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典:若时至而行,则能极人臣之位;得机而动,则能成绝代之功;如其不遇,没身而已。
解释:
如果时机到了,就迅速出击,能够达到极高的地位,建立伟大的功勋。但如果一直都没有这样的机会,就不如隐姓埋名,伤害不了自己。
古今中外伟大人物的成功不仅在于自身的德才兼备,但更重要的是懂得乘势而上,待时而动。龙无云则成虫,虎无风则类犬。
历史上的成功者都不会违背时势,率意妄动。倘若时机不成熟,便甘于寂寞,静观其变,如姜太公闲钓于渭水,诸葛亮抱膝于隆中;一旦风云际会,时运骤至,就会奋然而起,当仁不让,改写历史,造福人民,如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时,先发制人,诛杀长兄建成;赵匡胤策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这就是儒家所说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可是机遇、局势对于有志者的重要性。孟子说:“虽有智慧,不如乘势”。
如果没有机会,没有好的形势和环境,就必须懂得守拙之道,隐忍之道,不能强求。所谓人不能与命争,否则,只能伤害其身。
《吕氏春秋》说:古人有从平民而为天子的,有从千辆车的诸侯而拥有天下的,有从卑贱的普通人而成为国君的辅佐的,也有从一介匹夫而成为拥有万辆车的诸侯的。所以,圣人崇尚时机,天寒地冻的时候,后稷播种必须等到春天。因此,智慧再高的人没有机会也不会成功。
加载中,请稍候......