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初探龙王洞

(2016-09-03 23:05:06)
标签:

龙王洞

北碚复兴

江合煤矿

龙王洞老街

分类: 巴山渝水

   龙王村, 又名龙王洞,位于北碚去复兴镇至三圣镇之间,行政上属北碚区复兴镇管辖,位于华蓥山支脉龙王洞山的小山沟里,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小山村。
     时值三月,草长莺飞,山花烂漫,重庆老街历史文化总群一行30多人
追寻着历史的脚步,来到这个幽静的小山村,搜寻它曾经远去的历史痕迹。
初探龙王洞
龙王村路口的龙泉小学,一所典型的山村小学。这个场景让我想起小学课文中描述山村小学的片段:”山沟里传来 琅琅的读书声,我们的生活多么幸福,村里的孩子,都去上学“。遗憾的是今天是星期天,没有学生上课,不然领略一下书中描述的场景感觉一定 不错。
初探龙王洞
前往龙王村路上,一座有故事的石桥。这座石桥距今已百年以上,位于旧时通往龙王洞的大路上,听当地人说,旧时以桥下溪流为界,右边村风水似乎不错,年年平安无事,五谷丰登;而溪流左边村似乎风水不稳,不是经常被水淹,就是这样那样的折腾。后来请了一位道师来查看,发现是水中有恶龙作祟,于是道师提议应该建一座桥,镇住这条恶龙。说来也怪,自从建了这座石桥以后,左边村从此变得太平无事。当然,传说仅仅是传说, 不尽以为信。不过,这座石桥位于进出龙王村的大路之上,在交通不发达的年代,龙王洞的挑煤工没少从这座桥上经过,石桥上浸满煤工的汗水和脚印。
初探龙王洞

初探龙王洞
桥下的圆木看样子也有些年头了,不知是不是建桥时就有的?桥下放置圆木还是第一次看到,不知道起何作用?
初探龙王洞
前方就是龙王洞山,龙王村就在前面的山沟沟里。旧时,江合煤矿优质的龙煤产于此,龙王村因此而逐渐形成一个繁华的小场镇。
初探龙王洞
进山路口边的防火警示碑。
初探龙王洞
龙王洞的近代历史,和江合煤矿的历史是紧紧相关的。
初探龙王洞
从龙王洞山上流下来的清清山泉,千百年滋润和养育着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山民。
查历史资料:嘉陵江小三峡地区富含煤炭资源,而江合煤矿所处的龙王洞地区正是位于这一区域之内,其开采历史长达200年以上。
初探龙王洞
小分队向着龙王洞进发
历史上龙王洞地区煤层多露头煤,煤层埋藏较浅,利于开采,故自清朝中期开始即有开始小规模的开采。
初探龙王洞
山沟里的民居,坚守着一份执着,也享受着一份城市里几近奢望的恬静。
初探龙王洞
山里生活虽然俭朴,却也恬淡,惬意。
初探龙王洞
以前,从这里就开始进入龙王洞的老街,街口的黄桷树依然,但老街正在快速成为历史。
初探龙王洞
古老的黄桷树是龙王洞沧桑历史的见证。
初探龙王洞
古老的黄桷树是龙王洞沧桑历史的见证。
初探龙王洞
山沟里的农家小院,感觉是不是有点像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
初探龙王洞
这是龙王洞废弃的纸厂厂房。据了解,这是当年供销社的造纸厂,是正儿八经的国有企业,铁饭碗。
初探龙王洞
纸厂近拍,据了解,这个纸厂上世纪7-80年代还在生产.厂房里还有废弃的造纸设备。龙王洞一带竹林分布较广,为造纸的优质原材料,当年龙王洞纸厂生产的纸张供不应求。
初探龙王洞
据查:龙王洞,位于北碚区复兴镇东北5公里处,地处龙王山山麓,属低山区。原属四川省重庆市江北县,重庆恢复直辖市后划归北碚区行政管辖,2010年列入两江新区规划范围。
初探龙王洞
重庆老街历史文化群在沿途考察
初探龙王洞
这里曾经是繁华的集市,照片右手边的老房子是原来的龙王供销社。
    龙王洞老街解放后曾是龙王乡驻地,30年代龙王洞煤厂(后来的伯熙煤矿)的优质煤远近闻名,蜀江铁厂和龙王洞纸厂不愁销路,以致商贸一片繁荣,集市红红火火,赶集者熙熙攘攘。龙王洞老街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的鼎盛时期,有造纸厂、篾业社、水车挂面、麻糖坊、煤厂、供销社、裁缝铺、豆花馆、春来茶馆等商业设施,逢 一四七赶场。而今,只剩下老街口落寞的黄桷树,还在无声的向往来稀疏的路人述说着昨天的繁华。
初探龙王洞
曾经的龙王乡供销合作社,而今是冉大爷居住的房屋,时过境迁,已看不出历史的痕迹,一切归于平淡。
初探龙王洞
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跃进桥,沿着这条大路,一直可以通到渝北的白云,木耳,兴隆等地。
初探龙王洞
据介绍,该石拱桥是原来老街赶集时的禽蛋市场,桥上聚集着家禽和禽蛋类农副产品的交易人群。
初探龙王洞
斑驳的石拱桥记录着岁月的沧桑,历史的变迁和一条老街并不远去的故事。
初探龙王洞
从龙王洞山上流下来的清泉,穿过老街的石桥,又沿着老街的边缘,流出大山,流向山外的大江大河。千百年来它无怨无悔地滋润着这一方勤劳的人民,更浓墨重彩的在重庆近代工业史上写下了不平凡的一笔。从清朝中期开始,龙王洞山的山民们即发现并开始开采原煤,到清朝末年,龙王洞已经形成五窑六厂的煤炭开采规模。因其煤炭质量较高,发热快,热量大,是川江航运的首选,有龙煤之称,重庆近代第一个中外合资企业“华英煤铁公司”即诞生于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煤炭开采带动了当年龙王洞老街的发展。
初探龙王洞
龙王洞碉楼是当年老街鼎盛时期的最后遗迹。
      据现在碉楼的所有者冉大爷介绍,这座碉楼原为龙王洞地区一曹姓大户所建。
40年代,龙王洞有一位经营开采和商贸的曹姓资本家,某日独自归家差点遭遇山匪绑架,侥幸脱逃,曹老板惊魂未定,立马请人在老街山腰设计并修建了这座高三层的石碉楼,冉大爷说,此楼设计巧妙,地道可东西南北通往大兴厂、甘窑洞、大花窑子和白云,不知所讲是否属实,看来也许永远是个历史的悬案了。
初探龙王洞

