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抗战时期的陪都黑室旧址(2016.11)

标签:
黑室黄桷垭山本五十六军统军技室池步洲 |
分类: 岁月如歌 |

听朋友这么一讲,当即激发起大家浓厚的兴趣,带着对中国黑室的神秘和好奇,大家决定前往一探究竟。这是南山黄桷垭,重庆市中药研究所,抗战时期中国黑室曾设于此。



据介绍,这一片挂着“中央工业实验所旧址”的老房子就是当年中国黑室的旧址。

据资料,抗战时期中国黑室的行政和破译机构即秘密设置于此。而对面两公里外一处名为人头山的山顶,则是其密码监听处。

据考证,历史上真实存在的黑室的名字应该就是,负责对日军密电的监听、破译等,抗战爆发后在黄桷垭建立。军技室约400—500人,下设6个小组,各组分工为:第一、二、三组负责破译日本密电码,第四组负责收报,第五组负责总务,第六组负责破译中文密电码。其中,四组的人员最多。军技室设在南岸黄桷桠刘家花园内。为方便侦查,第四组设在刘家花园对面的高山上,即人头山。当时侦听组拦截的密电码,主要通过骑马送到刘家花园即今中药研究院位置破译。

抗战时期,著名的密电破译专家池步洲曾在此破译大量的日本密电。

1941年12月3日,池步洲通过破译截获一份日本外务省致驻美大使野村的特级密电,确定4天后日军将偷袭珍珠港美军基地。随后,他又破获日本海军大将山本五十六出巡日程电报。美军据此派出16架战斗机拦截,击毙山本五十六。


在中药研究所的对面的人头山上,还保留着当年监听日本密电码的地道,天线等抗战遗迹。.这些残存的文物遗址是中国人民同仇敌忾,抗战到底的精神象征,也是抗战大后方一把挥舞在日本帝国主义头上看不见的利剑。
前一篇:合川三汇-老街印象
后一篇:盘溪石虎和石门渡口忠孝题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