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洛碛(余家院子)到张关

标签:
余家大院洛碛镇张关水上漂豆花 |
分类: 巴山渝水 |
洛碛地名考证:洛碛,顾名思义,是“水”和“石”的总称,地处长江上游区域,江滨北侧有数万平米的鹅卵石大坝,隔江与巴南区麻柳嘴相望,逆水约60公里是重庆,顺江而下约30公里是古城长寿。洛碛镇古时为枳县治所,明末清初湖广移民来此视为乐土,又因江滨有沙石积成碛宝坝两个,取名乐碛。南宋绍兴十四年,由洛碛出去的状元冯时行因在万州被罢官削职,一气之下将原籍“乐碛”改为“落碛”,后演变为洛碛。清乾隆时,洛碛置镇沿袭至今。
洛碛依山傍水,是长江边上著名的水码头,古往今来、兴旺繁荣。鲜香嫩脆的四川榨菜,属清嘉庆年间洛碛僧人海螺首创。在民国时期,洛碛最高年产榨菜10万坛(每坛50-60公斤),产品远销上海和南洋。依托港口和航运,洛碛场镇逐步扩张,到1949年,洛碛街道有6条1940米,建筑面积67084平方米。建有九宫八庙,十个祠堂管所,与当时丰都“鬼城”齐名。在重庆作为陪都时期,除设有江北县立乐碛国民中心小学外,先后有国立女子师范学校、适商职业学校、互惠中学初中班从南京迁入洛碛。1947年,江北县立女子中学校也迁至洛碛。建国前,洛碛在江北县各场镇经济社会发展中,堪称首屈一指。
原江北县(今渝北区)境内的大型国企西南合成制药厂大门,据该厂职工介绍,该厂下个月即将进入破产程序,一个几千人的国企走到破产的边缘,多少令人唏嘘,同为国企职工,心中感到别有一番滋味。
西南合成制药厂职工医院。
渝北区文物保护单位余家院子,整个建筑目前已被保护性封闭,围墙的墙上挂着文保部门的文物简介,以及文物保护宣传标语。
洛碛余家院子,位于洛碛原老街场镇之上。
余家院子始建于清朝晚期,为当时洛碛镇余氏家族民居,解放后为江北县洛碛区公所办公所在地。
原建筑规模宏大,为一四合院建筑,由大门,抱厅,正厅,厢房,后院等建筑组成,呈中轴线对称排列,目前整个建筑仅正厅和后院保留。
余家大院 是典型的明清建筑,造型古朴,木雕精美,是渝北民居的代表作之一,具有很高的社会经济历史研究价值。
余家大院后院部分,围墙较高,内部情况不明。
余家大院大门。
原洛碛老街,如今已成废墟。
余家大院远眺
西南合成制药厂废弃的厂区建筑。
洛碛老城区药川路,因此段公路分布两大化工企业西南合成制药厂和川庆化工厂而得名。
四个人,一顿可口的豆花饭也不过5-60元钱,十分价廉物美。
站在张关俯瞰洛碛。
站在张关俯瞰洛碛。
洛碛通往张关的盘山公路,一路上风景十分优美。
又是一年丰收季,喜看稻海千重浪!
张关乡村景色
渝北舒家镇乡村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