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水土车渡的最后印象

(2016-10-07 20:44:43)
标签:

三土车渡

车渡

水土

三圣

嘉陵江

分类: 岁月如歌
      重庆两江环绕,自古出门离不开过河过水,故沿江渡口众多。进入公路时代,在八十年代以前,架桥技术远没有今天这样发达,嘉陵江和长江上众多的汽车轮渡是沟通两江两岸物资,人员往来的重要交通工具,据资料显示,重庆主城区最多时拥有车渡线15条,高峰期间一条车渡线一天就要运送1500辆汽车过江。重庆城特殊两江三岸地形孕育了车渡这一特殊的交通工具,车渡同时也为重庆交通的发展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进入八十年代中期以后,重庆交通发展迅猛,城区的架桥速度明显加快,一座座跨江大桥飞越长江,嘉陵江,山城天堑逐渐变成坦途。由此而来的是,一条条轮渡,车渡完成
最终的历史使命,成为山城交通发展的永远回忆。目前,重庆主城区的汽车轮渡基本退出历史舞台,位于北碚嘉陵江上的水土和三圣之间的三土车渡是重庆城区最后的车渡线,然而随着嘉陵江水土大桥的即将动工,在未来的几年里,这条最后的车渡也将成为历史,伴随着水土车渡的消失,届时重庆的车渡历史将划上最后的句号。
水土车渡的最后印象
水土码头,也叫土坨码头,是古镇水土的历史源头,见证了水土古镇的兴衰。
水土车渡的最后印象

水土车渡的最后印象
码头管理站,港监大楼,沧桑的老建筑几十年来一直挺立在码头之上,见证了水土码头多少风雨往事。
水土车渡的最后印象
如今,水土车渡仍在运作,但三圣水土车渡和其余停用的车渡渡口都将作为战备公路渡口保留下来。
水土车渡的最后印象
水土车渡全貌,对面是北碚区三圣
1960年,衔接北碚施家梁与水土镇的三圣水土车渡正式运营。
水土车渡的最后印象
三土车渡从1960年开行至今已有56年历史了。虽然每天依靠渡轮过江的车辆并不多,但除了洪水期,它仍然一天不停地来回于这片江面之上,为两岸交通往来作最后的奉献。
水土车渡的最后印象

水土车渡的最后印象
2011年7月,附近的绕城高速大桥通车,往返北碚区水土镇和施家梁镇最便捷的通道不再是几十年来的车渡。能轻松装载12辆大货车的甲板现在变得空空荡荡,曾经两艘渡船每天“装满就发船”的忙碌,变成了如今单艘渡船每天一小时一班次,依然很难满载。
水土车渡的最后印象
目前执行三土车渡线运输任务的拖轮是重庆公路103号轮,以及它拖挂的公路4号车驳。拖轮长25米,宽5.4米,而车驳长50余米,宽十余米,可以同时停下三排东风卡车。据了解公路103号为上世纪80年代制造的拖轮,在两江上已经安全运行了30多年,为重庆公路交通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
水土车渡的最后印象
我曾在九十年代初期从北碚前往两路途中第一次经过水土车渡,当时为了赶时间(轮渡半小时一班),是在三圣码头请一位正在等船过江的司机师傅带我和一位朋友坐车渡过去的。那时的车渡远比现在繁忙,等船过江的车辆在码头上排成了长龙,车渡不停的来回运送汽车过江,码头上车辆川流不息,不是今天码头的冷清可以比的。岁月如梭,不过二十余年,城市交通面貌已是天翻地覆,站在码头抚今追昔,不禁感概万千。
水土车渡的最后印象

水土车渡的最后印象
2011年7月,附近的绕城高速大桥通车,往返北碚区水土镇和施家梁镇最便捷的通道不再是几十年来的车渡。能轻松装载12辆大货车的甲板现在变得空空荡荡,曾经两艘渡船每天“装满就发船”的忙碌,变成了如今单艘渡船每天一小时一班次,依然很难满载。
水土车渡的最后印象

水土车渡的最后印象

水土车渡的最后印象
车渡由水土码头驶向对岸的三圣码头。
水土车渡的最后印象
三土车渡线,最高峰曾经年输送过江车辆八万辆次,是名副其实的活动的桥梁。
水土车渡的最后印象
2011年7月,附近的绕城高速大桥通车,往返北碚区水土镇和施家梁镇最便捷的通道不再是几十年来的车渡。能轻松装载12辆大货车的甲板现在变得空空荡荡,曾经两艘渡船每天“装满就发船”的忙碌,变成了如今单艘渡船每天一小时一班次,依然很难满载。
水土车渡的最后印象

水土车渡的最后印象
在车渡的旁边是水土轮渡客运码头,随着水土大桥的动工,这个古老的渡口也将完成历史使命,最终划上句号。
水土车渡的最后印象
水土轮渡的最后影像。
附:重庆城曾经的车渡线
资料来源:
http://cqcbepaper.cqnews.net/cqcb/html/2014-12/10/content_1800880.htm
  
水土车渡的最后印象
水土车渡位置图

储奇门海棠溪车渡

1935年,为衔接川黔公路与重庆市中心的交通运输正式建造并投用,成为长江重庆段首个汽车渡口。

1980年,长江公路大桥建成,储奇门海棠溪车渡停运。

娄溪沟车渡码头

1937年,为防备日本军机对重庆交通运输道路的大轰炸,国民政府又在川黔公路的七公里处修建了娄溪沟车渡码头。

石门车渡

1941年,为衔接沙磁路与成渝公路,石门车渡正式运营。这是解放前重庆城修建的第三个车渡,位于沙坪坝与江北盘溪的嘉陵江上。

1966年,嘉陵江大桥通车,位于桥下的石门车渡一度撤除,后在市民的强烈呼吁中才恢复运营。

李家沱九龙坡车渡

1954年,正式运营,成为川黔公路上的重要渡口。

1997年,李家沱大桥建成通车,李家沱九龙坡渡口停运。

三圣水土车渡

1960年,衔接北碚施家梁与水土镇的三圣水土车渡正式运营。

如今,除三圣水土车渡仍作为公益性交通渡运外,其余渡口均作为战备公路渡口保留下来。

北碚黄桷树渡口

1969年,北碚朝阳吊桥通车,北碚黄桷树渡口停运。

菜园坝铜元局车渡

1969年,为了满足苏家坝油库及南岸水泥厂与军工企业的建设需要,菜园坝铜元局车渡正式开渡。

1980年,长江公路大桥建成,菜园坝铜元局车渡停运。

鱼洞吊二嘴车渡

1971年,茄子溪火车站顺应工矿企业的发展,运量激增。鱼洞吊二嘴车渡正式开始营运。

2008年,鱼洞长江大桥建成通车,鱼洞吊二嘴渡口停运。

重庆,一座多山的城市,“上有万仞山,下有千丈水”。

1980年7月,重庆主城长江上第一座跨江公路大桥——重庆长江大桥正式通车。从此以后,一座座跨江大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在跨江大桥未修之前,江两边的民生物资、军用战备的运输所需,孕育了“车渡”这一极富特色的交通工具,被重庆人亲切地称作:活的桥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