)。因此,程颐便成了“程朱理学”的鼻祖之一(另一个程颢)。程朱讲“去人欲,存天理”,为名教纲常辩护,深得封建统治者赞赏,地方官吏更是顶礼膜拜。绍兴五年(1135),涪州太宁赡建“伊川先生祠堂”于普净院之上。嘉定元年(1208年),州牧范仲武又添塑程颐像供祀,并建致远、碧云二亭;丁丑(1217年)又请建为北岩书院、复有“四贤楼、三畏斋、三仙楼”的兴建。其后学者名流,频来瞻吊,感慨之余,题咏岩壁,历经宋、元、明、清四代经营,使北岩书院成了涪陵第一名胜,而点易洞又是其中最著名的古迹之一。
北山胜景-涪陵点易洞
   自南宋起,历代文人、学者过往涪州都会在此饮酒、写诗题刻。北岩石刻至今还保留着黄庭坚、朱熹、陆游、王士祯等历史名人的书法手记。涪陵历代官吏也以点易洞为基础加以修缮和扩建,至清代已形成点易洞、钩深堂、致远亭、碧云亭、四贤亭、三仙楼、三味斋、北岩题刻等众多景点,成为涪陵一大名胜。
北山胜景-涪陵点易洞
从点易洞远眺对岸涪陵城区,远处为乌江和长江的交汇处
北山胜景-涪陵点易洞
涪陵城区全貌
北山胜景-涪陵点易洞
点易洞地理位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