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才生锡兹洞背后的故事

标签:
三才生天府煤矿黄锡兹卢作孚北碚 |
分类: 岁月如歌 |


代家沟通往三才生的公路

黄锡兹当年从上海购置的轮船。

三才生寺庙

当年三才生煤矿的残存建筑

三才生煤矿的残存建筑


已经关停的三才生煤矿


锡兹洞矿井入口,三才生煤矿关停后,井口已封闭。

锡兹洞

由于三才生煤矿和天府煤矿,均为二叠纪煤层,属同一矿脉,原为一个整体的矿区,仅仅在矿权上被分为两个煤矿。当时,由于天府开采规模较大,时间也比较长,至1933年,天府矿区的上山煤已基本采掘殆尽,而三才生的上山煤还储量比较丰富,以日产500吨记,三才生的上山煤还可以开采70年左右。三才生丰富的储量自然引起了天府煤矿董事长卢作孚的注意,于是天府通过越界取煤,控制北川铁路等手法一步步进逼,使三才生煤矿逐渐陷入困难的境地,以达到和三才生合并的目的。

三才生锡兹洞旧照

位于三才生煤矿锡兹洞背后山坡上的碉楼,是当年的护矿设施。

被灌木杂草覆盖的三才生碉楼

残存的三才生碉楼是那段历史的见证

三才生煤矿曾打算自建代黄铁路(代家沟至东阳黄桷树),由于卢作孚的干预,最后不了了之。为摆脱天府的打压,抗战期间三才生和孔祥熙的中国兴业合作,改组成立三才生煤矿公司。事实证明,投靠官僚资本的三才生也并未因此摆脱困难的境地。官僚资本的压榨,再加上其后修筑代黄铁路的入不敷出,早已把三才生煤矿压得喘不过气来,到抗战结束时,三才生已是奄奄一息,靠出卖存煤勉强维持。


碉楼上的射击孔仍然历历在目

残存的三才生煤矿碉楼,是那一段历史的最后见证。

笔者和重庆市文保志愿者在三才生碉楼留影。
前一篇:抗战时期军令部中央军需学校旧址
后一篇:陪都抗战遗迹-交通部邮政总局旧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