初探龙王洞
碉楼大门之上的精美雕刻。
初探龙王洞
尽管时间过去快100年了,但碉楼的主体建筑依然坚固。
初探龙王洞
碉楼后侧
初探龙王洞
碉楼的主人冉大爷已经八十岁了,但身手依然利索,为了让文保志愿者一探碉楼内部,亲自搭楼梯爬上两层高的碉楼,带领志愿者进入碉楼。
初探龙王洞
碉楼顶部内的情况,碉楼顶部地板及周围墙壁全部用跳石砌成,十分坚固,确实易守难攻。让我不解的是很多碉楼内部地板都是木板铺成,而龙王洞碉楼却是用条石铺就,除非完整的条石铺设,不然如何生根,架设确实是个难题,不得不为前人的智慧暗暗称奇。
初探龙王洞
冉大爷介绍碉楼的情况和历史,据冉大爷讲,曾有人出资三十万收买这栋碉楼,但冉大爷坚决不卖,他说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不能轻易卖给别人。
初探龙王洞
从碉楼俯瞰龙王洞老街,曾经繁华的老街如今仅剩下几栋残垣断壁,时间并不久远,老街却正在加速消失,此情此景却足以让人唏嘘。
初探龙王洞
在碉楼的旁边,有一栋中西合璧的老建筑,尽管历经岁月沧桑,残垣断壁间依然显得与周围的建筑迥然不同,其西洋式的表示着这里曾经有故事。
初探龙王洞
据查,轮船进入川江第一人,英国冒险家立德乐曾于清末时期进入龙王洞地区,资料显示立德乐曾用非法手段攫取龙王洞地区50年的煤铁开采权和路权。在原江北县志中曾介绍立德乐在龙王洞建有居住和办公用的别墅。
初探龙王洞
眼前这栋造型独特的房屋是否也和立德乐有关呢?据了解这栋房屋冉大爷出生时就有了,其来历,他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该房屋历史值得考究。
初探龙王洞

初探龙王洞
冉大爷今年80有余,精神矍铄,坐在碉楼前讲起龙王洞过去的故事不急不慢,娓娓道来。在和大家的交谈中,老人家偶尔也会陷入深思,仿佛是在追忆曾经逝去的时光。
初探龙王洞

初探龙王洞
 曾经的龙王乡小学,大山里曾经的上课铃声,还有那朗朗的读书声,都已成为远去的回忆。如今,这里只留下这么个高大的朝门,以及部分残垣断壁,此情此景,让人不禁感慨万千。
初探龙王洞
老街群的群友们在冉大爷的院坝前休息。
初探龙王洞
继续前进
初探龙王洞

初探龙王洞
龙王洞老街残存的房屋。
初探龙王洞
龙王洞路边废弃的小煤窑。龙王洞老街因煤而生,解放前一直到解放后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这里都曾经是这一片区域的商业活动中心,解放前由于这一代煤窑较多,龙王洞街上的酒馆,饭馆甚至营业到深夜。
初探龙王洞
曾经的的龙王供销社,这一片集中着修鞋铺,诊所,裁缝铺,饭馆等商业设施,是龙王场商业机构比较集中的地方。如今这里只剩下一片残垣断壁,只有墙上依稀可辨的标语口号--“发展经济,保证供给”,还在默默的向匆匆的路人述说着一段并不曾远去的故事。
初探龙王洞
老街废弃的门市,这个门市里面有炉灶,里面空间也不小,看起有点像个饭馆之类的。
初探龙王洞
龙王洞老街
初探龙王洞
这是江北煤矿的风机房
初探龙王洞

初探龙王洞
据说这里去年还在运转,今年随着江北煤矿的关停,这里逐渐沉寂下来,成为龙王洞工业时代的遗迹。
初探龙王洞
龙王洞通往白云古道上的老桥
初探龙王洞

初探龙王洞
沿着这条山路,可以一直通到渝北的白云,木耳等地。龙王洞之行到此为止,然而,龙王洞老街的故事,就像这脚下的山路,曲折蜿蜒,很长很长,仿佛通到了那白云的深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