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黔古道-江津高歇至巴南百节

标签:
高歇川黔古道古驿道同福场 |
分类: 行走日记 |

徒步起点,江津区杜市镇刘家店,原为川黔古道上的一个幺店子。

建于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川黔公路,前方岔路口进入高歇。

前往高歇场途中,路边具有时代痕迹的标语。

前往高歇场途中,路边具有时代痕迹的标语。

前往高歇途中。

临近高歇场

这处小院是江津区杜市镇永隆村村委会所在地。据考证,高歇铺早期场镇的名字就叫永隆场,清代后期才改名为高歇,永隆村这处地名也算是对高歇场历史的一种延续和纪念吧。

永隆村旁边的一处老民居,据说屋前的大路是原来的川黔古道。

同志们在考察当年的驿道走向。

高歇铺新街。

高歇铺新街。

高歇老街



位于江津高歇场口外的川黔古道上的“皮蛋桥”
为何这样命名?据考证,过去这里的路旁曾有一块青黑色的石头,又大又圆,就像皮蛋。“皮蛋桥”因此得名。说是桥,其实就是一块石板铺在一个小水沟之上,注意上图,作者本人脚下前方约1-2米的位子,地下那块石板就是皮蛋桥。

之所以叫这块条石为桥,是因为这里刚好有山溪流过,势头急猛。每逢夏天,山洪暴涨,这块条石就成为山涧上唯一的通路。据镇上的老人说,有一年山洪特别大,冲下来的一瞬间,就卷走了好几个正在过桥的‘背二哥’!以前村民们还为此曾经专门在桥头立了一块石碑,提醒过往的运盐人注意安全。


皮蛋桥下,新建的渝黔高铁通车在即。

100多年前,一个来回近一月的渝黔两地,如今进入高铁时代,单面行程最多两个小时即可搞定。


新路线的距离更短,但这也意味着更多的艰辛。“单单在主城境内,‘背二哥’和马帮们就要翻越三座大山,至綦江后又要翻四座大山才能进入贵州。

当年的古驿道

当年的古驿道

当年的古驿道

当年的古驿道

当年的古驿道


当年的古驿道

一路上柑桔飘香,口福不浅


古道边的一处山区民居

废弃的学校


古道上的小石桥



曾经繁忙的驿道,如今人迹罕至。

感谢给我们带路的大哥,在这里分路,继续沿老路前进。

路过的一处大院,貌似无人。

步履匆匆的渝水同志。



据说这个地方也叫黄桷垭。

据说这个地方也叫黄桷垭。这里属江津区珞璜镇管辖。
前一篇:抗战遗迹-渝北兴隆杜家冶炼厂旧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